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35|回复: 0

[历史] 2015年中学历史教师招考模拟卷及参考答案(4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 12: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考时12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 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
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褪胤ㄎ?伲?晕シ?壹臀?埽灰约杩喾芏肺?伲?越旧菀?菸?堋?/span>
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合作、 。
3、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程结构,其基本类型是:①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②分科课程与 ;③必修课程与 ;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4、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将发生如下变化: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与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 ;④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新课程评价改革,一是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是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三是强调质性评价, 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是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五是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 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目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来填入下面的答栏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有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在孔子的政治思想中,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体现人文关怀的主张是
A.“兼爱、非攻” B.因材施教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2.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A.授予爵位 B.免除徭役 C.授予田宅 D. 免除赋税
3.唐朝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为此,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医学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唐本草》 C.《神农草本经》 D.《千金方》
4.历史上,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A.但丁 B.彼特拉克 C.墨子 D.莎士比亚
民主法治是资产阶级推进近代化的主要特征。据此回答5-7题:
5.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方向。其核心内容
A.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B.国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C.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国民有言论结社自由
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成立宣言》
7.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日益富有,无产阶级却日益贫困。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开始于
A.殖民扩张的推行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工业革命的拓展 D.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文字记录、文物遗迹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依据。据此回答8—10题:
8.“史诗同源”,共同描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画卷。下列能够再现西部地区历史情景的诗句是
A.西出阳关无故人 B.烟花三月下扬州
C.古苏城外寒山寺 D.百万雄师过大江
9. 某碑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七年立”,按公元纪年,这一年是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10. 标语口号,往往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内涵。请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流行于

A.五四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比较与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据此回答11-13题:
11.比较儒家与法家不同的思想,我们可以归纳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消极、悲观 B.仁爱、友善 C.严肃、远见 D. 威武、信心
12.从内容来看,《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中国割去领土面积更大 B.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C.索取赔款数额不断增大 D.允许日本开办工厂
13.从对世界历史影响来看,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它们都
A.开辟了殖民掠夺道路   B.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D.引起了世界工人运动
人类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据此回答第14-16题。
14.楔形文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创造者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古印度人 D.古罗马人
15.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作是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16.有一天,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地坐进澡盆的时候,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发呆,忽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请问他找到了哪一科学定律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定律 C.浮力定律 D.力学三定律
汲取历史智慧,运用于现实生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据此回答17-20题:
17.巴斯德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学者却有他自己的祖国”。这告诉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是
A.崇尚科学 B.热爱祖国 C.追求和平 D.认清国界
18.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传播西文文明
19.我们要学习近代青年学生,为国呐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选取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20.当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畏惧困难时,我们可以从下列哪些事件中,汲取历史智慧(
①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②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③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④哥伦布探险新航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三、材料解析题(共44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材料二: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不久又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8分)
(1)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谁?(2分)
(2)材料二《人权宣言》是在哪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2分)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在内容上的共同点。(4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17分)
⑴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6分)
⑵ 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3分)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2分)
⑶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6分,要求:不展开论述,限50字以内。)
3、下表为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请回答:(19分)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美国(1932年) 47% 75.7% 约1700万人
德国(1932年) 40.6% 70% 600万人以上
日本(1931年) 32.9% 75.9% 约300万人
资本主义世界 1/3以上 2/3 3000万人以上
⑴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6分)
⑵美国和德国、日本为解决危机各采取了什么方法?(4分)最终结果怎样?(4分)
⑶从这次危机的解决道路及结果中你得到哪些启示?(5分)
四、简答题(6分)
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提出了哪三个层次的具体要求?
中学历史教师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 1、好逸恶劳、诚实守信2、自主、探究 3、综合课程、选修课程 4、赞赏、反思 5、定性、形成性

C BDBC
BC ACA
BDBBA
CBCCD
三、1、(1)华盛顿(2分)
(2)法国(2分)
(3)共同点: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2分)
2、(1)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2)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国民大革命运动
(3)先进的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意识到只有学习西方才能强国,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们的爱国、探索精神鼓舞了后来者。
3、(1) 时间长,危害大,范围广。
(2)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日本、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侵略扩张。
美国成功度过了经济危机,日本、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3)我们应该采用和缓、民主的方式来解决危机,侵略战争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
四、识记、理解、运用 rn

中学历史
(满分为100分)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 不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选错、少选均不得分)
1.教师历史教学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师历史教学评价结论的()。
A. 好坏 B. 高低
C. 信度 D. 效度
2.布鲁姆将认识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以下层次:识记、理解和()。
A. 综合 B. 应用
C. 分析 D. 评价
3.运用谈话法教学时应注意谈话的中心应围绕和服务于()。
A. 教学任务 B. 教学目的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理论
4.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把()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A. 影像 B. 动画
C. 图形 D. 文字
5.课程结构一般分为()。
A. 前后结构 B. 横向结构
C. 纵向结构 D. 正反结构
二、 填空题(10分,每空2分)
6.诊断性评价在实施,形成性评价在实施,总结性评价在教学之后实施。
7.是指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等根据历史教学评价指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直接对历史教师进行观察,从而获得相关的评价信息的方法。
8.制定历史教学原则,主要有三个,即、和教学实践经验。
第二部分历史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划时代的科学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
a. 提出著名的物理学相对论
b.发射放射性元素镭
c. 发现放射性元素铀
d.发现放射现象
A. abcd B. acbd
C. adbc D. dcba
2.一战后,未批准《凡尔赛条约》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中国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
A. 1974年 B. 1972年
C. 1978年D. 1979年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改革开放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D. 改革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
5.1943年毛泽东说:“我们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自己供给……”主要原因是()。
A. 人民群众主动支援抗日军队
B. 缴获大量的敌人的物资
C. 大生产运动取得成功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先后夺取了焦作、开滦等煤矿,华北沦陷区每年向日本输送的原煤达800万吨。这说明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 进一步压迫沦陷区的人民
B. 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C. 以战养战,解决战争需要
D. 削弱沦陷区内抗日武装的力量7.1626年,()殖民者悍然侵占了我国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美国
8.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A. 日本、天竺 B. 新罗、大食
C. 天竺、大食 D. 新罗、日本
9.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人议论纷纷。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史实本质()。

A.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B.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C.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 “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变之必然
10. 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
A. 老子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2〗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1.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给丘吉尔的信中写道:“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能使希特勒无法入侵英国。”
材料二:丘吉尔表示坚持“地中海战略”,极力主张从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发动进攻。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每当首相(丘吉尔)坚持经过巴尔干进攻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十分清楚他实际想要干什么。”
(1)第二战场的开辟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
(2)分析上面两则材料回答,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斯大林与丘吉尔产生了怎样的分歧?
(3)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开辟的时间和地点?
12.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党纲如下:(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接消灭阶级差别;(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三)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四)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纲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无产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阵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
(1) 材料一提出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2) 材料二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比较两段材料,说明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
三、问答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3.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指出每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四、教学技能题(共20分,每题10分)
15. 历史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有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活动—探究教学模式等,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指出其采用了何种教学模式,并对这一教学模式作简单的介绍。
案例:
教学内容:伟大的文艺复兴
教学准备:(1)查找与文艺复兴有关的图片资料、书籍、音像制品、艺术作品
(2)总结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摘取其精华片断
(3) 布置学生课前列出相应表格,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进行总结
教学步骤:(1)用幻灯片播放图片《蒙娜丽莎》导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
(2)学生自由发言,扼要讲清所收集的资料
(3)根据学生课前的整理,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展示,各小组选出最全面的总结展示给大家
(4)各小组进行比较,总结出文艺复兴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5)教师归纳总结
16. 课堂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开头语好比是新闻的导语,设计得生动形象,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便有个良好的开端,导入法多种多样,请设计一种以诗歌为开端的导入环节。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D[解析]教师历史教学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评价结论的信度和效度。
2.ABCD[解析]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层次中,识记、综合、评价、分析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B[解析]谈话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对谈话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运用谈话法教学时应注意谈话的中心应围绕和服务于教学目的。
4.ABCD[解析]略
5.BC[解析]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一般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讨论的是在一定的课程结构内部,各门各类课程所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纵向结构有两种形式,即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式课程。
二、填空题
6.教学之前、教学过程中
7.观察法
8.历史教学目的、历史教学规律
第二部分历史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d在c之间,所以排除AB项;相对论的提出在其他几项之后,所以选D。
2.B[解析]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与会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第一,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第二,重划德国疆界;第三,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殖民地;第四,限制德国军备;第五,赔款与经济条款。《凡尔赛条约》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优势,但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了失败。所以选B。
3.D[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B[解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改革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都属于改革开放的内容。
5.C[解析]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期间,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的。
6.C[解析]太平洋战争是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在太平洋地区对日本进行的战争,日本大规模地发动法西斯战争, 需要及时保障战争的供给,而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同时地大物博,正符合日本以战养战,掠夺军事补给的需要。
7.B[解析]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悍然侵占我国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施行野蛮的殖民统治。
8.D[解析]新罗曾与唐保持友好关系,经济上两国往来频繁,新罗人曾到唐朝做官,中国的文化典籍大量传入新罗。日本与唐的友好交往主要是通过遣唐使和民间宗教组织的相互访问进行的。日本人通过友好访问或留学长安,把唐代的大量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9.D[解析]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之后,共产党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领导中国进行新的民主主义革命。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必然会被人民所摒弃。
10. B[解析]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他第一个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二、材料分析题
11. (1)德黑兰会议。
(2)斯大林主张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丘吉尔主张从巴尔干进攻。
(3)时间:1944年6月;地点:法国诺曼底。
12. (1)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不同之处:材料一未能分阶段地提出党的革命纲领,材料二明确规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党的最高纲领。原因:说明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已经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
三、问答题
13. 恢复时期(1945年至50年代初):由于经济基础好,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黄金时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滞涨阶段(70年代中后期):由于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
14. 内容:(1)政治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认了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矛盾问题的正确估计;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2)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组织路线:进一步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反对个人崇拜,强调加强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作用。
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的“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标志着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的指导,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及时地作出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四、教学技能题
15. 这一案例采用的是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原则是: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模式有它自身的优缺点,其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缺点是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16. 教学内容:秦统一六国
导入:教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诗吗?
学生:荆轲。
教师:那么,荆轲是在什么情况下做了这样的诗呢?又发生在什么时期呢?壮士一去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秦的统一》。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指
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领事裁判权被取消于
A.大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3.淞沪会战在战略上最重大意义在于
A.为保卫南京赢得了宝贵时间 B.表现了中国军队抗击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C.使抗日战争转人相持阶段 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是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
C.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 D.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啊
6.下列关于我国10—13世纪历史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与元朝先后出现大一统局面 B.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7.关于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C.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洋务运动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产物 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8.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主张
B.《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
C.《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的落后性
D.《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所倡导的社会模式
10.国共两党历史上曾实现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条件是
A.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B.两党阶段性斗争目标相同
C.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D.两党方针、政策完全一致
1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D.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12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
13.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的、便于水田耕作的工具是
A.图1所示 B.图2所示 C.图3所示 D.图4所示
14.建国初期开展的运动中,体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精神的主要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抗羌援朝运动 C.三反、五反运动 D.镇压反革命运动
1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根源在于
A.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对国情认识不足 D.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1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中国外交方针的改变 D.第三世界的崛起
17.马基雅维利与孟德斯鸠都
A.从神学角度考察现实社会 B.是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
C.批判封建专制王权的腐朽 D.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政治学说
18.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和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英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 B.拉美独立革命揭开了序幕
C.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欧洲大陆兴起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1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所以不能长久维持,主要是因为该体系
A.暂时协调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B.建立在对战败国的严厉惩治上
C.依据各国现有实力而确立 D.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20.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普遍的改革潮流,其实质是
A.要求摆脱苏联的控制 B.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缓和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 D.逐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二 材料分析题(21题12分,22题12分共2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一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议院兴而民志合、民气强耳。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议义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盖五大洲,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三 ……追本溯源,本社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 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学(内学)”、“西学(外学)”各指什么?张之洞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关系 的?(4分) (2)概括材料二中郑观应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他的观点有何进步性。(2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三中的观点。(2分) (4)上述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何在?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4分)

-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爱德华六世在位时,于1547年通过了被认为是都铎王朝最严厉的惩治流浪汉的法令。该法令把所有无业者都称为流浪汉,给予严厉惩治;健康的流浪汉,将被逮捕,在前胸打上“S"络印,被罚做两年奴隶。如果逃跑将判终身为奴。而逃跑两次,将被判死刑。然而,严刑峻法并不能解决农村失地和农民流浪的问题,许多破产农民参加了农民起义。材料二 英国政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经历了复杂变化的过程。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包括惩罚、救济、向海外移民、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动“济身”自救、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逐步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订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等,并最终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与福利政策挂钩,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提供就业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从而创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材料三 19世纪末,德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的做法,主要得益于俾斯麦的福利政策,但俾斯麦在制订政策时,考虑了英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做法,使德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较早地向福利政策过渡。美国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美国政府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采取了英国的一些做法,如制订了一系列福利政策,特别是制订了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计划,以帮助他们就业的政策。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在都铎王朝时期出现大量失地农民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都铎王朝对此推行了何种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英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有哪些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美国的特点是什么?德、美两国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三 问答题(23题13分,24题13分共26分)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其革命实践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就是其突出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两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2分) (2)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为团结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哪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做法?(5分) (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了什么和平政策?(1分)其依据是什么?(3分) (4)你怎样看待当前我国实行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政策?(2分) 24.19世纪六七十苹代,俄、美、德、日四国是怎样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市场问题的?简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影响。(13分)
招聘教师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__5ABDDA 6__10ADDBB 11__15DCCCC 16__20ADCCB
二材料分析题
21.(1)儒家纲常礼教;近代科学技术。(2分)中学泊身心,西学应世事。(2分)
(2)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否定君主专制。(1分)
(3)有利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1分)对东西方文化看法存在着偏颇。(1分)
(4)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2分)材料二、三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材料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2分)
22 (1)原因:圈地运动(1分)影响:推进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答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亦可);形成了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和农业工人;造就了大批自由 劳动力;对农民是一场灾难(4分)政策:惩罚政策(1分)
(2)特点:政策复杂变化;国家干预(或答政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分)
(3)美国的特点:在工业化基础上进行(1分)共同之处:向英国学习;实行国家干预;推行 福利政策(3分)
三问答题
23(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分) (2)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对象;实行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实行三三制原则;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与新中国的筹建。(5分) (3)赎买政策。(1分)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在民主革命时期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做出过贡献;建国后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民族资产阶级接受中共的领导,愿意和平改造。(3分)(答出其中3点即给满分) (4)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符合中国国情);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分) 24解决: 俄国:185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1分) 美国:通过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1分) 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状态。(1分) 日本:废藩置县,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1分) 主要原因: (1)欧美诸国和日本均己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工业革命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各国自身实力的增强。 (4)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发展。 (5)东方从属于西方。(或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5分) 影响: (1)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
人民的反抗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据此回答第1—2题。
1、通过秦末、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改变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
C、消灭了大批官僚地主 D、迫使统治者不断调整完善统治政策
2、对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口号,最准确的理解是
A、 触动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B、 反映了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局限性
C、 明确规定了重新分配土地的办法
D、起到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作用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是丁税、田租、徭役、兵役以及其它苛捐杂税的总称。据此回答第3—6题。
3、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
A、调整封建生产关系 B、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D、增加政府收入的手段
4、唐朝两税法和明朝一条鞭法的相似之处是
A、以人丁为主收税 B、分夏秋两季收税
C、按田亩多少收税 D、折合成银两收税
5、清朝摊丁入亩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6、明朝一条鞭法与清朝摊丁入亩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
A、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实践儒家的仁政思想 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隋唐时期,进一步加强统治,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据此回答第7—8题。
7、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8、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的内讧变乱
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第9—11题。
9、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阐析为新三民主义,它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
C、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0、对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时的中国社会基本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B、 日本侵略的加剧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D、国共两党主动表明团结抗战的诚意

-

11、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状态。这种隔绝坚冰被打破是在

A、抗美援朝后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C、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后 D、改革开放后
中国近代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据此回答第12—14题。
12、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 B、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
C、洋务运动的推动 D、早期维新思想的大力宣传
13、把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为
A、 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的无知状态
B、 论战最先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 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14、新文化运动把主要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发展对外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据此回答第15—18题。
15、20世纪20年代末至1949年美国对华政策的一贯性表现在①以日本为主要对手
②扶植国民党为工具 ③以追求独占中国为目标 ④以政治和经济手段为武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1943年国民政府与英美签定协议,废除外国攫取的治外法权,主要是因为
A、帝国主义为争取中国抗日而妥协
B、中国成为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主战场
C、国民政府致力于外交斡旋
D、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外交威望高
1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
A、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18、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合作的对象,因为①第三世界国家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英、法、美等国是较早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据此回答第19—22题。
19、英国革命中出现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革命中出现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因为
A、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尚不充分
C、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
20、拿破仑战争具有反复辟、争霸、侵略三种性质。对下列哪一国家的战争包括了这三种性质
A、英国 B、俄国 C、意大利 D、奥地利
21、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能反映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2、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看,英国支持西属拉美殖民地人民独立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独占拉美市场和原料 B、争夺殖民和世界霸权
C、宣扬自由、民主和博爱思想 D、扩展君主立宪制
欧洲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回答第23—26题。
23、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陆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使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发展 B、追求政治民主和权利平等
C、适应了发展中的资产阶级的需要 D、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24、《论法的精神》的思想核心
A、三权分立学说 B、主权在民学说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D、权利的“制约和平衡”
25、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共同点不包括
A、反对特权等级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实行法制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6、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

A、否定天主教会的特权 B、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以理性主义来观察社会 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第27—30题?br /> 27、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B、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28、在工业革命中,最先采用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9、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作出了许多贡献,最主要的原因是
A、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B、历史悠久,教育发达
C、经济发展的推动 D、争夺殖民地的需要
30、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B、各领域涌现大量的新技术成果
C、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D、奠定“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盛向美国政府介绍:“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广阔。”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有人曾以“满江红”词牌写了《登蓬莱阁》“……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摘自《一个人的抗战》
材料三:在袁世凯准备复辟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企图独占中国。1914年秋,日本派兵侵入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是怎样将中国的大门“开放得更广阔”的?(2分)
(2)导致产生材料二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日本派兵侵入中国山东以后的第二年,又对中国提出了什么侵略要求?(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特点?(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2、我国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2分)分别具有什么特征?(4分)分析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繁盛而科学技术停滞的社会原因。(4分)
33、假如你带领学生参观安徽省的凤阳县,请你分别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年—1976年和1978年以来该地发生的主要变化。(8分)并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凤阳县的农村发生巨大变革的原因。(2分)
34、什么是经济全球化?(2分)请简要阐述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2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应当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
1-5 DAACC
6-10 BADDB
11-15 DADDD
16-20 BCCCB
21-25 BACDD
26-30 BCDC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1、(1) 签订《中美望厦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或美国兵船可以在各通商口岸“巡
查贸易”;美国可以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2分)
(2)清政府腐败无能;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国力迅速增强,加紧对外进行侵略。(2分)
(3)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2分)
(4)侵略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侵略国家既勾结又斗争。(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2、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等佳作。(1分)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2分)
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贾?鳌#?分)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知识。(2分)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生长;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每个要点各2分,共4分)
33、1953年—1956年,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变革,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分)1958年—1964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浮夸风空前泛滥,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2分)1966年—1976年,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四处逃荒要饭。(2分)1978年至今,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农村经济走向繁荣。(2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
34、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分)
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或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化的最终归宿。(2分)
利用WTO成员身份,积极争取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每个要点1分,共6分)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4 00:35 , Processed in 0.36916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