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98|回复: 0

[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教法复习题汇总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8 11: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      B.概念     C.素材     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     B.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  )的过程。【A】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来实现。【B】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 )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  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  )。【B C D】
  A.空间观念         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      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  )等。【A B C】                 
A.计数      B.测量      C.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 )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背景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五、问答题
1.“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六、论述题
爱因斯坦曾说:“大多数教师的提问是浪费时间,那些提问是想了解学生不道什么,其实真正的提问艺术是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或能够知道什么”。结合你的教学观,谈谈你对爱因斯坦这段话的理解。
答:答题要点:(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所谓“知道什么”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能够知道什么”就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从而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在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能够发展到的水平。

七、材料分析题
1.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数学教师应顺应时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为社会培养出强适应型的复合人才。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00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问题:(1)你认为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什么变化?
试题来源:[url]www.0590edu.com[/url]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订?
答题要点:
(1)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到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
(2)课程改革起始阶段的2001年为了打破多年来沉闷的课程气氛,改变老师讲,学生听;少数学生是演员,多数学生是观众的被动接受式的课堂学习状况,2001版课标强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这在课改起始阶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根深蒂固。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课改出现了走极端的状况,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自主、合作、探究”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排斥课堂教学中必要的“讲授”。
为了避免课改走向极端,2011版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这必将使数学课改走向健康发展。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22:14 , Processed in 0.16637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