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70|回复: 0

[资料] 2015教师招考复习资料大全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09: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14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意义学习。
4. 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必然的选择。
5. 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
6.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考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
7.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8.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9.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0. 一般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前一道另一种学习中去是一般迁移。
11.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大致相等。
12.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概念学习。
13.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14.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泛化。
15.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16.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7.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18. 发现学习是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9.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动机。
20.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21.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
22.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3.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人组织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问题解决。
24.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
25.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
26.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工作关系。
27.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8. 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放任型。
29. 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民主型。
30. 在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
31.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32. 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33. 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是教师行为中心理健康的表现。
34.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35. 为了保证和促进课堂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6. 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37. 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事学生的——受教育权。
38.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39. 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40.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41.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42.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时间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43.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4. 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往。
45. 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46. 课程不是教学的权威。
47.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心去实施教。
48. 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服从。
49.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0. 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2/3时间的活动。
51. 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确立教育目的。
52. 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53. 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
54.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
55.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56.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
57. 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5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59. 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是对教材的正确理解。
60.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自主、合作、创新。
61. 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是: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62. 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63. 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64.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65.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66. 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67. 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的增删教材。
68. 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师生的交往互动。
69. 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70.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包括: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
71. 新一轮课程改革嗦遵循的主导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72.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构成。
73. 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教育功能观的转变,教师观的转变,学生观的转变,教学观的转变,评价观的转变。
74. 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75. 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76.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标准,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课标知识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77. 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正确的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78. 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79. 课程改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80.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1. 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8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83. 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84.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8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教育法。
86. 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三言两语。
87. 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88. 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89.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五大。
90.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92. 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养。
93.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94.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95.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6. 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9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8.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99.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
100.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教师放在中心位置。
10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意义更大。
102.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103.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104. 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105.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106. “教师让学生学会认识,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107.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108. 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多元性。
109. “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灵活性的特点。
110. 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111. 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自评与他评。
11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会认知。
113.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114. 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115.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116.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17. 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118. 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119. 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120. 教师的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121.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22.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确定并予以保障。
123. 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4.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30日内,作出处理。
125.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126. 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
127.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28. 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129.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30. 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
131. 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9月1日起实施。
133.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
134. 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大教学论》。
135. 音乐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
136.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环境。
137. 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38.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39. 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40. 布鲁纳嗦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141. 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142. 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学校教育。
143.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144. 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以教学为主。
145.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施行一般认为是在清朝末年。
146.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大学》。
147. 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所持观点是:教育无目的论。
148. 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149. 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150. 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151.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52.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153. 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中。
154.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陶冶教育的德育方法。
155.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156.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157.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形成了正确舆论。
158.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论》。
159. “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赞科夫。
160.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161.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16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地方。
163.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时间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164.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65.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66. 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167. 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选择性。
168. 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自我实现需要。
169. 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170. “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应急。
171.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
172.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
17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
174.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成为首因效应。
175.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176.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177.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胆汁质气质类型的特点。
178.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情叫原型。
179.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教育学。
180.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81. 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182. 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183.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184. 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回忆。
185.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主体性、示范性。
186. 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定势。
187.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自然适度。
188.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意志。
189.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190.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191. 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常模。
192. 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模象直观。
193. 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操作熟练。
194. 出乎意料的夸张场景下嗦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应激。
195. 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196.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197.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必修课程。
198. 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条件。
199.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
200. 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直接感知、间接感知。
201.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心境。
202.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20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204. 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05. 鲁班发明锯是借助原型启发。
206. 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207. 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
20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209. 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10.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11.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212.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213. 智力的高级表现是创造能力。
214.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15. 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
216. 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217.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18. 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219.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220.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21.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22.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223. 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主体性教学。
224.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虚心而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225. 教师分析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及课标(大纲),变革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从问题出发,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是属于教师教育科研方面的工作。
226. 小组学习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
227. 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合作目标结构。
228. 主体性教学与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229.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替代强化。
230. 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其特征是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231.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232. 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问题刺激的阈值水平。
233. 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能力。
234. 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235. 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原型内化。
236. 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体现了教育民主。
237. 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238. 在教学中,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体现了问题链教学。
239.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240.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这句话直接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学说相支持。
241. 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与新课程教育思想一致。
242. 素质成长记录袋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常用方式。
243. 成就动机卢纶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50%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
244.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为师的含义是传道、授业、解惑。
245.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学记》。
246. 1986年4月2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教师资格考核。中华人民过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247. “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春秋》不属于四书范围。
248.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249. 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250. 我国目前主要由地方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251.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巩固性原则。
252.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
253.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实质教育论。
254.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255. 近代教育史上,是赫尔巴特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256.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循序渐进原则。
257. 说法不正确的是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58.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59.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260. “教学相长”这一提法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261. 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各科教学活动。
262. 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队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63.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64. 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265. 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遗传在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66. 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雅典教育。
267. 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268. 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269. 教材包括教科书、CAI软件、教学参考书。
270.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271. 课外校外教育史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
272.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273.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时期的教育特征。
274. 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雅典。
275. 以培养终于同志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斯巴达。
276.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雅典。
277.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斯巴达。
278.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
279. 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
280. 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
281. 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
282.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论语》。
283.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孔子。
284. 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孔子。
285.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孔子。
286.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属于墨家(道家)的主张。
287. 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88.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学记》。
289. “学而 等”出自《学记》。
290.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91.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292. 《理想国》反映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293.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政治学》。
294. 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论。
295. 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杜威。
296.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297. 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遗传素质。
29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99.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市相互促进的关系。
300. 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课程设计。
301. 把课程计划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程实施。
302. 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皮亚杰所提出的。
303.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班级。
304.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305. 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教学。
306.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讲授法。
307. 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德育目标。
308.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师常规管理。
309.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新授课和巩固课。
310.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11.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尔》是由法国的卢梭所著。
312.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非制度化教育。
313.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成为终身教育。
314.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15. 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杜威。
316.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317.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318.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19. 学校不得合未成年学生在危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320.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321.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322.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23. 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4.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主要体现额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325.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备课。
326. 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信度。
327.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体谅模式。
328.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民主管理。
329.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个性影响力。
330.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
331. 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洛克,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持个人本位论。
332. 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洛克。
333.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论》。
334. 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335.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336.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凯洛夫。
337.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60年代。
338.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339.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赞可夫。
340.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
341.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创建于1960年。
342.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科学技术。
343.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44.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45.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346.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格赛尔。
347. 中国古代“外铄轮”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348.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循序渐进。
349.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350.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20:21 , Processed in 0.62736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