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553|回复: 0

[习题] 2015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心理学》备考卷及答案一(2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9 09: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小学心理学》备考复习卷及答案(1)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 )阶段。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虚拟自我
2.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性质,强化可分为( )。
A.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B.正强化和负强化
C.自然强化物和人为近似强化物
D.强化和惩罚
3.成为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的是( )。
A.基本的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5.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6.汉语拼音的学习对英语音标的学习的影响是( )。
A.一般迁移
B.特殊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7.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8.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级。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9.在学习中,( )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A.复述
B.组织
C.计划
D.调节
10.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乙法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1.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12.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 )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A.3~4岁
B.5~6岁
C.7~8岁
D.8~10岁
14.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5.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是( )。
A.阶层
B.阶级
C.集团
D.群体

16.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7.专家型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 )来安排教学进度。
A.已有的能力结构
B.先前知识
C.已有的学习习惯
D.固有的学习方法
1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
A.无关系
B.有负相关
C.有利有弊
D.有显著的相关
2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角色认知
B.角色体验
C.角色期待
D.角色评价
21.从整体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A.二年级(8岁左右)
B.三年级(9岁左右)
C.四年级(10岁左右)D.五年级(11岁左右)
22.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23.(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苛勒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24.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0%
B.30%
C.50%
D.70%
25.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26.(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27.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致的行为,这就是( )。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群体凝聚
28.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 )的作用尤为明显。
A.外部反馈
B.方法反馈
C.过程反馈
D.结果反馈
29.加里培林最早对( )进行系统研究。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体育技能
D.能力技能
30.有时学习者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 )。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心理学家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
A.给定的条件
B.不定的过程
C要达到的目标
D.多变的方法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 )。
A.审题
B.联想
C.提出假设
D.解题验证
E.课题类化
3.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 )。
A.活动过多
B.过度焦虑
C.注意力不集中
D.冲动行为
E.袭击别人
4.动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包括( )。
A.知觉
B.模仿
C.操作
D.准确
E.连贯与习惯化
5.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 )。
A.距离的远近
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性
E.外形特征
6.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成长划分为( )等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E.关注他人
7.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 )阶段。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可逆性
D.公正
E.守法
8.20世纪80年代( )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A.华莱士
B.皮亚杰
C.列昂节夫
D.维果斯基
E.罗杰斯
9.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涉及( )方面。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风格
E.职业要求
10.童年期的心理特征有( )。
A.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B.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C.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D.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E.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11.交互式教学模式要教给学生的学习策略有( )。
A.总结
B.提问
C.析疑
D.预测
E.评价
12.认识过程中影响着问题空间构造的因素有( )。
A.知识经验
B.注意
C.记忆
D.情感
E.思维
13.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为重要的是(
A.集体主义情感
B.义务感
C.责任感
D.羞耻感
E.事业感
14.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华生
E.奥苏伯尔
1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知识观
B.教学观
C.学习观
D.教师观
E.学生观
16.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
D.逻辑记忆
E.长时记忆
1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作用。
A.描述
B.验证
C.解释
D.预测
E.控制
18.认知测验包括( )。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创造力测验
D.成就测验
E.态度量表
19.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要素有( )。
A.具体目标
B.概括目标
C.产生条件
D.行为标准
E.行为结果
20.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E.教师的情绪状态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 )
2.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评价的能力。 ( )
3.负强化就是惩罚。 ( )
4.迁移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 ( )
5.实物直观一般比模象直观教学效果好。 ( )
6.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是相同的。 ( )
7.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 )
8.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性。 ( )
9.倾听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 ( )
10.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提供直接指导。 ( )
11.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 )
12.按知识本身的复杂程度来划分学习的类型,由低到高依次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
1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没有影响。 ( )
14.分析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 )
15.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表示其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 )
16.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发散型认知方式。 ( )
17.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
18.品德受道德观念控制,所以有时不是自己的自觉行为。 ( )
19.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 ( )
20.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庆市教育局出台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这“八不准”包括:不准旷课,私自调课和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前饮酒,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手机;不准在上班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不准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准训斥,羞辱家长;不准违规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在工作日内到外校兼课。
1.第一次把“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写入其中的是( )。
A.《教师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有偿家教、训斥羞辱家长等现象,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要求。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终身学习
3.我国法律规定,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教师侵犯时,可以( )。
A.提出申诉
B.提起诉讼
C.请求仲裁
D.请求法律救济
4.教师向学生推销和强行征订教辅资料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内心自由权
C.名誉权
D.独立财产权
(二)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一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同时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接着问学生:“什么叫圆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1.案例中,出现了哪几个思维过程?( )
A.概括
B.比较
C.具体化
D.抽象
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分析
B.综合
C.概括
D.系统化
3.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觉动作思维占优势
B.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C.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D.聚合思维占主导
4.圆的面积S—πr2,这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一、单选题
1.B【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3岁以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2.B【解析】正强化与负强化是根据强化的目的和强化的性质划分的。
3.A【解析】儿童最初发展的任务就是培养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即信任感。
4.B【解析】吹拉弹唱属于操作技能。
5.D【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6.C【解析】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负迁移。
7.B【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8.C【解析】题干所指是操作整合阶段。
9.A【解析】许多新信息,只有通过多次复述,才能存储到长时记忆系统之中。
10.B【解析】位置记忆法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11.D【解析】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对问题空间的搜索,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12.A【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13.C【解析】7~8岁是第二次出现强迫现象的高峰年龄。
14.B【解析】这一目标虽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但也只是对所学材料意义的把握。
15.D【解析】题干是对群体的解释。
16.C【解析】题干是对常模参照评价的解释。
17.B【解析】专家型教师在安排教学时是以学生先前知识为出发点的。
18.B【解析】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19.D【解析】教师表达越清晰,学生的知识掌握越准确,学习效果越好。
20.A【解析】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角色认知。
21.B【解析】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质变的关键年龄,这一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22.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23.c【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
24.C【解析】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25.A【解析】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等人在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26.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
27.B【解析】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
28.D【解析】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29.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30.B【解析】提问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又一种重要方式。
二、多选题
1.ACE【解析】BD不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成分。
2.ABDE 【解析】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是审题、联想、课题类化、解题验证。
3.ACD【解析】过度焦虑和袭击别人不是多动症的表现。
4.ABCCDE【解析】布卢姆认为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与习惯化等方面。
5.ABCDE【解析】这五个方面都是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主要因素。
6.ABC【解析】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7.ABCD【解析】皮亚杰道德认知阶段理论将人的道德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和公正阶段。
8.BD【解析】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研究与美国学者的研究正好形成互补,这样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完善,内容越丰富。
9.ABCD【解析】教师心理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风格。
10.ABCE【解析】D项是少年期的特征。
11.ABCD【解析】评价不属于交互式教学模式要传授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12.ABCE【解析】因为是在认识过程中,因此D可排除。
13.BCD【解析】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14.BCE【解析】桑代克与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
15.ACE【解析】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通过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体现出来的。
16.ACE【解析】BD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的。
17.ACD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8.ABCD【解析】心理测验可分为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态度量表是人格测验的一类。
19.ACD【解析】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三个要素是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20.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三、判断题
1.×【解析】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都对学与教的活动有影响,所以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群体差异,也研究个体差异。
2.× 【解析】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的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调节能力。
3.×【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则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制止某类反应的过程。因此,两者并不相同。
4.×【解析】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5.×【解析】实践证明,模象直观的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6.×【解析】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7.√【解析】多种感官参与能从多个角度获得不同的信息,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8.√【解析】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9.√【解析】因为询问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倾听可以减少对方的心理防卫。
10.×【解析l逻辑性问题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推理去获得,因此,对此类问题应给予间接指导。
11.√【解析】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诱因。
12.√【解析】见大纲对知识本身复杂程度的划分。
13.×【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
14.×【解析】问题解决自发现问题开始,分析问题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解决的一个具体环节。
15.√【解析】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则说明心智越灵活、思路越通达。
16.√【解析】题干是对发散型认知方式(发散思维)的解释。
17.√【解析】越是具体的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概括越不具备激励性。
18.√【解析】品德受道德观念的控制,有时不是觉得某事该做,而是必须做。
19.×【解析】题干是对效度的解释。
20.×【解析】题干所述是关注学生阶段的特征。
四、情景题
(一)
1.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次把“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写入其中。
2.C【解析】有偿家教、训斥羞辱家长等现象,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这一要求。
3.AB【解析】我国法律规定,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教师侵犯时,可以提出申诉、提起诉讼。
4.B【解析】教师向学生推销和强行征订教辅资料侵犯了学生的内心自由权。
(二)
1.ABCD【解析】案例中,比较圆盘异同是思维的比较,提出本质属性是抽象,综合内涵和外延是概括,运用其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是具体化。
2.AB【解析】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3.C【解析】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4.C【解析】命题学习是概念关系的学习。

《小学心理学》备考复习卷及答案(2)
(说明:本场考试共计72题,分为4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情景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的特征称为(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 )。
A.鸽子
B.猩猩
C.狗
D.白鼠
3.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 )。
A.迁移
B.正迁移
C.水平迁移
D.具体迁移
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6.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7.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是( )。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8.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10.信息能长时间保留下来,容量没有限度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11.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必须用蓝笔,教师批改作业必须用红笔。这是运用了感知的哪一条规律?(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2.学生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内部求知欲
13.我们平时称为“天才”的人智商(IQ)一定要超过( )。
A.100分
B.120分
C.140分
D.200分
14.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这是( )。
A.一般迁移
B.同化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
15.“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概念,使低级概念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这种思想和以下的哪一种理论有关?(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干扰说

16.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是( )。
A.引起学生注意
B.揭示教学目标
C.适时给予反馈
D.评定学习结果
17.在概念教学时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注意
C.突出概念的本质
D.丰富想象思维
18.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19.在全人类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
A.偏态分布
B.常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0.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 )。
A.100%
B.80%~90%
C.70%
D.50%
21.整合所学新知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视策略
D.计划策略
22.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
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23.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与传统心理学的分析的主要差异是( )。
A.强调解题过程分析
B.强调解题策略分析
C.强调知识与人格特征相互作用分析
D.强调不同类型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析
24.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 )的记忆策略。
A.感知性
B.理解性
C.计划性
D.调节性
25.下面能反映个人的品德的行为是( )。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沾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26.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的ABCDE步骤中,D指的是( )。
A.诱发事件
B.信念
C.驳斥
D.结果
27.掌握学习的创始人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加涅
28.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是( )。
A.问题行为
B.教学行为
C.学习行为
D.操作行为
2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30.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 )。
A.符号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师在工作中具备的角色有( )。
A.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组织者与管理者
D.反思者
E.研究者
2.国内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B.配置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
C.开发设计教学软件
D.进行CAl学术交流
E.培训教师掌握计算机知识
3.根据课堂师生的注意、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可将课堂气氛分为( )。
A.顺从的
B.积极的
C.反抗的
D.叛逆的
E.消极的
4.发展性心理教育主要是( )。
A.提高性的
B.矫正性的
C.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
D.面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
E.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5.品德培养的策略主要有( )。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导之以行
D.引起共鸣
E.落实行动
6.根据练习的任务分配方式,可以把练习分为( )。
A.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整体练习
D.部分练习
E.复杂练习
7.原有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决定于认知结构的( )。
A.可利用性
B.可辨别性
C.稳定性
D.清晰性
E.强制性
8.属于教师个性特征的是( )。
A.教师能力
B.教学态度
C.挫折承受力
D.焦虑
E.教师知识结构
9.自我意识中的两个重要成分是( )。
A.自我概念
B.控制点
C.自我评价
D.自我体验
E.自我认知
10.恐怖症可以分为( )。
A.强迫恐怖症
B.单纯恐怖症
C.广场恐怖症
D.社交恐怖症
E.焦虑恐怖症
11.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 )。
A.认知说
B.工具说
C.联结说
D.精神分析说
E.建构说
12.儿童的社会化是通过( )。
A.社会教化
B.个体内化
C.行为强化
D.行为模仿
E.行为观察
13.家庭教育功能具有的特点是( )。
A.启蒙性
B.长期性
C.感染性
D.情感性
E.严肃性
14.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较,它具有的特点是( )。
A.教育的独立性
B.教育的主动性
C.教育的可控性
D.教育的权威性
E.教育的多变性
15.联结说关于学习的主要定律有(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情感律
E.惩罚律
16.以下属于联结派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巴甫洛夫
D.斯金纳
E.苛勒
17.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 )。
A.情绪较稳定
B.乐于工作
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
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
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并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18.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
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
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
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
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
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19.以下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需要层次理论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
C.层次较低的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所以又叫生长的需要
D.层次较高的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所以又叫缺失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力量最大
20.人口渴了要喝水体现的是( )。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E.附属内驱力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群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有否的重要标志。 ( )
2.4~5岁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 )
3.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 )
4.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 )
5.情感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内化过程,教师应积极的促成情感教育的“积累效应”。( )
6.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 )
7.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 ( )
8.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 )
9.程序教学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 )
10.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 )
11.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 )
12.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 )
13.皮亚杰认为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过程,认知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和自我的组织。 ( )
14.教师培训与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应该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 ( )
15.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 )
16.“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 )
17.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 )
18.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生活适应良好。 ( )
19.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 )
20.负强化就是惩罚。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2004年马加爵杀人事件震惊全国,许多媒体纷纷予以报道。马加爵为什么会杀人呢?原来马加爵在班上人缘较差,与同学关系紧张,交往密切的同学很少,他认为自己在班级中没有地位,认为同学们瞧不起自己。马加爵在班上最为知己的朋友只有邵瑞杰一个,而在最后一次打牌中邵瑞杰说马加爵作弊,说他做人做得太差。这对马加爵刺激很大,最好的朋友,在大学中唯一的心理依赖消失了,他完全陷入孤立之中。他无论如何想不通:我对你(邵瑞杰)那么好,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也是我的精神支柱,你怎么也瞧不起我呢?于是最终选择了报复。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加爵杀人是因为他的( )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A.生理
B.安全
C.归属与爱
D.求知需要
2.小明要努力学习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这体现了动机的( )功能。
A.激活
B.指向
C.强化
D.维持
3.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
A.师生关系
B.亲子关系
C.同伴关系
D.他人关系
4.下列不属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是( )。
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B.自知、自尊与自我结构
C.活泼开朗大方
D.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二)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1.考试临时抱佛脚违反了记忆规律,记忆规律是什么?( )
A.先快后慢,不均衡
B.先快后慢,最后忘完
C.先慢后快
D.不快不慢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
A.时间
B.识记材料的性质
C.系列位置效应
D.学习程度
3.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 )
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C.适当过度学习
D.多种感官相互协调
4.在教育教学中应对小王进行一定的学习策略训练,在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时候,应遵循什么原则?( )
A.主体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一、单选题
1.A【解析】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的特征称为信度。
2.C【解析】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狗。
3.C【解析】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水平迁移。
4.A【解析】从问题解决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发现问题。
5.A【解析】“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
6.A【解析】题干符合道德认识的内涵。
7.D【解析】题干符合常模参照评价的内涵。
8.C【解析】原型操作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
9.A【解析】题干符合实物直观的内涵。
10.C【解析】长时记忆的特点是保持时间长,容量无限。
11.B【解析】红蓝对比,符合感知规律的差异律。
12.B【解析】题干符合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内涵。
13.C【解析】“天才”是指智商l40以上。
14.C【解析】题干是顺应性迁移的定义。
15.B【解析】题干符合“同化说”的内涵。
16.A【解析】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引起学生注意。
17.C【解析】在概念教学时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突出概念的本质。
18.A【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19.B【解析】智力呈常态分布。
20.B【解析】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80%~90%。
21.A【解析】题干是对组织策略的解释。
22.A【解析】题干是对复述策略的解释。
23.D【解析】传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往往脱离中小学学科教学实际,很难指导课堂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结合中小学学科特点进行问题解决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知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
24.B【解析】若一个新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越多,回忆就越容易,因此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25.C【解析】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C项既对他人(营业员)有意义,又对社会(文明)具有道德意义。
26.C【解析】在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的ABCDE步骤中,A为要件,B为观念,C为情绪,D为驳斥,E为新观念。
27.C【解析】布卢姆等人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基于这一理念,他们提出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
28.A【解析】题干是对问题行为的解释。
29.A【解析】客观性是任何科学及其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30.C【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总结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二、多选题
1.ABCDE【解析】略。
2.ABCDE【解析】略。
3.BCE【解析】我国学者根据课堂师生的注意、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状态的观察记录,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4.AC【解析】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
5.ABCDE【解析】对于如何进行品德教育,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人们从“知、情、意、行”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方法:(1)晓之以理,提高认识。(2)动之以情,引起共鸣。(3)导之以行,落实行动。
6.CD【解析】根据练习的任务分配方式,可以把练习分为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
7.ABCD【解析】略。
8.ABCD【解析】略。
9.AB【解析】自我意识的两个重要成分是自我概念和控制点。
10.BCD【解析】恐怖症包括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
11.BC【解析】行为学派学习力量主要包括工具说和联结说。
12.AB【解析】儿童社会化途径主要包括社会教会和个体内化。
13.ABCD【解析】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和情感性。
14.ABC 【解析】学校教育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可控性。
15.ABC【解析】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包括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
16.ABD【解析】巴浦洛夫是生理学家,苛勒属于认知派。
17.ABCDE【解析】略。
18.CE【解析】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是较为困难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9.AB【解析】马斯洛层次理论中层次较低的称为缺失需要,层次较高的称为成长需要,其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
20.AC【解析】口渴要喝水是内部动机,也是生理性动机。

三、判断题
1.√【解析】群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有否的重要标志。
2.×【解析】7~8岁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3.√【解析】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4.√【解析】题干是布卢姆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
5.√【解析】情感教育的“积累效应”有利于学生态度与品德的发展。
6.√【解析】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现有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
7.×【解析】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着自己的内部行为。
8.√【解析】略。
9.×【解析】程序教学属于个别化教学的一种,但缺乏灵活性。
10.√【解析】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交互。
11.√【解析】题干符合头脑风暴法的内涵。
12.√【解析】认知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13.√【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过程。
14.×【解析】教师培训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方式可以灵活选择。
15.√【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达到自律水平才能具有真正意义的道德品质。
16.√【解析】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研究道德发展问题。
17.×【解析】斯金纳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18.√【解析】生活适应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解释。
19.√【解析】题干是心理健康非病状态的内涵。
20.×【解析】负强化和惩罚是两种概念。
四、情景题
(一)
1.C【解析】根据案例,马加爵杀人是因为缺乏归属感。
2.B【解析】题干符合动机指向功能的内涵。
3.A【解析】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
4.C【解析】C项与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符。
(二)
1.A【解析】记忆规律是先快后慢.不均衡。
2.ABCD【解析】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识记的时间、材料的性质、材料的位置及学习程度。
3.ABCD【解析】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适当过度学习和多种感官相互协调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4.ABCD【解析】学习策略的训练遵循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和监控原则。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13:16 , Processed in 0.10366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