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78|回复: 0

[幼教] 2015年幼儿教师招聘终极密押卷(3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7 10: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婴儿“认生”一般发生在(  )。  
A 1 -2个月
B 2-4个月  
C 6 -12个月
D 10 - 12个月  
2促进幼儿全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  
A良好的智力品质
B良好的道德素质  
C良好的身体素质
D良好的个性品质  
3两个幼儿之间聊天的言语类型是(  )。  
A口头言语
B书面言语  
C内部言语
D外部言语  
4幼儿喜欢给小凳子穿上鞋以免它脚疼,给自己的布娃娃打针治病。这种现象体现了 幼儿思维具有(  ).  
A具体性
B形象性  
C固定性
D拟人性  
5 下列关于幼儿认知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幼儿的认知活动主要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  
B随着语言的发展,向幼儿介绍他从未见过的水果,幼儿很快就能理解  
C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D表象活跃,但以具体形象居多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幼儿教师的激励性人格特征的是(  )。  
A热情
B期望
C支持
D严厉  
7幼儿与外部环境相瓦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  
A游戏
B交往
C活动
D游玩  
8幼儿看到桌子上有一个苹果,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幼儿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这是什么”  
C“这有个苹果”
D“我要吃”  
9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  )基础之上的一  
A唯物主义
B党的教育方针  
C教育制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0“童言无忌”从心理学角度看是(  )。  
A超常的表现
B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C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D儿童心理发展之后的表现


11幼儿在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头脑中呈现出孙悟空形象。这是(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12 下列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
B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  
C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
D学前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13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折(  )。  
A体、智、德、美诸方而
B美、心、体、智诸方面  
C德、智、体、美、劳诸方而
D智、德、体、心诸方而  
14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  )。  
A机械识记
B形象记忆  
C意义识记
D语词逻辑记忆  
15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时应注重(  )。  
A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训练  
B在游戏和体育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  
C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活动来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兴趣和健康的生活态度、习惯  
D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活动来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  
16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是(  )。  
A纠纷的存在
B损害的发生  
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D具有违法行为  
17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教育人手,把重点放在(  )的形成上。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18幼儿如果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社会敏感性强,则他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19“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句话体现 (  )。  
A个别教育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20小华知道自己是女孩子,哥哥是男孩子,所以认为自己可以玩布娃娃,而哥哥不可  
以。据此判断小红可能是(  )。  
A 2岁
B 3岁
C4岁
D 6岁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德国幼儿教育家____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 儿园。  
2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____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3____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 实施的品德教育。  
4____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5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____、具体形象思维和 抽象逻辑思维。  
6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分为____、激情和应激。 7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三类。  
8可将学前语言教育总目标分为四个方面:____;表述部分;欣赏文学作品部分;早期阅读部分。  
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有:针对性原则;____;全面性原则。  
10学前科学教育的要素有:____、探索对象、探索过程、探索结果。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模仿能力  
2幼儿学习动机  
3动作思维  
4角色游戏  
5问题情境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幼儿家庭教育的作用。
2.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
3.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因。
4.简述个别化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5.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五、案例分析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9分,共17分)
1.小强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早上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小强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子也比较高,这样,小强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小强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小强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小强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小强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里,小强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1)小强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2. 在伦敦举行的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O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 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 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一但是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稿子 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事。 请谈谈我国在幼儿实际教育过程中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原因。  
1论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2根据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谈谈如何有效地防止注意分散。  
六、论述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0分,共18分)
1.论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2.根据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谈谈如何有效地防止注意分散。
(第一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婴儿“认生”一般发生在6~12个月。
2.C 【解析】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将体育放在首位,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良好的身体素质。
3.A 【解析】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生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属于口头言语。
4.D 【解析】幼儿具有“泛灵论”思想,往往把一些无生命的物体当作是有生命的,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具有拟人性。
5.B 【解析】幼儿的认知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不能离开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单凭言语描述,儿童是不能理解他从未见过的水果的。
6.D 【解析】优秀教师应具备激励性人格,如活泼、合作、可靠、善于表达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热情、期望与支持。
7.C 【解析】幼儿园的活动是幼儿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故选C。
8.C 【解析】“真香”体现的是感觉,“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故选C。
9.D 【解析】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
10.C 【解析】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看,“童言无忌”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11.B 【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与题干相符。
12.C 【解析】义务教育只包括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故选C。
13.A 【解析】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14.D 【解析】语词逻辑记忆也称逻辑记忆或词的抽象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15.C 【解析】幼儿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的首要任务是要保护儿童的生命健康,增强体质;其次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
16.B 【解析】纠纷的存在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基础,损害的发生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故选B。
17.C 【解析】幼儿德育的重点应是促进幼儿道德行为的形成。
18.C 【解析】个体认知风格的类型主要有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其中,场依存型的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社会敏感性强。
19.C 【解析】幼儿教育要保教并重,这句话体现了教育与保育是密切结合的整体。故选C。
20.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小华已经能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性别,但刻板,认为男孩子不可以玩布娃娃,所以其年龄范围应在5~7岁之间。故选D。
二、填空题
1.福禄培尔
2.生活教育理论
3.幼儿德育
4.注意
5.直观动作思维
6.心境
7.行为规范的学习
8.倾听部分
9.过程性原则
10.探索态度
三、名词解释
1.模仿能力:指仿效他人的举止行为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活动的能力。
2.幼儿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3.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指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的一种思维形式。
4.角色游戏: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
5.问题情境:指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
四、简答题
1.幼儿家庭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1)家庭教育保证了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2)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
(3)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4)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
(5)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有:
(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3.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因为:
(1)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生理、认知、社会性、自我表现发展的需要);
(2)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主动性活动、独立性活动、创造性活动);
(3)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发展)。
4.个别化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
(1)把握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2)个别化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个别化教育,实施个别化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面向全体。
(3)个性化发展应提倡扬长补短。
(4)个别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真正地发展个别差异、关注个别差异。
5.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在:
(1)从概括的性质的演变来看,一般认为是从动作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2)从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一般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发展;
(3)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抽象逻辑思维。
五、案例分析题
1.(1)小强的行为说明,在社会性发展中,小强在同伴交往方面属问题儿童,具有攻击性。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教育方法:①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
②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具有攻击性问题儿童的特征和教育方法。
2.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易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
【解题思路】回答本题需从文化、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论述题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2)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3)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其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主观因素在心理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对物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2.(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会使幼儿产生疲劳而导致分心,因此,幼儿园里组织的活动应该生动有趣,形式多样,且持续时间不宜太长,以适合各年龄段为准则。
(2)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是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的。因此,教师应与家长合作,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3)幼儿很容易被新异、多变、强烈的刺激物所吸引,这些都容易使幼儿的注意分散。因此,教师要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
(4)幼儿的注意转移能力差,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将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5)幼儿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移。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设法使活动的方式与内容适合幼儿的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以减少幼儿的疲劳;同时,也要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坚持活动,培养幼的有意注意,防止其注意的分散。
(第二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
A.张雪门
B.陈鹤琴
C.陶行知
D.杜威
2.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被称为(  )。
A.思物
B.恩物
C.念物
D.宠物
3.(  )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A.学前教育目标
B.学前教育手段
C.学前教育启蒙
D.学前教育内容
4.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  )。
A.满足家长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B.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C.促进家长身心的健康发展
D.为家长留下单独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5.幼儿美育的目标是(  )。
A.使幼儿掌握美学的知识
B.使幼儿掌握表现美的技能
C.培养幼儿的审美动机
D.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6.下列关于儿童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智力发展是知识、技能的基础
B.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C.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
D.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7.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  )。
A.教育
B.活动
C.学习
D.环境
8.因材施教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  )特点。
A.整体性
B.细致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9.幼儿园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  )的控制
之下。
A.教育者
B.保育员
C.园长
D.社会
10.幼儿园环境育人的特点不包括(  )。
A.设置的目的性
B.范围的弥散性和时间的持续性
C.影响的渗透性
D.影响的既定性
11.幼儿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是(  )。
A.角色游戏
B.智力游戏
C.结构游戏
D.表演游戏
12.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
A.家长接待日 
B.电话联系 
C.开放日制
D.家访
13.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的是(  )。
A.咨询活动 
B.家长委员会 
C.家长学校
D.电话联系
14.在幼儿入学后,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
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这种现象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  )。
A.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B.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C.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D.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15.究者通过对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被称作(  )。
A.教育实验法 
B.观察法
C.作品分析法
D.调查法
16.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
可能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17.关于各种记忆出现的时间有早到晚依次是(  )。
A.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词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语词记忆
C.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D.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18.我国现行幼儿园大多是按幼儿的(  )分班。
A.心理年龄
B.实际年龄
C.智力年龄
D.知识经验
19.关于有意记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儿童的有意记忆在2~3岁时开始出现
B.幼儿只有在成人的引导下,才会使用有意记忆
C.让幼儿看过一个玩具,他可能记不住玩具的样子,但能再认出来
D.整个幼儿时期,有意记忆一直发展,逐渐超过无意记忆
20.下列关于幼儿触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
B.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晚于手的触觉
C.眼口协调动作出现,是触觉发展的里程碑
D.能够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视觉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的是(  )。
A.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B.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C.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D.教育时间的延展性和连贯性
2.幼儿教师不但要承担保育任务,还应承担教育任务,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  )。
A.艰巨性
B.自主性
C.创造性
D.整体性
3.“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的学前教育观念是教
师在教育过程中要(  )。
A.尊重儿童
B.重视儿童积极情感体现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4.20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有(  )。
A.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多样化
B.教育目标的整合化
C.教育机构类型的多元化和社区化
D.教育手段的单一化
5.家庭访问中的入园(所)后家访分为(  )等几种。
A.常规性家访 
B.重点家访 
C.普通家访
D.交流家访 
E.特殊家访
6.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
A.社会性 
B.虚构性 
C.自由性
D.愉悦性 
E.活动性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说明的是适宜性教学法的(  )。
A.资源利用模式
B.补偿模式
C.治疗模式
D.个别化教学方案
8.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
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这主要是为了(  )。
A.幼儿园创收
B.补偿教育
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服务社会
9.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是(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0.关于幼儿的攻击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幼儿常常为了抢夺玩具而发生攻击行为
B.幼儿更多依靠身体攻击,而非言语攻击
C.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攻击行为更为频繁
D.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攻击行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蒙台梭利教学法
2.学习类型
3.体态律动学说
4.幼儿智育
5.开端计划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对促进幼儿发展的要求。
2.试述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实施幼儿美育的途径。
4.简述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5.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某幼儿园活动场地上,孩子们自由地选取各种材料,和自己的伙伴一起构建游戏场地,器材的组合、使用的方法、活动的伙伴一旦发生变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随之而改变,时而是孩子们的“滑雪场”,时而是“勇敢者之路”,时而是“地雷区”,时而又成了“大森林”,在不同的情境里孩子们主意越来越多,玩法各式各样,玩得也越来越自在尽兴。教师在旁边自如地进行指导。
结合案例谈谈幼儿教师如何使教学游戏化,并在课程开展中恰当地使用语言法。
六、论述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2.论述幼儿个别差异的类型。
(第二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2.B 【解析】恩物是福绿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
3.A 【解析】教育目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体为特定的教育目标。
4.B 【解析】幼儿园承担着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双重任务。
5.D 【解析】对幼儿进行美育,不是为了让其进行专业性的学习,而是要培养其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6.A 【解析】知识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知识的贫乏与浅薄不利于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7.B 【解析】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8.C 【解析】因材施教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9.A 【解析】幼儿园环境具有可控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教师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10.D 【解析】幼儿园环境育人的特点包括设置的目的性、范围的弥散性和时间的持续性、影响的渗透性。
11.A 【解析】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具特色的游戏。
12.D 【解析】家访是保教人员到幼儿家里进行的调查访问,是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
常用的一种方法。
13.C 【解析】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即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少,家长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深层次的环节中;一次性的直接参与多、经常性的直接参与少,等等。
14.B 【解析】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但由于幼儿园时期幼儿所需完成的任务性东西不多,他们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题中反映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为避免这种问题,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是在大班阶段,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5.D 【解析】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
16.D 【解析】在儿童的转折时期,往往容易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被称为危机期。孩子对妈妈的话表示反抗说明他可能处于危机期。
17.D 【解析】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
18.B 【解析】我国现行幼儿园大多是按儿童的实际年龄分为大、中、小三种班。
19.D 【解析】在整个幼儿时期,一直是无意记忆占优势。
20.A 【解析】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可以认识物体;D项,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动觉。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E 【解析】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2.A 【解析】由于幼儿身心的幼稚性,幼儿教师就担负了保教的双重职责,其工作之繁琐细致、责任之重,是其他各级各类教师所无法比拟的。
3.D 【解析】略。
4.ABCE 【解析】20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有: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多样化;学前教育目标的整合化;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元化和社区化;学前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5.AB 【解析】家庭访问中的入园(所)后家访分为常规性家访和重点家访。
6.ABCD 【解析】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社会性、虚构性、自由性和愉悦性。
7.B 【解析】补偿模式是指通常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这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以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ABCDE【解析】幼儿园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负有为在园幼儿家长服务的任务。幼儿园保护和照顾幼儿有助于解决家长因参加工作、学习而无法照顾子女的问题。
9.A 【解析】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阶段是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
10.ABD 【解析】4岁之前,幼儿的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4岁以后,数量逐渐减少。
三、名词解释
1.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根据感觉运动原理,以感觉教育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教具和学具,后人称之为“蒙台梭利教具”,这些教具和学具与生活用具、设施一起组合为“幼儿之家”,代表着她精心创设的“有准备的环境”。以这些教具和学具为媒体,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的方法,就是“蒙台梭利教学法”。
2.学习类型:又称学习风格或学习方式,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它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焦虑、兴趣、态度等。
3.体态律动学说: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它强调从音乐入手,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这种音乐伴奏下的身体大肌肉动作不同于舞蹈动作和表演动作,而是一种自然、放松状态下的身体律动。达尔克罗兹认为,这种身体的律动充满了生命的节律和动感之美,故称之为“体态律
动”。
4.幼儿智育: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5.开端计划:指美国自1965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施的计划,内容是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四、简答题
1.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
(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
(2)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该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3)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2.儿童动作发展有一些规律:(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4)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大小规律);(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3.实施幼儿美育的途径有:
(1)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2)幼儿的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3)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
4.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1)对幼儿的研究;(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5.(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
(1)实施游戏化教学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游戏活动教育化;二是教育活动游戏化。
①在游戏过程中,融入教育目的,使游戏活动教育化,如角色游戏,它是儿童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语言的重要游戏;结构游戏,如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搭积木、串木珠,从中让他们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大小、轻重等特征,得到关于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技能;表演游戏,即教学中让孩子们表演童话故事、玩木偶,这些表演游戏都属于一种创造性游戏,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由成人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则可发展儿童的动作、智力,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
②教育活动游戏化,主要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它依靠玩具开展游戏化活动,依靠想象开展游戏化活动。
(2)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见和最普遍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常,语言法主要是指故事法和讨论法。
①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运用故事这种手段向儿童进行教育,向儿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以及领袖、英雄、科学家的事迹或成长过程。
②讨论也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自己教育自己,主动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对于年幼儿童应先从议论入手,以教师为主、儿童为辅的谈论,再逐步过渡到运用讨论法进行教育。这样,儿童就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活动,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因此,讨论法在儿童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效提高了儿童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两部分的内容,即教学游戏化和语言法的实施办法。
六、论述题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有:
(1)环境熏陶法。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2)兴趣诱导法。兴趣诱导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的个性充分发展的方法。
(3)暗示提醒法。暗示提醒法即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提示孩子、从感情上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引导孩子的方法。
(4)活动探索法。活动探索法即家长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掌握多种技能、培养顽强意志的一种方法。
(5)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即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2.幼儿个别差异的类型包括:
(1)幼儿智力差异。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智力类型的差异。
(2)幼儿性格差异。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特征差异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①个体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差异,如对社会、集体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②个体的理智特征差异;③体性格的情绪特征差异;④个体性格的意志特征差异,如自觉性、果断性等。性格的类型差异是指一个人身上所有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类型可分为外向型与内向型、独立性与顺从型等。
(3)幼儿性别差异。男女性别差异主要源于社会实践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教育、种族和职业。两三岁的孩子,开始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渐渐懂得男孩与女孩的区别。他们通过模仿同性别的人,逐渐出现性别角色的心理萌芽。
(4)幼儿学习类型差异。学习类型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它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学习类型的差异通过个体的认
知、情感、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其中,个体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性、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方面。
(第三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孩子在母亲离开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
只是短暂的,这孩子可能属于(  )依恋类型。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2.下列(  )不是两岁儿童同伴交往发展的阶段。
A.物体中心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D.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3.蒙台梭利创办的幼教机构的名称是(  )。
A.幼儿之家
B.编织学校
C.保育学校
D.幼儿园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婴幼儿期在身体发育方面,女孩比男孩发育得快、成熟得早些
B.学龄前的女孩比男孩更善于跳跃,做节律运动,保持平衡
C.女孩在智力发展的某些方面比男孩快一些
D.在数学方面,从童年到少年,男孩的算术比女孩稍强
5.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
程度。这是(  )的观点。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6.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  )。
A.怀抱反射
B.抓握反射
C.觅食反射
D.吸吮反射
7.在学习动机理论中,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班杜拉C.维纳
D.阿特金森
8.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包括(  )。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9.当儿童有不良行为发生后,我们将他立即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直到定时器响
了以后方可离开。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暂时隔离法
B.惩罚法
C.强化法
D.行为塑造法
10.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  )的有效结合。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
C.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学科知识
D.学科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11.创立“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伊C.铃木
D.奥尔夫
12.当一个3岁的孩子在纸上乱涂乱画的时候,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提供纸张让儿童自由涂抹
B.问他画的是什么,告诉他要画得像
C.把画纸收掉,免得他浪费纸张
D.问他想画什么,教他怎样才能画得像
13.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15.有关科学技术教育的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
A.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制作不倒翁
C.了解基因工程
D.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电视儿童”对学前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
2.幼儿园的小孩子在绘画课上,不仅仅满足于颜色鲜艳,还力求颜色搭配协调,这说明他们的美感有所发展。(  )
3.儿童在周岁时只会咿呀学语,到三四岁时多半说话流畅了,这说明年龄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  )
4.保育和教育不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
5.新生儿有四种天生的主要情绪,分别是怕、怒、爱、恨。(  )
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要侧重于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  )
7.两三岁的幼儿总是喜欢对成人说“不”,不喜欢父母喂饭,不喜欢父母给自己穿衣,倒是很希望事事“亲力亲为”,这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性开始出现。(  )
8.贾德提出了概化理论,罗耶提出了认知迁移理论,斯皮罗提出了认知灵活性理论。(  )
9.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性格差异。(  )
10.正确处理“规范”与“尊重”之间的关系需要认识到“规范”不等于“就范教育”,不能把幼儿当作被动的管教对象。(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儿童发展的危机期
2.幼儿教育
3.问题情境
4.依恋
5.社会性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培养幼儿口语?
2.简述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御措施。
3.简述如何培养幼儿情绪。
4.简述幼儿想象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8分,共15分)
1.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幼儿安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要么学英语,要么学钢琴,要么学美术等。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周六周日也不例外,生怕孩子贪玩。从不轻易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共同玩耍,自己也不愿与孩子一起游戏。即使孩子想尝试做的简单家务也由家长完全包办。试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中家长的做法。
2.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的相关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六、论述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
1.试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2.论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三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亲子依恋课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类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2.B 【解析】两岁前儿童同伴交往发展的阶段有物体中心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3.A 【解析】蒙台梭利以创办“幼儿之家”和蒙台梭利教学法闻名于世。
4.D 【解析】在数学方面,从童年到少年,女孩的算术比男孩稍强。在此之后,男孩在数学推理方面就要略显优势。
5.D 【解析】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认为: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学习动机方面,并无大的差异,如果大多数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接受了合适的教学,就能掌握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
6.B 【解析】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这种反射通常在出生后3~4个月消失。
7.D 【解析】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
8.D 【解析】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9.A 【解析】暂时隔离法是指当儿童有不良行为发生后,我们将他立即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直到定时器响了以后方可离开。暂时隔离意味着奖励、强化、关注、有趣活动的终止。
10.A 【解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设计、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有效组合,考虑学习内容在这三个方面都对学前儿童具有积极的挑战意义,考虑幼儿在学习时获得整个语言学习系统的调整和接纳。
11.A 【解析】在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体态律动”由于其独创性和科学性早已被人们公认为是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并成为相对独立的学习领域。
12.A 【解析】幼儿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他们的每一次绘画活动,教师都应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
13.B 【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类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但是不起决定作用。自然环境为人类的身心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同样不起决定作用。故选B。
14.A 【解析】发展的关键期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提出来的。
15.C 【解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基因工程对学前儿童来说太过抽象,不适合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技术教育的内容。
二、判断题
1.√ 【解析】电视机的普及也对学前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使学前儿童过早成熟化;会使学前儿童出现一些消极的模仿行为;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发展。
2.√ 【解析】儿童对颜色搭配的追求,正是体现了美感的发展。
3.× 【解析】年龄与幼儿的心理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年龄并不决定幼儿的心理发展。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
4.× 【解析】对幼儿实施保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实施有效影响的过程。保育和教育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5.× 【解析】新生儿还没有恨的情绪。
6.×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以正常学生为主。
7.√ 【解析】2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第一次飞跃,表现为儿童独立性的出现,希望可以独立地处理一些事,变得不那么顺从了。
8.√ 【解析】略。
9.× 【解析】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
10.√ 【解析】略。
三、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的危机期:指在儿童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2.幼儿教育: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3.问题情境:指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
4.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5.社会性: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如何依据社会规范对待自
己、对待他人、遵纪守规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
四、简答题
1.(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为儿童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包括,亲子之间的言语交往;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师生间的言语交往。
(2)讲究教法:儿童学习语言的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
(3)鼓励言语创造性:在言语活动中,把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相结合,根据儿童自己的经验去创造。
(4)培养“前读写”兴趣:在为读写做准备中,应以培养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读写要求不要过于严格,多鼓励幼儿,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2.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如下:
(1)无关刺激的干扰;
(2)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
(4)注意不善于转移;
(5)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防止儿童注意分散,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5)提高教学质量。
3.要培养幼儿情绪需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婴幼儿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和谐的情绪气氛,并且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
(2)成人的情绪自控。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成人要给孩子以愉快的、稳定的情绪示范和感染。家长要避免喜怒无常,不过分溺爱和吝惜爱;教师也应把忧伤留在教室外,情绪饱满地进课堂,理智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和态度。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过程中以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要学会倾听,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教学方式上要学会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等教育技巧。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教师在处理学生情绪问题的时候,需要灵活或综合运用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等干预技能,同时逐渐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4.幼儿想象的特点表现在:
(1)幼儿想象的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
(2)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3)幼儿想象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本身;
(4)幼儿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五、案例分析题
1.(1)案例中家长的这些做法是不对的。
(2)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学习当然也是一种必要的活动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游戏和劳动的作用。
(3)在游戏中,儿童才能形成内部矛盾,并在活动中解决这一矛盾,才能更好的认识自然和社会。家长的做法会使儿童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使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片面和扭曲,这是很危险的。
2.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1)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2)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区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区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应该抑扬顿挫,语言应该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3)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案例中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4)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这位教师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六、论述题
1.针对传统的封建教育戕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病,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即教育要“归于自然”,这是他的政治观、哲学观和宗教观的基础,也是他的教育观的基础。
(1)教育的三个来源。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即“自然”、“人”和“事物”。在他看来,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这三方面教育培养起来的。
(2)教育遵循自然。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促使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卢梭认为,人的天性发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儿童天性的发展水平。教育在适应儿童天性的同时,还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差异。卢梭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适应儿童的个性差异,也包括了适应男女两性的天性差异。
(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从自然教育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卢梭明确提出,教育要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在他看来,这种“自然人”是身心发达、体脑两健、不受传统束缚、天性发展的新人。他们不依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有:
(1)环境熏陶法。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2)兴趣诱导法。兴趣诱导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的个性充分发展的方法。
(3)暗示提醒法。暗示提醒法即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提示孩子、从感情上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引导孩子的方法。
(4)活动探索法。活动探索法即家长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掌握多种技能、培养顽强意志的一种方法。
(5)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即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2 22:54 , Processed in 0.15898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