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655|回复: 0

[习题] 2015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心理学》备考卷及答案二(2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9 09: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小学心理学》备考复习卷及答案(3)
(说明:本场考试共计72题,分为4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情景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 )。
A.教师、学生和环境
B.教师、学生和教材
C.学校、家庭和社会
D.课堂、教材和师生
2.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家与代表著作是( )。
A.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B.斯金纳及其《程序教学》
C.布鲁纳及其《教育过程》
D.桑代克及其《教育心理学》
3.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理论是( )。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性教学观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维果斯基
C.加涅
D.桑代克
5.问题情境就是( )。
A.学生能否自己发现问题
B.学生能否自己提出问题
C.有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D.有问题摆在学生面前
6.由兴趣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 )。
A.近景性动机
B.远景性动机
C.外部动机
D.内部动机
7.在学习两条直线“垂直”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方向和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 )。
A.分类教学
B.使用变式教学
C.使用例子教学
D.使用比较教学
8.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 )。
A.从细节到整体
B.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C.从个别到一般
D.没关系
9.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是(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推理思维
D.创造思维
10.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 )。
A.故事对偶法
B.直接询问法
C.行动观察法
D.调查法
11.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
A.情景与教育
B.年龄大小
C.学业成绩
D.家庭背景
12.当班级同学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交往中结成伙伴,部分积极分子能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这时的班级进人了( )。
A.松散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形成期
13.适合于5岁及5岁以上的所有人,既可用于个人又可用于团体测验的智力量表是( )。
A.比奈智力量表
B.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D.气质测试量表
14.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且困难时,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应该是( )。
A.高
B.低
C.较高
D.较低
15.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创造学习
D.认知学习

16.艺术表演能力、绘画能力属于( )。
A.再造能力
B.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17.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产生打人毁物、一意孤行的行为,这种心理反应往往会在什么后产生?( )
A.应激
B.焦虑
C.失望
D.挫折
18.师生之间发生了冲突,教师应主动化解矛盾,这是由教师的哪一特点决定的?( )
A.平等、民主
B.有主导面的多重角色
C.双向性
D.互动性
19.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 )。
A.摘录和画线
B.分析和写标题
C.分析和列提纲
D.做笔记
20.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评价意义的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需要
21.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22.提出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的是( )。
A.布鲁纳
B.布卢姆
C.布鲁巴奇
D.波斯纳
23.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具体逻辑推理
D.守恒观念形成
24.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 )。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心智技能
25.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给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感
26.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
的最佳动机激起水平是( )程度的。
A.较高
B.较低
C.中等
D.一般
27.“量杯”实验是测验定势影响问题解决的一个典型例证,其策划者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陆钦斯
28.感性概括又称( )。
A.比较概括
B.想象概括
C.直觉概括
D.表征概括
29.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
A.快慢协调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时快时慢,
30.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了五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是( )。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国外学者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主要是认为学习策略具有以下特点( )。
A.可操作性
B.外显性
C.内隐性
D.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性
E.简缩性
2.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 )。
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
C.朋友关系
D.合作关系
E.亲子关系
3.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 )。
A.刺激
B.反应
C.环境线索
D.学习目标
E.态度
4.概念的结构包括(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应用
D.概念特征
E.概念实例
5.结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A.鼓励原则
B.动机原则
C.结构原则
D.强化原则
E.程序原则
6.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 )。
A.依从
B.坚定
C.外化
D.认同
E.内化
7.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几个环节来完成( )。
A.审题
B.联想
C.知识理解
D.课题类化
E.背诵记忆
8.判断一位教师编制的测验是否好的标准是(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常模
E.区分度
9.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上是同步进行的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10.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11.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是( )。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独立型和顺从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E.外倾型与内倾型
12.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A.性格的社会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E.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13.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
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质疑
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14.以下属于真正创造的是( )。
A.鲁班发明锯子
B.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C.爱迪生发明灯泡
D.高斯发明连加变乘法
E.找到远古时代的化石
15.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包括( )。
A.结构性
B.目的性
C.认知性
D.序列性
E.创造性
16.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垂直迁移
17.下列属于学生群体差异的是( )。
A.年龄差异
B.学习方式差异
C.专业知识差异
D.社会文化差异
E.家庭背景差异
18.特殊儿童的类型包括( )。
A.智力超常儿童
B.弱智儿童
C.心理障碍儿童
D.学习困难学生
E.聋、哑、盲儿童
19.从性质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
A.发展性教育
B.培养心理素质
C.补救性教育
D.维护心理健康
E.培养健全人格
20.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
2.将学习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不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
3.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 )
4.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 )
5.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 )
6.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
7.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 )
8.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 )
9.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 )
10.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既是有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 )
11.提出“成功智力”概念的是梅耶。 ( )
12.在《心理结构》一书中提出八种智力的是加德纳。 ( )
13.智力的PASS模型是戴斯提出的。 ( )
14.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的能力称为元认知。 ( )
15.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 )
16.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方面较为明显的变化在记忆广度的增加。 ( )
17.概念是构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石。 ( )
18.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学龄前是不能真正掌握数的概念的。 ( )
19.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问题解决的能力。 ( )
20.儿童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具备就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赵老师是某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他最近遇到了教学上的困难。他一贯好用的“奖励小红花”策略现在越来越没有效果了,而这一策略在三年级以前是非常有效的。
1.“奖励小红花”属于(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自我控制法
2.用“奖励小红花”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是激发( )。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附属内驱力
3.奥苏伯尔认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小学高年级,( )开始占优势。
A.内部学习动机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学习兴趣
4.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
B.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C.正确指导学生归因
D.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
(二)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镇,人们发现了两个“狼孩”。这两个“狼孩”后来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人们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理系统是正常的,只有少许营养不良。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阿玛拉不幸死亡,卡玛拉在四年之后(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但智力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婴儿的智力水平。
1.“狼孩”的案例说明了( )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卡玛拉经过训练,智力水平也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婴儿的智力水平,为什么?( )
A.不适应人类生活
B.没有接受学校教育
C.错过智力发展关键期
D.没有父母关爱
4.“狼孩”的案例说明了( )。
A.心理是个体对于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B.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心理内容
C.心理活动是主动的
D.心理活动是被动的

一、单选题
1.A【解析】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教师、学生和环境。
2.D【解析】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C【解析】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
4.B【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5.C【解析】问题情境就是有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6.D【解析】由兴趣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
7.B【解析】题干所示符合“变式”的内涵。
8.B【解析】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9.A【解析】题干是聚合思维的定义。
10.A【解析】皮亚杰采用的道德研究方法是故事对偶法。
11.A【解析】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景与教育。
12.B【解析】题干是同化期的特点。
13.B【解析】题干符合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特点。
14.B【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且困难时,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应该是低。
15.B【解析】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学习。
16.D【解析】艺术表演能力、绘画能力属于特殊能力。
17.D【解析】小学生在挫折情境下,常会产生打人毁物、一意孤行的行为。
18.B【解析】师生之间发生了冲突,教师应主动化解矛盾.这是由教师有主导面的多重角色的特点决定的。
19.A【解析】对小学生而言。为帮助其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摘录和划线。
20.A【解析】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评价意义的是性格。
21.D【解析】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构成一个常模参照系,因此选D。
22.C【解析】布鲁巴奇提出了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
23.D【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形成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24.D【解析】一般情况下,心理学家们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5.A【解析】认知内驱力以知识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所以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26.C【解析】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_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7.D【解析】陆钦斯为了探索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设计了“量杯”实验。
28.C【解析】感性概括是在直观基础上凭直觉、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29.B【解析】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30.C【解析】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分成了五个阶段。第五个阶段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二、多选题
1.ACD【解析】学习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内隐性、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性。
2.AB【解析】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3.ABCDE【解析】略。
4.ABDE【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概念实例。
5.BCDE【解析】结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强化原则、程序原则。
6.ADE【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内化。
7.ABCD【解析】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审题、联想、知识理解、课题类化等环节来完成。
8.ABCE【解析】判断一位教师编制的测验是否好的标准是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9.ABCE【解析】个体心理的不同系统在发展中是不同步的。
10.ABC【解析】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的差异。智商分数与同龄团体的差异属个体差异。
11.ACD【解析】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是属于性格差异。
12.BCDE【解析】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13.ABDE【解析】略。
14.AC【解析】只有AC项符合创造性活动的定义。
15.BCD【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序列性和认知性。
16.CD【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
17.AD【解析】学生群体差异包括年龄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
18.ABDE【解析】心理障碍儿童不属于特殊儿童。
19.AC【解析】从性质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20.ABCDE【解析】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增强反应概率,选项均符合该内涵。

三、判断题
1.√【解析】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 【解析】将学习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解析】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
4.×【解析】人格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5.√【解析】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6.×【解析】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具体形象。
7.√【解析】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8.×【解析】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9.√【解析】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10.√【解析】题于说法正确。
11.×【解析】提出“成功智力”概念的是斯滕伯格。
12.√【解析】在《心理结构》一书中提出八种智力的是加德纳。
13.√【解析】智力的PASS模型是戴斯提出的。
14.√【解析】元认知是对于认知的再认知。
15.×【解析】记忆是一个主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16.√【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的目的性和广度增强。
17.√【解析】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18.√【解析】皮亚杰认为,学龄前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的概念难以掌握。
19.√【解析】问题解决能力是人的高级能力。
20.√【解析】题干符合儿童语言获得与发展的内涵。
四、情景题
(一)
1.B【解析】题干符合代币奖励法的内涵。
2.BD【解析】“奖励小红花”激发的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
3.AD【解析】小学高年级内部学习动机开始占优势。
4.ABCD【解析】略。
(二)
1. B【解析】案例中主要体现了环境对于人发展的影响。
2.ABCD【解析】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3.C【解析】卡玛拉由于错过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而致使其智力水平发展低下。
4.B【解析】人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心理内容起决定作用。

《小学心理学》备考复习卷及答案(4)
(说明:本场考试共计72题,分为4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情景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研究
B.个案实验
C.描述性研究
D.实验室实验
2.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3.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于( )。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识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遗忘
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识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7.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8.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9.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0.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 )
A.设置目标
B.列提纲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12.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14.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5.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16.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17.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8.下列( )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19.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斯基
D.埃里克森
20.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21.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22.( )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2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D.近墨者黑
24.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25.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
26.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引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27.“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2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29.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杜拉
30.“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 )。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
D.从众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特点是( )。
A.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B.守恒
C.去自我中心
D.多向思维
E.思维的单向性
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
A.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E.变化不包括态度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 )。
A.知识经验
B.定势
C.认知水平与特性
D.人格特征
E.对问题的表征
5.如果希望有创造力,就必须具备哪些知识?( )
A.网络化的陈述性知识
B.相对自动化的技能
C.受意识控制的策略性知识
D.学科知识
E.科学知识
6.学习策略包括( )。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元认知策略
E.精细加工策略
7.品德的功能结构理论认为品德的构成部分是( )。
A.生成结构
B.定向结构
C.操作结构
D.反馈结构
E.激发结构
8.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包括( )。
A.认知发展水平
B.态度定势
C同伴群体
D.社会风气
E.家庭教养方式
9.福勒和布朗将教师的成长分成了( )。
A.关注学生
B.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
D.关注学风
E.关注自身
10.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 )。
A.条件性知识
B.本体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学科知识
E.相关学科知识
11.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的主要成分是( )。
A.教学操作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认知能力
D.口语表达能力
E.感染力
12.判断一群人是否集体的标准是( )。
A.有共同的目标
B.有角色分配
C.有共同约定的行为规范
D.有很强的凝聚力
E.有系统的组织关系
13.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
A.以学生为主体
B.灵活性
C.可操作性
D.以教师为主导
E.创新性
14.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综合多个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教学目标有效的条件是( )。
A.学生对目标有意识
B.目标明确具体、数量适当
C.教师能够理解目标
D.教学目标能够回应教学过程
E.教学目标的评价是可操作的
15.分析教学对象主要是分析( )。
A.学生的起始能力
B.学生的生活背景
C.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
D.学生的家庭背景
E.学生的年龄特征
16.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
A.自主评价
B.互相评价
C.共同评价
D.个别评价
E.发展评价
17.个别化教学的主要方式有( )。
A.程序教学
B.探究教学
C掌握学习
D.个别辅导
E.合作教学
18.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 )。
A.注意与预期
B.激活原有知识
C.选择性知觉
D.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E.认知结构的重组
19.记忆性学习任务的特点是( )。
A.清晰
B.风险高
C.动机高
D.动机低
E.风险低
20.优生与差生在知识水平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知识量
B.知识的理解程度
C.知识结构
D.知识的层次
E.智力的差别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特殊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 )
2.在心理学中的个性或人格是同一概念。 ( )
3.主题统觉测验属于问卷测验。 ( )
4.“认知策略”是布鲁纳于l950年提出的。 ( )
5.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 )
6.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 )
7.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 )
8.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创造的。 ( )
9.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语言与操作两个部分。 ( )
10.头脑风暴法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 )
11.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 )
12.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 )
13.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 )
14.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 )
15.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是对问题的表征。 ( )
16.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 )
17.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 )
18.皮亚杰认为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 ( )
19.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 )
20.多元智力理论中传统智力成分是语文和数学智力。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上写字课的时候,黑板上的拼音,老师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汉字而没有拼音。老师问: “你怎么不写拼音?”学生说:“老师,你也没有写拼音。”
1.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般用红色笔批改作业,这能够体现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2.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老师用彩色粉笔写拼音,学生却没有看到,这可能是因为( )。
A.学生是色盲,教师不知道
B.彩色拼音与黑板没有形成鲜明对比色
C.学生不想写拼音找的借口
D.教师的拼音写错了
3.感知规律有哪些?(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4.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感知规律?( )
A.对于强度律,教师应突出强调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
B.对于差异律,教师应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性
C.对于活动律,教师应注意以活动变化的形式呈现对象
D.对于组合律,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的编排分段分节
(二)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半年后,这18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1.维纳归因理论中,可控的因素是( )。
A.运气
B.工作难度
C.努力程度
D.能力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 )。
A.期望
B.最近发展区
C.思维发展
D.心理需要
3.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运用了( )学习理论。
A.观察
B.强化
C.需要层次
D.成就目标
4.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巨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B.罗森塔尔效应
C.榜样效应
D.高原现象

一、单选题
1.C【解析】描述性研究即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
2.B【解析】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是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知觉方式。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善于察言观色等。
3.D【解析】自我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学习进程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用的策略等进行调整的元认知策略。
4.A【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促进课堂教学形成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等。
5.B【解析】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通常,泛化取决于新刺激与原刺激的相似程度。
6.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在青少年中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7.C【解析】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8.C【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点,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B【解析】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10.A【解析】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它主要有计划、监控和调节形式。其中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1.A【解析】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12.B【解析】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13.A【解析】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得出要达到该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4.C【解析】l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15.A【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16.A【解析】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对动物学习的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17.B【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
18.B【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9.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0.A【解析】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勤奋感。
21.A【解析】心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认知能力属于心理属性方面的内容。
22.D【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23.B【解析】学习是指由于反复经验的参与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8项属于蜜蜂的本能。
24.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25.B【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26.A【解析】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内在的需要。
27.C【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28.C【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9.A【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他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30.B【解析】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具体表现。
二、多选题
1.ABCDE【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BCD【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包括去中心化,思维的多向性和守恒概念的出现。
3.ABCD【解析】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的参与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4.ABCDE【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个体的知识经验、定势、认知水平人格特征和对问题表征的程度。
5.ABC【解析】网络化的陈述性知识、相对自动化的技能、受意识控制的策略性知识是创造力形成的必备条件。
6.ABD【解析】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BCD【解析】品德的功能结构理论认为品德的构成部分是定向、操作和反馈。
8.AB【解析】CDE项是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9.ABC;【解析】福勒和布朗将教师的成长分成了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10.ABC【解析】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11.ABC;【解析】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认知、操作和监控。
12.ABCDE【解析】集体的标准是有共同的目标、强的凝聚力、共同的准则和系统的组织关系与角色分配。
13.ABCDE【解析】略。
14.BDE【解析】有效的教学目标要具体、适当,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够体现教学过程,易于操作。
15.ACE【解析】分析教学对象时,主要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年龄特征、现有能力和兴趣。
16.ABC【解析】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和共同评价。
17.ACD【解析】个别化教学包括程序教学、掌握学习、独立学习、适应性学习和个别辅导。
18.ABCDE【解析】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提取与建构。.
19.ADE【解析】记忆性学习任务的特点是清晰、动机低和风险低。
20.ABCD【解析】优生与差生在知识水平上的区别是知识量、知识的理解程度、知识的结构和层次。

三、判断题
1.×【解析】一般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2.√【解析】心理学中,一般将个性与人格理解成同一种内涵。
3.×【解析】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投射式测验。
4.×【解析】“认知策略”是布鲁纳于1956年提出的。
5.×【解析】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少年期。
6.√【解析】并不是知识掌握的越多,能力就会越强。
7.×【解析】天才是多种能力的有效结合。
8.√【解析】比纳最早提出了智力年龄这一概念。
9.√【解析】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语言与操作两个部分。
10.√【解析】头脑风暴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11.√【解析】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12.√【解析】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是心理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
13.√【解析】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14.×【解析】个体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5.×【解析】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是正确表征问题的深层特征。
16.×【解析】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17.√【解析】皮亚杰认为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以直觉动作为支撑的。
18.√【解析】皮亚杰认为人的思维发展严格遵循认知发展阶段。
19.√【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20.√【解析】多元智力理论中传统智力成分是语文和数学智力。
四、情景题
(一)
1.A【解析】题干符合知觉选择性的内涵。
2.B【解析】教师用彩色粉笔写拼音,学生却没有看到,可能因为彩色拼音与黑板没有形成鲜明对比色。
3.ABCD【解析】略。
4.ABCD【解析】略。
(二)
1.C【解析】维纳归因理论中,努力程度是唯一可控因素。
2.B【解析】题干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B【解析】表扬与鼓励属于正强化。
4.B【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21 09:13 , Processed in 0.21942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