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理论】
1.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
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C、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D、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课程为主。
2.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D、包括A、B、C。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 4.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
(1)创造能力(2)创新精神(3)道德素质(4)实践能力
A.(1)(2)B.(2)(4)C、(1)(3)D(2)(3)(4)
5.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6、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D、为了一切学生
7、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8、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9、学科教学要以()为本。
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0、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
A、服从B、尊重C、赞赏D、引导
11、教师是学习的()。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
12、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4、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15、()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民主平等B.关心学生C.以人为本D.鼓励学生
【参考答案】1A,2D,3D,4D,5B,6C,7D,8A,9C,10A,11D,12D,13B,14A,15A。
16、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17、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
A.德育工作。B.教学工作。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
18、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19、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
20、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
21、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
A.批评教育。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22、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3、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
A.学习心理。B.个性心理。C.情绪心理。D.交往心理。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权利。B.义务。C.责任。D.使命。
25、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参考答案】
16、A 17、B 18、B 19、C 20、D 21、D 22、A 23、D 24、A 25、C
【二】新课程标准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2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3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
4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
5(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二简答。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那些?
【参考答案】: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三】教学设计
一、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明确教学目标、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模式、配以低耗高效的教学媒体。
参考文献:1.化学课程标准。
2.化学课本和教参。
考生注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瞬时记忆保留的时间在( )。
A.1分钟以内 B.4秒以内 C.长于4秒 D.长于5秒
2.( )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A.智力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3.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检查知识 D.运用知识
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观念改革 B.教学方式的改革 C.课程改革 D.普及义务教育
5.教育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实验科学 D.哲学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时间在4秒以内;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故正确答案为B。
2.B[解析]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故正确答案为B。
3.B[解析]教学过程有五个基本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以及检查知识。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领会知识,它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故正确答案为B。
4.C[解析]教育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课程来进行的,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正确答案为C。
5.B[解析]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觉的、_____、_____和恒常性。
2.在情绪三因素理论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
3.教育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_____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
2.认知因素
3.人类社会
第二部分 化学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B.把水加热至沸腾,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把铁片浸入到盐酸中,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
2.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稍有不慎即会酿成大祸,生活中对于化学用品的取用同样要求谨慎。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自来水厂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水中
D.燃着的酒精灯,酒精不够时,可直接添加
3.用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来源的物质是( )。
A. B.NaOH
C. D.
4.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选项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K+、2-、Cl- B.K+、Na+、HCO3-、NO3-
C.OH-、CO32-、Ca2+、K+ D.Ba2+、Na+、OH-、2-
5.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2 B.Cl-
C.2H D.Fe
6.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氧气瓶通常是黑身黄字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 化学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A选项中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均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为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选项中水加热至沸腾,生成的气体是另一种形态的水,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应属于物理变化。
C选项中生成气体为氢气,为化学变化。
D选项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碳酸钙的生成,为化学变化。
2.D[解析]燃着的酒精灯,若需添加酒精,必须熄灭火焰。绝不允许燃着时加酒精,否则,很易着火,造成事故。
3.D[解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故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正确答案为D。
4.B[解析] A选项中Cu2+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Ca2+ 和CO32-可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D选项中Ba2+ 和SO42-可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5.D[解析]只有D选项即可以表示元素铁,又可以表示铁单质。
6.D[解析] A是物理变化;B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选项氧气瓶应是蓝身黑字。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有关钠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钠投入水中,钠迅速地沉入水下
B.将钠投入水中,钠熔成一个小球,并伴随有“滋滋”的声音
C.将钠投入水中,在溶液中加入石蕊试剂,溶液变红
D.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2.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反应是( )。
A.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B.稀氨水与稀盐酸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能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结束后质量减少
B.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C.霓虹灯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说明某些稀有气体是有颜色的
D.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4.下列仪器中可用来取固体药品的是( )。
A.药匙 B.燃烧匙
C.镊子 D.滴管
5.把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最终有沉淀残留的是( )。
A. B.
C. D.
6.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0.8A克水
B.加水使溶液的质量为2A
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
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7.已知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8.下列气体在实验室既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
①②③④⑤CO
A.②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
【参考答案】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D[解析] A选项错误,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投入水中应该漂浮在水面上。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选项正确,反应伴随滋滋的声音是因为氢气的生成。反应还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入石蕊试剂后应变蓝,故C选项错误。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所以保存在煤油中可以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D选项正确。
2.AC[解析]略
3.AC[解析]催化剂能在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其本身并不参加化学反应,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故A错误。
C选项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霓虹灯通电有颜色是因为通过电流产生能量,使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进”,能量以光辐射形式被释放,稀有气体就会发出光。故C错误。
4.AC[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的实验知识。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燃烧匙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做燃烧实验。滴管用于少量液体的取用。正确答案为AC。
5.BD[解析] A选项先生成BaCO3沉淀后被稀盐酸溶解,生成的BaCl2可溶;B选项生成的BaSO4不溶于稀盐酸,因而B选项正确;C中生成Fe(OH)3,后被稀盐酸溶解;D选项AgN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AgCl沉淀。
6.BD[解析]本题是考查关于溶液组成知识的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和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对于A选项:加入0.8A克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A+0.8A)=11.1%。
对于B选项:加入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0%)/2A=10%。对于C选项: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后溶质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溶液的质量变为A-0.1A=0.9A,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对于D选项: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2A×5%)/(A+2A)=10%。综合以上分析得:答案为BD。
7.A[解析]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增大)的方向移动;温度升高(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故应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正确答案为A选项。
8.D[解析]排水法适用于收集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则适用于比空气轻且无毒的气体。由此可见,可用这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有H2 、CH4。CO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是由于密度与空气太接近,二是由于CO有毒,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正确答案为D。
三、推断题(12分)
某无色透明溶液,仅由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盐酸沉淀消失。若向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亦会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试分析下列离子中Ba2+、Fe3+、Cu2+、Cl-、CO2-3、NO-3,
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参考答案】
三、推断题
Ba2+、Cl-;Fe3+、Cu2+、CO32-;NO3-
[解析]溶液为无色透明,故一定不存在Fe3+、Cu2+,因为Fe3+为红褐色,Cu2+为蓝色;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盐酸后沉淀又消失,故推测一定存在Ba2+;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钡白色沉淀,故溶液中一定没有CO32-;向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且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可推测出一定存在Cl-,生成白色沉淀为氯化银。
四、实验探究题(18分)
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图1图2图3
1.图1为该反应的装置。
2.图2为该反应的装置,其中所装溶液为和,作用分别是和。
3.图3中的烧杯为该反应的装置,烧杯中溶液为。
4.如何检验氯气是否收集满?。
【参考答案】
四、实验探究题
1.发生
2.净化;饱和食盐水;浓硫酸;饱和食盐水用于吸收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用来干燥氯气
3.尾气处理;浓氢氧化钠
4.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解析]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图1为该反应的发生装置;因为氯气中常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故需要用净化装置,图2即为净化装置,其中所装溶液分别为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饱和食盐水在前,用于吸收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用来干燥氯气。同时由于氯气有毒,对空气会造成污染,因此反应最后还需要尾气处理装置。氯气能溶于水且比空气重,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3烧杯中为浓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五、计算题(12分)
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 g,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SO2和4.0 g固体CuO 。
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CuO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
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式为。
【参考答案】
五、计算题
1.解:设质量为x的这种稀硫酸可与4.0 g CuO恰好完全反应
CuO +H2SO4 CuSO4 +H2O
8098
4.0 g5% x
80×5% x =98×4.0g
x =98 g
答:完全溶解这些固体产物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98g 。
2.Cu2S
六、教学分析(12分)
几位同学对炭粉与氧化铁的反应十分感兴趣,自己动手,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中气
体产物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提出假设】该反应中的气体产物可能是CO或者是CO2和CO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饱和氯化铵溶液和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广口瓶内盛放的试剂为,其作用为。
2.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关闭,再点燃酒精喷灯。理由是
3.称取3.20g氧化铁、2.00g炭粉混合均匀,放入质量为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1.24g。经进一步测定得知参加反应的氧元素质量为0.96g。从而确认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和CO的混合物,理由是。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反应产生的气体中n(CO2):n(CO)=。
4.有同学认为还应对该实验装置作进一步完善,你认为应作如何改进?
【参考答案】
六、教学分析
[解析] 1.浓硫酸;吸收产生的氮气中的水,获得干燥的氮气。
2.为了排尽整套装置中的空气。
3.经计算反应后的气体中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介于1/2和1之间。(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1∶1。
4.在尾气出口处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或增加一处尾气处理装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