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880|回复: 0

[资料] 2015年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内部考点提示《教育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9 1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出来,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式
  二、问答题:
  1、教育的要素:
  (1)教育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
  (2)学习者: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从内容上说: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2、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勒图尔勒  沛西 能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模仿   孟禄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3、农业社会教育的特点:
  (1)古代学校的出现
  世界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商代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教育开始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4、工业社会教育的特点:
  (1)现代学校出现和发展
  (2)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
  5、信息社会教育的特点:
  (1)学校变革加快
  (2)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思想
  6、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记》是最早的世界最早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培根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捷克教育学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德国教育学家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之父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英国教育家     洛克     《教育漫画》   绅士教育理论
  法国思想家     卢梭   《爱弥尔》   自然主义教育
  瑞士教育家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教育需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  拉伊
  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    克伯屈
  批判教育学      鲍尔斯  金蒂斯
  7、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P21—23
  8、教育学的价值(尤其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价值)P24-27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P30
  显形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使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的功能。P31
  教育隐性功能:是伴随教育显形功能而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等P32
  个体发展:个体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在发展内容上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类P33
  二、问答题:
  1、教育的个体功能P33
  (1)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的功能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P33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培养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的功能
  (5)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4、教育功能的形成的三个环节:
  (1)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2)教育功能行为的发生
  (3)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
  3、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终极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
  发展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的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4、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被社会一定权利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
  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一定权利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
  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问答题:
  1、教育目的的功能:P59
  (1)定向功能 (2)调空功能 (3)评价功能
  2、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
  (1)人本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P63第4段
  (2)人本主义教育目的的评价 P64 最后一段
  (3)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P65第2段
  (4)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评价 P66 第2段
  (5)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P66 -67
  3、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P67-75
  (1)社会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
  (2)个人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
  4、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
  3、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终极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
  发展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的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4、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被社会一定权利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
  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一定权利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
  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问答题:
  1、教育目的的功能:P59
  (1)定向功能 (2)调空功能 (3)评价功能
  2、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
  (1)人本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P63第4段
  (2)人本主义教育目的的评价 P64 最后一段
  (3)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P65第2段
  (4)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评价 P66 第2段
  (5)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P66 -67
  3、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P67-75
  (1)社会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
  (2)个人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
  4、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第四章 教育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以及这些机构和体系运行的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征: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和强制性。
  3、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我国最早颁布的学制:壬寅学制 我国最早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 六三三制:壬戌学制
  二、问答题
  1、终身教育的理解P88
  2、现代教育制度的类型
  (1)纵向划分:双轨制 前苏联
  (2)横向划分:单轨制 美国
  (3)二者之间:分支制 中国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1)学前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高等教育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一、名词解释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业型教师的过程。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的变化的过程和结果。P129
  4、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P133
  二、问答题
  1、教师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
  (3)专业能力的发展
  (4)专业自我的形成
  2、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入学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3、教师的职业角色与职业形象:
  (1)职业角色:学习者和学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
  (2)职业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
  4、学生的本质特点:P126
  (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5、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P129
  (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
  (5)整体性
  6、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P131
  (1)生理成熟提前(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3)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增多
  7、师生关系的意义P133
  (1)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8、师生关系的类型P134
  (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最基本关系)
  (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P136
  (1)教师方面:对学生的态度(罗森塔尔效应)、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3)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10、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P137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1、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P138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六章 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P148
  2、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的开展教学工作。P150
  3、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科用书。P151
  4、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
  5、校本课程: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和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6、终结性评价:是在计划或产品完成后进行的评价,在课程评价领域,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7、形成性评价:是在计划或产品还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在课程评价领域,形成性评价是指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和各个过程的评价。斯克里温最早提出这个概念。
  二、问答题
  1、现有的几种课程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论 杜威
  (2)学科中心课程论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
  (4)存在主义课程论 奈勒
  (5)后现代课程论:丰富性 循环性 关联性 参照性
  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都是服从整体的课程目标,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区别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3、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优点和缺点。
  (1)综合课程的优点和缺点P154
  (2)核心课程的优点和缺点P155(核心课程是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的)
  4、形象课程改革的因素:(重点)
  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改革的影响P161—167页
  5、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趋势:P170
  第七章 课堂教学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2、教学论的起源: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
  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育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二、问答题
  1、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与教育
  (2)教学与智育
  2、教学的功能:
  (1)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古代教学思想的发展
  (1)最早的系统的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学记》
  (2)苏格拉底“产婆术”
  4、近代教学思想的发展
  (1)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系统的论述班级授课制度
  (2)梁启超 “乐知” 陶行之 教授法向教学法的转变
  5、当代“教学”的发展方向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6、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的发展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1)代表人物
  (2)基本主张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2)基本主张: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程序教学的方法(重点)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3认知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 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基本主张: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3)学科知识结构
  (4)发现教学方法
  4、情感教学理论
  代表任务:罗杰斯
  基本主张:
  以自我实现的人为教育目标
  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强调意义学习和非指导性学习
  关注师生关系的本质
  7、教学设计的特征:
  (1)指导性、(2)统合性(3)操作性(4)预演性(5)突显性(6)易控性(7)创造性
  8、教学设计的依据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9、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策略、教学媒体(4)教学评价
  10、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
  (1)系统分析模式 加涅
  (2)目标模式 迪克和科瑞
  (3)过程模式 肯普
  11、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教学目标设计
  (2)教学内容设计
  (3)教学时间设计
  (4)教学措施设计
  (5)教学评价设计
  12、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2)操作性(3)整体综合性(4)调控性(5)灵活性(6)层次性
  13、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1)讲述策略(2)对话策略(3)指导策略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一、名词解释
  1、学校生活: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活动。
  2、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
  3、重要他人:由米尔斯最先提出,学生的重要他人可以分为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4、学习压力: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
  二、问答题
  1、学生失范行为的表现:
  (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
  (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率最高
  (4)青少年违法行为的新倾向
  2、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1)社会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规范失控 文化的商品化 城市化的影响 价值观的多元化人口流动问题
  (2)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个别教师素质差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3)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四过现象 教育真空现象
  3、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1)心理学解释:
  心理缺陷说挫折—侵犯说
  (2)社会学解释
  结构模式 过程模式
  4、如何使学校由传授知识向培育丰富人性转变
  (1)教育实践重心的转变
  (2)教育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重点)
  (3)学校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第九章 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

  一、名词解释: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几乎的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P239
  道尔顿制:针对传统教法的弊端,根据每个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使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定步调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特朗普制: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问答题
  1、班级组织的发育P239
  第一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第二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第三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2、班级组织的结构P241
  (1)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3)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4)班级组织的规模
  3、班级组织的特点P245
  (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2)班级组织中师生关系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联系的纽带,
  (4)师生交往的多面性
  (5)班主任和教师都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
  4、班级组织的功能P247
  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
  (1)促进发展功能(2)确定需求功能(3)诊断功能(4)矫正功能
  5、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2)班级制度管理(3)班级教学管理(4)班级活动管理
  6、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P253
  (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4)知道学生学会学习学生
  7、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P258
  (1)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2)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4)构建“开放、多纬、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第十章 学生评价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的判定的过程。
  2、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3、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4、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般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5、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的检验。
  6、相对评价法:是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断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团中所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
  7、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8、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9、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行适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
  10、学生学业评价:认知学习的评价、技能学习的评价、情感学习的评价
  11、品德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科尔伯格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二、问答题
  1、中小学学比较常用的测验类型
  (1)准备性测验和结果性测验
  (2)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3)客观性试题测验和主观性试题测验
  2、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1)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
  (2)以质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
  (3)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4)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
  (5)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
  3、我国中小学品德评价常用的方法
  (1)整体印象评价法(2)操行评定评价法(3)操行计量评定法
  4、教师在情感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一般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
  (2)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
  (3)应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一、问答题
  1、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3)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
  (4)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观、尊严感。
  (5)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2、教师教育研究与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研究之间的不同
  (1)促进教育的研究与描述和解释教育的研究
  (2)置身教育之中的研究和置身教育之外的研究
  (3)为了教育的研究和关于教育的研究

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问答题
  1、面向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1)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
  (2)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素质
  (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4)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5)重视提高师资水平
  2、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
  全民教育 教育民主化 教育信息化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个性化
  3、当代教育思想的宏观演变
  (1)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2)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转变
  (3)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
  (4)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
  4、终身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终身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原理:连续性——整体性
  (2)终身教育的教学方法:重视作为教育基础的个人和小组,要求教育遵循兴趣的原则,广泛采用创造性和非指导性的方法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04:02 , Processed in 0.24257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