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之旅谈起 1、 熔化和凝固: ⑴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熔化过程吸热 ⑵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凝固过程放热 2、 熔点和凝固点: ⑴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⑵凝固点:晶体熔液凝固成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3、⑴晶体和非晶体: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点和凝固点的固体物质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例晶体:海波 冰 石英 水晶 食盐 明矾 奈 各种金属 钻石;非晶体:松香 玻璃 蜂蜡 沥青 塑料等 ⑵晶体的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⑶晶体的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⑴根据熔点和凝固点区分: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⑵根据形状区分: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形状 ⑶根据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区分:A:晶体温度上升到熔点时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下降到凝固点时才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虽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非晶体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固体先变软、变稀最后成为液体。凝固放热温度不断下降,液体先变硬、变粘稠最后成为固体 ⑷根据熔化和凝固图象区分: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关键是观察图象中是否存在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有则为晶体,无为非晶体 5、汽化和液化 ⑴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吸热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①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且只在液体表面 上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吸热,温度却不变) ⑵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一是压缩体积。 注:平时常见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水蒸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6、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7、升华和凝华: ⑴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例碘、舞台上用的干冰、冻干的衣服的过程。 ⑵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例霜、雾凇、窗玻璃上的冰花等的形成。 8、本章汇总: ⑴放热过程:液化 凝固 凝华 ⑵吸热过程:熔化;汽化(蒸发、沸腾);升华。 内能和热机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2、 温度计: ① 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 使用注意事项: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B、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D、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应与温度计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 体温计:玻璃泡与细管连接处有一很细的缩口,读数时可离开人体,但使用前后必须用力甩几下,使留在细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 3、温度计的类型 温度计的类型测 温 液 体量 程分 度 值用 途 实验用温度计水银、甲苯等-200C-1030C10C测水温等 体 温 计水 银350C-420C0.10C测人体温 寒 暑 表酒精或煤油-300C-500C10C测 气 温 注:体温计使用前须甩几下,离开人体读数;实验用温度计和寒暑表不能甩,也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3、 内能: ⑴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 ⑵分子势能:分子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 ⑶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⑷热能: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具有的内能就越大,故内能又叫热能。 重点提示:物体的温度增加,内能一定增加;但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的温度却不一定升高 ⑸内能的单位:焦耳(J) 4、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⑴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⑵热传递:热传递的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强调: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5、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两者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⑴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无关;一切物体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⑵物体的机械能是指整个物体宏观上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整个运动情况有关。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可以认为机械能为零,但它的内能不为零
6、⑴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就减少
⑵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内能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只有在热传递中才有意义,物体“含有热量”、“具有热量”、“物体的热量是多少”等说法都是毫无意义的
⑶热量的单位:焦耳(J)(过去常用的热量单位是卡,1卡等于1克水温度升高10C所吸收的热量,1卡=4.2焦耳)
比热容
⑴概念:1Kg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⑵单位:焦耳/千克·0C J/Kg0C
⑶一般说来,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大,非金属固体的比热容比金属大,液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金属物质中铝的比热容最大
⑶ 热量得计算公式:
Q吸=Cm(t-t0)=Cm△t
Q放=Cm(t0-t)=Cm△t 式中:t0为初始温度,t为末温度
⑷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⑸ 内燃机
⑴热机: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机。其中,燃料直接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常见的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⑵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不同点
㈠构造不同:前者气缸顶部有火花塞;后者气缸顶部有喷油嘴
㈡燃料不同:前者为汽油,后者为柴油
㈢吸入的气体不同,前者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后者吸入的是纯净的空气
㈣点火方式不同:前者为点燃式;后者为压燃式
㈤效率不同,前者效率低:20%-30%;后者效率高:30%-45%
㈥应用不同:前者机体轻便,主要用于汽车、飞机、摩托车等;后者机体笨重,主要用于载重汽车、火车、轮船等
☆相同点:
㈠都是燃料在气缸中燃烧
㈡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㈢汽油机的火花塞和柴油机的喷油嘴的工作时刻都在压缩冲程末
㈣都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构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两次,曲轴和飞轮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㈤都在排气冲程排出废气
㈥启动时,都是靠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
8、燃烧及热值
㈠热值:1千克某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用字母q表示
㈡单位:焦/千克 J/kg
㈢公式:Q=qm
㈣对热值的理解:对同一质地相同的燃料来说,热值是一定值,某一燃料的热值与燃料质量大小、是否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少无关,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若用q=Q/m来计算热值,则Q必须是m千克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㈤燃料利用的效率:有效利用的热量与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之比
9、内能的利用
⑴利用内能直接加热物体。内能→热能
⑵利用内能做功。内能→机械能
10、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热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
11、利用标准点法确定正确温度
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可用此法确定被测物体正确的温度
⑴确定标准点及与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
⑵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
⑶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变化
⑷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
⑸求解
例:有一支刻度计的温度不准,将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0C,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60C,此时这支温度计测的室内温度是200C,求室内实际温度
解:设所求温度为t,利用标准点法确定正确温度,列出下式
(96-4):(20-4)=(100-0):(t-0) 解的 t=17.40C
12、判断热机的冲程
⑴若有一气门打开,则该冲程为吸气冲程或排气冲程;进一步区分:若活塞向上运动则为排气冲程;若活塞向下运动,则为吸气冲程
⑵若两气门均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则为压缩冲程;活塞向下运动则为做功冲程
13、“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⑴工厂、交通工具散发的大量的热
⑵城市中水少,热量不能被很快的吸收
⑶城市中建筑物、马路沙石的比热容小,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快
⑷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绿地减少,绿化面积减小等。
14、温室效应:大气层的二氧化碳使太阳的短波辐射直接到达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温度升温,而二氧化碳层又不散热,使地球表面的热量无法散失到宇宙空间,造成地球的温室效应
了解电路 1、电荷 ⑴电荷: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称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⑵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摩擦起点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⑶正、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⑷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⑸验电器: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工作原理: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来工作。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电荷转移到金属球上,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⑹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思路: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则物体带电;否则不带电,张角越大,带电量越多。若物体使原来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则物体与金属箔带同种电荷,若变小,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⑺不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思路: ㈠两个物体(以下讨论均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则带同种电荷。 ㈡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则有以下几种可能:①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负电;②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不带电;③一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㈢若已知两物体都带电,且两物体相互吸引,则必带异种电荷,若相互排斥,则一定带同种电荷。 ⑻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导体内部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导体的另一端而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⑼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用Q表示。单位: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 ⑽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中和 2、有关电路的几个概念: ⑴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作用:提供电能,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例: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⑶导线:连接电路中的各元件,组成电流的通路 ⑷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⑸断(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⑹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⑺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两极相连接的电路。分局部短路和干路短路两种情况 3、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来表示由实物组成的电路 4、串、并联电路 ⑴串联电路:把电路中的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到电路中,构成串联电路 ⑵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路,例:家庭中的用电器的连接就是并联 5、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⑴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⑵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⑶电流的强弱: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积的电荷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叫电流(又叫电流强度)。 ⑷电流的单位:安培 用A表示 ⑸单位换算:1A=1000μA 6、导体和绝缘体 ⑴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例: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⑶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会变成导体,例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当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就是导体 ⑷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主要是原子束缚自由电荷能力的大小。 7、电流表: ⑴作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⑵种类:学生用电流表、教学电流表、灵敏电流表 ⑶量程:常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⑷使用:串联在电路中,正负接线柱接线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进,从“-”接线柱出;测量时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两端 ⑸读数方法:先认清所用量程,再根据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由指针所在位置读数 8、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⑴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均相等 ⑵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9、电压 ⑴作用: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⑵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的单位还有KV、mV和μV 他们的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⑶常用电源电压值:1节干电池电压:1.5V ; 一个蓄电池电压:2V ;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超过36伏 ⑷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两端有电压且电路闭合 10、电压表 ⑴作用:测量某段电路两端电压 ⑵种类:学生用电压表、教学电压表 ⑶量程:常用的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⑷使用:使用前先调指针在零刻线,并联在电路中;正负接线柱接线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进,从“-”接线柱出;明确分度值、量程,测量时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⑸读数方法:先认清所用量程,再根据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压值,由指针所在位置读数 11、串并联电路的电压:
⑴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两段的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公式:U总=U1+U2+……+Un ⑵在并联电路中,各并联支路的电压都相等。 公式:U1=U2=……=Un 12、串并联电路的判断 ⑴定义法:首尾顺次相连的是串联电路,首和首相连,尾和尾相连的是并联 ⑵断路法:串联电路中出现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元件,所有用电器都会停止工作,并联电路中出现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元件,其它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 ⑶接点跟踪法:略 ⑷电流法:凡是同一股电流经过的用电器一定是串联;电流在某点分成几股(支路电流)电流,再在某点汇成一股电流,这几股电流流过的用电器是并联 13、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 ⑴电路的连接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是否正确 ⑵仪表接法是否符合使用规则和要求 ⑶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若有则会造成烧坏仪表、用电器或电源 ⑷电路是否形成断路,造成仪表或用电器不起作用 14、电路中未知元件的选择 ⑴电压表不能连在干路上 ⑵电流表不能与其它元件并联 ⑶在不能直接推出结论时,学习应用“尝试法”进行分析 探究电路 1、电阻 ⑴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 ⑵单位:欧姆,简称欧,用字母Ω表示。换算关系: 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⑶1Ω的物理意义;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则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 ⑷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其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中是否有电流、两端是否有电压及电流、电压的大小无关。 ⑸种类:实验室常用的有定值电阻和可变电阻,可变电阻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两种; ⑹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区别:滑动变阻器可以连续的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而电阻箱不能;滑动变阻器无法读出连入电路的电阻,而电阻箱可以。 ⑺变阻原理:变阻器是靠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⑻作用: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控制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有时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⑼说明: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一定要采取“一上一下”的连接方式,否则不起变阻作用 2、欧姆定律: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通过实验所的出的结论 ⑴内容: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⑵公式:I=U/R 单位:安培,简称安 ⑶应用欧姆定律解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㈠公式中的I、U、R均应对同一导体而言,且对应于同一时刻 ㈡关于I、U、R间的关系,正确的描述只有两种:①U不变时,I与R成反比。②R不变时,I与U成正比 ㈢由I=U/R变形成R=U/I后,不要认为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而与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无关。对应于R=U/I的正确理解是:R在数值上等于U与I的比值,对应同一个电阻,U、I改变时,其比值不变 3、伏安法测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得R=U/I,如果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公式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个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4、电阻的串并联 ⑴串联电路: ①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 R总=R1+R2+……+Rn ②对于n个相等的电阻串联,R总=nR ③串联电路总电阻大于任意分电阻,导体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⑵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即 1/R总=1/R1=1/R2=……=1/Rn ②对于n个相等的电阻R并联,R总=R1÷n ③对于两个电阻R1 、R2并联,则 R总=R1R2÷(R1+R2) ④对于三个电阻R1 、R2、R3并联 R总=R1R2R3÷(R1R2+R2R3+R1R3) ⑤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5、对于只有两个两个电阻R1、R2并联,干路电流I,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I1、I2 则:①I1=R2÷(R1+R2)×I ②I2=R1÷(R1+R2)×I 5、家庭用电 ⑴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插座、电灯、开关 ① 进户线由“火线”和“零线”组成,“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伏 ② 电能表:安装在干路上。根据电能表名牌上表示的额定电压U额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可估算出电路中允许使用的最大功率: P=U额.I(电能表的接法:一、三进,二、四出;一、二为火线) ③ 闸刀不动触头与电源线相连 ④ 熔断丝(保险盒):接在火线上。选择熔丝,应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最大工作电流。 ㈠ 熔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㈡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二是电路中某处发生短路 ⑤ 插座:二孔:左“零”右“火”;三孔:左“零”右“火”上接“地” ⑥白炽电灯:卡口和螺丝口两种。常用的是螺丝口的,连入电路时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只能接在零线上 ⑦测电笔:㈠构造:笔尖金属体、电阻、氖管、弹簧、和金属体笔尾,㈡作用:辨别火线和零线 ⑧安全用电: ㈠触电: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电流通过人体的现象 ㈡触电方式:单线触电:火线→人体→大地;双线触电:火线→人体→零线 ㈢高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和人体间发生放电现象,击穿空气形成电弧,有强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的触电事故☆跨步电压触电:高压输电线落在地上,地面上与电线断头距离不同的点之间存在着电压,人迈步时有强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触电事故 ㈣不高于36伏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㈤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体 ㈥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去拉触电的人,应先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使触电人迅速脱离电源。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绝不要带电泼水救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