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的夏日,学校正放着暑假,但在寂静的校园里,同时来了三个应聘的语文教师。给予他们的机遇是公平的,进行考核的方式也是类同的:上同一课题的公开课、两个半小时的卷面测试、面对面座谈的能力测试。
此次,因为特殊的原因,我非常幸运地参与了这三个语文教师考核的全过程。前两个环节,我不想多说。此时的我迫切想以最快的速度将第三个环节写出来,目的很简单,希望我校的老师读完此文后,从中明白两个道理:一者,竞争之激烈,就业之艰难,想找到一份稳定工作谈可容易,要懂得珍惜;二者,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应如何备课?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出语文味来?
面试现场是六楼校长办公室。面试人员是语文界前辈邓显宗、语文界精英余秋阳、两位校长、我。面试形式是对一,面试方式是随便交谈,面试主题是考核应聘教师的捕捉课文信息的能力及语文迁移能力。之前我们认真商量:定给三个应聘教师的课文是《春酒》,此文文字量并不大,内容表面看来也很简单,但要上出语文味来,那可要上一定的语文功底。
面试考核开始了,我与校长们都保持沉默,静心地听着。
……..
考官:刚才你们在上课时,一再强调此文一共写了三件事。此文到底是不是写了三件事?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我们有必要再次细细读读课文。
聘者:三件——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并列关系。
考官:并列关系?那我问你,第一自然段使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聘者:插叙吧?好像是。
考官:哪些句子?你找出来。(把条理整理出来)
聘者:“原因是……..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
考官:倒数第三行中的“很受拘束”,你能从本段中再找出一个与之照应的表达吗?
聘者:(通过考官的暗示、引导)…….“撒开地吃”,对比。
考官:“很受拘束”“撒开地吃”,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读懂作者的什么情感?
聘者:喜欢过新年。气氛热闹。
考官:(暗示)“邀喝春酒….,肚子吃得鼓鼓的…….手里还捧着一大包回家。”
聘者:明白了,“我是母亲的代表”,可以自由地到外面玩,不仅肚子吃得鼓鼓的,不可捧一大包回家。”写出了儿时作者过了元宵后的自由、快乐的生活。
考官:还可以深入理解,“尤其是女孩子……,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很受拘束……,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
考官:认真读此句,“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这个句子应与哪个地方照应?
聘者:“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手里还捧着一大包回家。”
考官:此文段使用了什么叙述方式,通过这样的分析,不就明了了吗?那还有没有插叙?
聘者:第二自然段,写春酒泡制的时间及功能。
考官:那问你,二、三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呢?
聘者:明白了,第三自然段也是插叙,二、三是紧密相连的,八宝酒的泡制方法。
考官:我们如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已经不稀罕了”。其实,过新年了,吃不是我的最爱,作者就是要引出“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了”。
聘者:恰到好处地点题了,“到了喝春酒时。。。。。。”。
考官:认真读这段细节描写“母亲给我的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你说此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聘者:这是一段细节描写。“我“并没喝到妈妈酿的八宝酒,因为”“跌了一跤”,倒让抱在怀中的小花猫捡了一个便宜,“它直舔”“舔完就呼呼地睡觉”,“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作者是想用小花猫舔酒这个细节,侧面反衬妈妈的八宝酒做得太好了,“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考官:前面我们说到二、三自然段属于插叙,主要是讲八宝酒,哪与本文的标题《春酒》不就矛盾了吗?继续读第四自然段。
聘者:“我喝完春酒回来”正好与第一自然段的“其实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手里还捧一大包东西回家”相照应。
考官:对的,正好把插叙的内容连上。这并不矛盾,“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别人家的春酒好喝,但永远也比不上妈妈酿的八宝酒,这才是作者写此文的目的。
考官:刚才你讲课的时候,问到“全文写了几件事?”你归纳为三件——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那我们来读读第五自然段,看看你的归纳是否适当?
聘者:第五自然段是写喝会酒呀,“八盘五”、“八盘八”、“十二碟”、“十二碟的大酒席”,就是讲喝会酒的排场。
考官;不错,是描写喝会酒的排场。此段描写又与本标题《春酒》有什么关系呢?(暗示聘者读下面两个自然段)
聘者:喝会酒借用的是“我家的花厅”,“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就是渲染过新年的气氛。
考官:那此段描写又与本标题《春酒》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这一段是多余的,完全可以删除。(暗示其继续读课文)
聘者:“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小孩子遇到这样的热闹场面,得吃得喝得玩,当然高兴得不得了——当然与主题有关,不能删除。
考官;想一想就会清楚,与标题什么关系呢?“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妈妈的八宝酒”——这才是作者的本意。
考官:继续读下一段,“我”是最高兴的,不仅可以“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席散时,我还可以得到两条印花手帕”。
聘者:明白了,“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再一次引出“妈妈的八宝酒”。五、六、七、八四个自然段,用大篇幅描写喝会酒的场面,就是要点到 “妈妈的八宝酒”。
考官:那你在课堂上归纳的三件事,属于并列关系,是否适当呢?
聘者:不适当,过新年、喝会酒,都有是为写喝春酒服务的。
考官:回过头来看前九个自然段,几次写到“我”喝八宝酒?
聘者:第二自然段“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第三自然段“跨门槛时跌了一跤......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小花猫是个酒仙”;第四自然段“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我”并没喝到什么酒,每次喝酒也只是舔一舔、点一点,作者其写作的用意并不是要喝酒,而是因喝春酒引发的一系列儿时生活的回忆。
考官:我们再看看母亲,她自己那么热衷于酿八宝酒,而且酿出了那么甜、那么香的八宝酒,那她又喝了多少呢?
聘者:第七自然段“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第八自然段“不仅是酒,母亲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考官:母亲自己不喝酒,为什么又热衷于做八宝酒呢?——写出了母亲的勤劳,更写出了母亲的善良、热情,与邻里的和睦相处。
考官;第九自然段是写她也如法炮制了八宝酒,又一次点到了八宝酒。
聘者:“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儿子的“挑剔”,一语道醒梦中人——你永远也酿不出外婆的八宝酒来——“道地的家乡味”。
考官:综观全文,共10个自然段,除1、5两个自然段没点到“八宝酒”外,其它各段阵阵不离穆桂英。我们完全可以将标题的《春酒》改为《八宝酒》,行吗?
聘者:当然不行,八宝酒融入的是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留恋,对母亲的怀念;而春酒融入的除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留恋,对母亲的怀念外,还有作者对家乡的生活习俗的回忆,对乡里乡亲那种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的回味。
考官:全文的主题就在最后一个自然段。“道地的家乡味”、“真正的家醅”。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当然不是,作者怀念的是童年时那无拘无束的生活;回味的是与母亲相处的幸福时光;留恋的是与家乡父老和谐相处的快乐情趣。
考官:这不禁使我们想起鲁迅先生的《社戏》。“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豆好吃吗?那夜的戏好看吗?
聘者:那夜的豆不好吃——只是从地里偷拔出来,用水洗洗,搁上一点盐,一煮就能吃。作者不仅在国内的大城市呆过,还留洋日本,还能吃不上更好的豆?那夜的戏也不好看——其实那晚上迅哥们远远地坐在乌逢船上,只见戏台上打打杀杀,咿咿呀呀,具体演些什么、唱什么,这群孩子根本没看懂。作者曾在北平工作多年,那里是都城,难道没有一流的戏院、一流的演员、一流的演出吗?……
考官:《社戏》此文,当然不是说那夜的豆好吃、那夜的戏好看,而是在回忆儿时的天真浪漫、自由快乐生活,表明作者对人生的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才是全文的主旨,正好与《春酒》的主旨相近——回不去的故乡啊。
………
面试进行了两个半小时,我和校长们默默在坐在一旁倾听着。面对这特殊的交谈,我一直在思考着:新课标之下的语文老师该如何备课呢?
从几个应聘教师的讲课内容上看,大同小异,大多是参考书的“拷贝”,没有老师自己的思考。也难怪,如今的教辅资料特别多,网上资源也非常丰富,语文老师都会有着一、两本参考资料。如果备课时,不能好好地深入研究课本,细细地品味课文,扣住文本,去捕捉文字传递的信息,而是一味地依赖教辅资料,则有可能让自己及学生沦为教辅的奴隶。
这堂面试,其实就是一次特殊的备课过程。其特殊在两个方面:其一,以随意交谈的形式展开,交谈双方有问、有答、有争、有辩。考官经常有意识地反向思维,如本文用大量的笔墨写母亲酿制的八宝酒,而标题却是《春酒》,我们能否将标题改为《八宝酒》呢?又如第5自然段,作者大力渲染喝会酒的场面,八盘五、八盘八、十二碟,这和我们标题《春酒》意义相距甚远,属于离题,我们完全可以删除?……..在一问一答的争辩过程中,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维。其二,重视文字的品读,而且是一段一段的读。读第1自然段,特别重视两个词“热闹”“拘束”,从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品读到了作者怎样情感?2、3、4自然段,一个“舔”字出现频率最多,共6次——4次用于“我”舔,2次用于小花猫的舔,就一个“舔”字,我们又能读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品读文本,永远都不能离开“文字”,每一个自然段都有它的文眼,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传递的情感信息,这才是语文课的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