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44|回复: 0

[习题] 2015安徽特岗教招《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9 09: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网络综合 - 安徽教师招聘试题】
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有权宣布考试无效的机构是(  )。
A.学校教育处
B.学校
C.教育行政部门
D.司法部门
2.《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  )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3.《教师法》规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进行的考核内容包括(  )。
A.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政治思想
B.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C.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工作态度
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4.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B.国家机关
C.任何组织和个人
D.学校教职员工
5.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  )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A.拘留
B.有期徒刑
C.拘役
D.无期徒刑
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的要求。
A.爱岗敬业
B.教书育人
C.为人师表
D.关爱学生
7.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  )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8.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9.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10.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
A.教育的方法
B.教育的性质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1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是普通中小学生在(  )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12.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3.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4.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思考时间较长且错误较少,这与他的认知方式有关,这种认知方式为(  )。
A.辐合型
B.发散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5.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处于辅助地位,说明课外活动具有(  )。
A.自愿性
B.自主性
C.灵活性
D.实践性
16.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17.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属于(  )。
A.上位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18.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19.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20.“矫正错误”是注意的(  )。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功能21.以下不属于态度的结构成分的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道德成分
22.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要选可食的果实,又要选不可食的果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A.变式法
B.比较法

R>C.直观法
D.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2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入(  )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25.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
A.外部
B.成就
C.交往
D.任务
2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叫做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7.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  )测验。
A.常模参照性
B.标准参照性
C.总结性
D.发展性
28.(  )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方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A.德育总目标
B.道德教育目标
C.思想教育目标
D.法制教育目标
29.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30.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科夫
31.“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维果斯基
3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终身学习
33.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主体活动
D.文化活动
34.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
B.研究者
C.建设者
D.开发者
35.班主任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或弄清有关学生教育的某个问题,需运用(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分析书面材料
D.调查研究
36.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A.搜集信息的能力
B.交流、协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C.创新能力
D.解决问题的能力
3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合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3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教育法
39.《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强调(  )。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B.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C.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D.教师与家长相结合
40.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
42.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就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
43.《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公办学校校内可以适当设置民办校或民办班。(  )
44.教师职业道德重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陶冶和提高。(  )
45.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
46.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
47.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
48.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
49.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
50.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所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  )
51.教师职业化就是要获得教师资格证。(  )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习的主体。(  )
53.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在学习上存在问题障碍的学生,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
54.注意的品质有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等说法体现了注意的稳定性。(  )
55.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57.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58.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59.简述影响中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60.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61.简述如何对中学生认知差异进行教育。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题12分,第63题11分,第64题12分,共35分)
62.在南方某市一所中学的青年教师韩某对当今社会上的有些现象不满,但又不能正确对待,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有感而发,对社会上一些问题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激化学生的不正确看法,在学生当中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韩某的这种行为和做法被该校校长知道后,该校长对韩某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教育,韩某对校长的批评和教育不以为然,认为课堂上讲什么是教师自己的事,教师有教学自由的权利,校长无权加以干涉,并继续在教学过程中散布一些错误的言论。鉴于这种情况,学校领导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使学生不受不良影响,决定停止教师韩某的教学工作。韩某不服,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并准备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据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韩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作为教师的哪项义务?(12分)
63.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的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到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请结合案例中的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11分)
64.下面是两位年轻教师关于教学的对话,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李和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教师。两人工作都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一般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我的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了,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请结合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分析。(4分)
(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选择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4分)
(3)案例中的两位新教师在专业成长中都碰到了一些问题,请为他们提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4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解析: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答案】B。解析: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3.【答案】D。
4.【答案】C。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5.【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6.【答案】C。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为人师表,具体体现为: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因此本题选C。
7.【答案】B。解析: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8.【答案】B。解析:新课改强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体现为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9.【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10.【答案】B。
11.【答案】D。解析:考查劳动技术教育的含义。
12.【答案】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因此,答案选C。
13.【答案】C。解析: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C。解析:学习程序性知识实质上就是掌握做事的规则,即解决问题的方法。
17.【答案】D。解析:派生类属学习是指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18.【答案】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19.【答案】D。解析: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
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因此,答案选D。
20.【答案】D。解析: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是指注意可以调控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使偏离目的的活动得到纠正。故选D。
21.【答案】D。解析:态度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
22.【答案】A。解析: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保留了果实的本质属性,而舍弃了果实“是否能食用”这一非本质属性。
23.【答案】A。
24.【答案】C。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后来马斯洛又在此基础上加上认知需要、审美需要,构成七个层次的需要,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到了自我实现需要里面。所以本题选C。
25.【答案】B。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26.【答案】B。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测验的区分度指的是测验对不同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而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所以本题选B。
27.【答案】B。解析: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
28.【答案】A。解析: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方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29.【答案】A。解析:中小学教师首先应当具备学科专业素养,这是中小学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30.【答案】A。
31.【答案】D。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2.【答案】B。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爱岗敬业的体现。因此本题选B。
33.【答案】A。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所以本题选A。
34.【答案】A。
35.【答案】D。
3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意义。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讨论,能够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而A、C、D项的能力不一定只能通过小组讨论才能培养。
37.【答案】C。解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38.【答案】C。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无声处教育学生。
39.【答案】A。解析:“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与课堂学习相关的课外活动。故这句话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0.【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二、判断题
41.【答案】×。解析: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互统一,而不是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
42.【答案】×。解析:课程资源不仅仅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还包括教师自身、学生以及教学过程。
43.【答案】×。解析:《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严禁公办学校校内设置民办校或民办班。
44.【答案】√。
45.【答案】×。解析:当学生不良行为出现时,应给以必要的惩罚,有两种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但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46.【答案】×。解析: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47.【答案】√。解析: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降低。“耶克斯一多德森法则”表明,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并且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48.【答案】×。解析: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49.【答案】√。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50.【答案】×。解析: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一般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不仅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从而成为无效劳动。
51.【答案】×。解析:教师职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许可证。可以说获得教师资格证只是教师职业化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并非教师职业化的全部。
52.【答案】√。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习,此时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还具有自觉能动性,因此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53.【答案】×。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诊断性评价不仅仅可以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还能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故正常的学生也需要诊断性评价。
54.【答案】×。解析: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是对注意广度的形容。
55.【答案】×。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三、简答题
56.【参考答案】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57.【参考答案】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58.【参考答案】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59.【参考答案】
家庭的影响
①家庭对初中生的社会化影响最明显、最主要;
②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子女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看法的影响;
③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主要是在价值观和独立观念方面。若父母和子女在这两个方面不能取得一致,就可能产生“代沟”;父母的影响在价值观、道德和行为上起决定作用。
同伴的影响
①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同性或异性)更像成人的同伴关系;
②与父母的影响相比,同伴关系的影响较为表面化、范围小、时间短,并且主要集中在赶时髦、音乐、服装等方面:
③同伴关系的形成一般都是由于有相似的背景和价值观,所以,它实际上是强化了父母传授的基本价。
值观。
学校的影响
①由于学校的基本职能是教育,它传授知识和技能,实际上是为学生以后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
②初中生在学校所花的时间多,学校实际上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学校发生的各种事件、活动都是影响因素;
③学校为初中生结交朋友、建立亲密的友谊提供了机会,同伴则会产生重要影响;
④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起到榜样作用,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了行为的方式。
60.【参考答案】
(1)谈话法
(2)咨询面谈
(3)建立心理档案
(4)角色扮演
(5)班级、小组讨论
61.【参考答案】
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对初中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思考。对初中学生的指导应更多的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2)家庭教育。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3)自学能力。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4)意志培养。对学生的指导应更多的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5)非智力培养。
四、材料分析题
62.【参考答案】
韩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教育的义务。任何一位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爱国守法”。具体来说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根据这些规定.在思想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师自身应该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二是对学生应该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三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坚持正面教育,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
在本案中,教师韩某违反了这些规定。韩某不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够提高觉悟,对党的政策不理解,这已经不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他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散布不满言论,违背了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对学生进行正面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教师韩某不但没有起到教师应起的表率作用,反而起了反面作用。这将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会激起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不满。应该说教师韩某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韩某片面认为自己享有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见解的权利,其实,教学自由不是无限的自由,而是法律限定范围内的自由。教师韩某在课堂上散布对党和国家政策不满的言论,有损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违背了国家的有关规定,并不属于教学自由所允许的范围。所以,韩某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63.【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首先,案例中教师采取的是一种正面的教育方式。案例中教师运用疏导性原则促使学生行为改变。
其次,教师为了改变学生的错误行为,转换教育方式,这也是班主任德育的范畴,并且通过“主题班会”的途径进行教育。这也是正确运用德育途径实现德育目标的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另外,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还体现了德育方法的锻炼法和奖励法。
64.【参考答案】
(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小李的出发点注意了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却忽略了两点:一是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上好一堂课仅注重气氛热烈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
第二,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这些小李都做得不好。
(2)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没有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遵照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新教师步人工作岗位后,由于以前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缺乏教育经验,对教育理论理解不够,在专业成长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途径有:
①多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多向优秀教师学习。
②开展微格教学,自己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③进行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新教师自己平时应该多试讲,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④开展反思性教学。反思有利于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0-6 20:31 , Processed in 0.19792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