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94|回复: 0

[习题] 2015年最新福建教师招考中小学教育综合模拟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1 10: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去过几次青少年宫,小朋友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 )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
2.( )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A. 教育目的B. 培养目标
C. 教育制度D. 教学目标
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出自( )
A. 《大学》B. 《中庸》
C. 《学记》D. 《论语》
4.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A. 做人教育B. 职业教育
C. 基础教育D. 专业教育
5.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
A. 并列的B. 递进的
C.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D. 互补的
6.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 导向原则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D. 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7.在安静的教室里,一位同学的铅笔盒突然掉在地上,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他望去。这种现象是( )
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D. 随意注意
8.在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 课外教育B. 校外教育
C. 业余教育D. 课外、校外教育
9.( )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A. 神话起源说B. 心理起源说
C. 生物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
10.我们无法通过感知了解未来天气变化的情况,但可以根据气象台的预测,推断未来天气的变化,这反映出思维的( )特征。
A. 直接性B. 具体性
C. 间接性D. 概括性
11.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 《论语》B. 《学记》
C. 《中庸》D. 《大学》
1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 政治经济制度B. 生产力水平
C. 科学技术D. 文化传统
13.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14.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
A. 运用B. 分析
C. 综合D. 评价
1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对( )心理现象的描写。
A. 视觉B. 听觉
C. 形象思维D. 感觉记忆
二、填空题
1.“学高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的______。
2.教育与______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3.教师运用环境、自身和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是德育的_______。
4.备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____和______三方面的工作。
5.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构,将学习分为______、技能的学习和______。
6.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_____。
7.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是______,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____。
8.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__。
9.新的课程体系涵盖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评价的类型。
2.中学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4.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5.简述终身教育的定义及其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和于丹的《论语心得》等,引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作为一名教师,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五、教育写作
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和学生真诚沟通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虽然见识广,多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他们并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也很尖锐。许多老师都说现在越来越难和学生沟通了。
请以“沟通”为主体作文。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不得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C 5.C 6.B 7.A 8.D 9.C 10.C 11.B 12.A 13.B 14.D 15.D
二、填空题
1.示范性
2.生产劳动
3.陶冶教育法
4.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5.知识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
6.认知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7.生理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8.班杜拉
9.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按照评价主体,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2.(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
(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
3.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
(2)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3)对异性的情感。
4.理论意义:
(1)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想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知道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5.(1)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2)终身教育的特点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2.(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加强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管理,可以结合本地的名胜古迹或历史传统进行课程开发;
(2)利用传统节日宣传传统文化;
(3)利用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读《封神演义》最后一回,了解中国主要姓氏的起源;通过读《西游记》中提到的佛教诸神,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主要的佛经等;
(4)结合现实的问题、影视作品展开讨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自然融入学习讨论中;
(5)对孩子从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高度的重要性,但现代文化教育同样非常重要,两者不能偏废。
五、教育写作(写作思路)
首先,时代在变化,师生间的沟通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把教师当朋友是当前的一大趋势,这样可以彼此敞开心扉,更有利于师生沟通。其次,考生要从沟通的重要性角度论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最后,考生应将论据引向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隐性话题,从而说明沟通的必要性作用。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 挫折现象B. 抑制现象
C. 低谷现象D. 高原现象
2.“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受下列哪种情绪影响?( )
A. 激情B. 心境
C. 应激D. 热情
3.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A.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的观点。
A. 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
C. 家庭决定论D. 儿童决定论
5.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 互补性B. 个别差异性
C. 不平衡性D. 阶段性
6.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教育者“教”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个体
B. 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教”和“教什么”的过程
C. 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的说是“教”的主体
D.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7.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该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这里的启发性是指(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知之者”
B. 导入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
C. 导入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
D. 导入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
8.“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 定势现象B. 迁移现象
C. 记忆现象D. 创造现象
9.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利用了人的( )
A. 感觉对比B. 知觉选择
C. 感觉适应D. 视觉后像
10.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强化。
A. 直接B. 间接
C. 自我D. 替代性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____著作。
2.20世纪以后的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______、民主化、多元化、______。
3.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启”的意思是______。
5.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______变化,而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6.脑的枕叶是______中枢。
7.表情动作可以分为______、言语表情和______。
8.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______。
三、简答题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2.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3.简述当前我国的教学模式。
4.简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
5.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四、论述题
为什么说教育和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于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闽试专家解析:学习(练习)中期出现的学习暂时停顿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高原反应”。
2.B。解析:题干所呈现的是心境对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的影响。
3.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B。解析:华生是著名的环境决定论者。
5.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首先表现为不同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该题题干所说的“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另外还表现为群体之间的差异,如男女性别间的差异。
6.B。解析: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除了包括教师“如何教”和“教什么”之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学习状态、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7.C。解析:实施启发性的关键是让学生积极思考。
8.B。解析:“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9.D。解析: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视觉后像,电影里活动画面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
10.C。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题干中的内容符合自我强化的概念。
二、填空题
1.《大教学论》
2.全民化教育 技术的现代化
3.学生
4.谓开其意
5.强化
6.视觉
7.面部表情 动作表情
8.权利与义务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
(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2.(1)社会功能: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个体化功能:①促进发展功能;②满足需求的功能;③诊断功能;④矫正功能。
3.(1)自学—指导教学模式;(2)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3)传递—接受教学模式;(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4.(1)创建美满生活的教育目的论;(2)“泛智”教育;
(3)教育适应自然;(4)班级授课制。
5.(1)合作开发;(2)课题研究与实验;
(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⑤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五、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案例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该案例教师利用一个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0-6 18:34 , Processed in 0.11900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