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51|回复: 0

[习题]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及答案(共3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3 10: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A. 教师、学生、课堂情境B. 班风、纪律、学生

  C. 教师、教学设备、学生D. 教师、学生、纪律

  2.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A. 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

  C. 心里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是( )

  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尊重需要D. 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下列不属于心理过程的选项为( )

  A. 认识过程B. 情绪与情感C. 意志D. 注意

  5.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 陶行知B. 杜威C. 康德D. 马卡连柯

  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 顺序性B. 阶段性C. 差异性D. 不均衡性

  7.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

  A. 康德B. 培根C. 夸美纽斯D. 赫尔巴特

  8.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 冲动型B. 沉思型C. 场独立型D. 场依存型

  9.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水平

  C. 科学技术

  D. 文化传统

  10.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 )

  A. 维果斯基B. 皮亚杰C. 斯金纳D. 赞可夫

  11.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

  A. 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B. 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C.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D. 操作性行为和反应行为

  12.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 )

  A. 孔子B. 孟子C. 苏格拉底D. 亚里斯多德

  13.最优化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布鲁纳

  B. 亚里士多德

  C. 赫尔巴特

  D. 巴班斯基

  14.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 )

  A. 前后一样B. 先快后慢C. 先慢后快D. 没有规律

  15.老师在上课时表扬了小明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的事迹,并号召学生向小明学习,这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 品德评价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16.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

  A. 正与负迁移

  B. 横与纵迁移

  C. 普通与特殊迁移

  D. 顺向与逆向迁移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 合作学习B. 有意义发现学习

  C. 有意义接受学习D. 非指导性学习

  18.个人在学习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 学习动机B. 学习需要

  C. 学习的兴趣D. 学习期待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 )

  A. 1976年B. 1986年C. 1988年D. 1999年

  20.“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环境B. 遗传C. 教育D. 社会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注意的品质包括( )

  A. 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转移C. 注意的分配D. 注意的深度

  2.下列选项中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的是( )

  A. 自发性B. 无阶级性C. 专制性D. 平等性

  3.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有( )

  A. 因材施教B. 藏息相辅C. 有教无类D.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 )四个子过程。

  A. 注意B. 保持C. 复制D. 动机

  5.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具有的特点有( )

  A. 期限性B. 强制性C. 免费性D. 普及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狭义的教育是指_______。

  2.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类。

  3.马斯洛将人类的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统称为_______。

  4.从性善论阐述教育观点是_______,从性恶论阐述教育观点的是_______。

  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其著作是_______。

  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_______,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7.传统教育观点认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教育活动的中心。

  8.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知觉的特性有选择性、_______、理解性、_______。

  10.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评价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遗忘的规律和特点。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3.简述建立学制的基本依据。

  4.简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5.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六、案例分析(共15分)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小马过河》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师、学生、课堂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2.B【解析】生物起源说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基础,认为教育不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内大动物训练后代的活动也是教育。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因此,正确答案选B。

  3.D【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认为,个体通常在前一个需要满足或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更高一层的需要。

  4.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又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语言和思维。而注意是一种伴随状态,不是过程。

  5.A【解析】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因此,正确答案选A。

  6.C【解析】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环境,主观能动性,所受教育等的不同,青少年个体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教育工作因材施教正是要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宜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的。因此,正确答案选C。

  7.A【解析】1776年,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开讲教育学,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因此,正确答案选A。

  8.C【解析】冲动型和沉思型主要是针对对问题的思考速度而言。故排除A和B。威特金根据人队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提出了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人主要依据内在标准和内在参照,而场依存型则是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倾向。

  9.A【解析】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国家政权,就有权利来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通过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和教育经费的分配来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因此,正确答案选A。

  10.A【解析】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去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皮亚杰主要是儿童发展的认知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流派。赞可夫提出了“够桃子”的教育理论。

  11.C【解析】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利用小白鼠实验提出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12.C【解析】苏格拉底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选C。

  13.D【解析】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最优化观点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因此,正确答案选D。

  14.B【解析】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个体的遗忘规律是开始遗忘很快,然后逐渐减慢。即先快后慢。

  15.A【解析】对于小明的行为,老师不但做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而且号召同学向其学习,这属于品德评价法。因此,正确答案选A。

  16.A【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横与纵迁移时根据迁移内容过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划分。顺向与逆向迁移时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的。

  17.C【解析】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最主要、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

  18.B【解析】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需要则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所以在学习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学习需要。

  19.B【解析】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时间非常重要,属于识记掌握内容。正确答案选B。

  20.A【解析】孟母为了让儿子有一个较好的环境读书,曾经三次选择居所,显而易见是充分重视环境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选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和分配。

  2.ABD【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没有脱离生产劳动而分离出来,兴队来说比较简单,而专制性属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征。因此,正确答案选ABD。

  3.AC【解析】“藏息相辅”是《学记》中的内容,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教育思想。因此,正确答案选AC。

  4.ABCD【解析】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四个子过程,即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5.BCD【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期限性不属于它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选BCD。
三、填空题

  1.学校教育

  2.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

  3.成长需要

  4.孟子 荀子

  5.爱弥儿

  6.适中

  7.课堂教材教师

  8.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9.整体性 恒常性

  10.发展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四、简答题

  1.(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2)不重复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3)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容易遗忘;

  (4)识记材料越多、越不重要越容易遗忘;

  (5)遗忘进程还受到情绪和动机的影响。

  2.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3.(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4.(1)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2)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获得新知识后还要进行转化,即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而评价则是对知识转化的检查。

  5.(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五、论述题

  1.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受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从法律角度看,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自然人,他们与教育者是平等的。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行为以及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3)教育媒介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2.(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接触学生对大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size=14.2857151031494px]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通过( )可以使教师和儿童、家长之间的感情得到交流,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


  A. 家长学校B. 开放日制度


  C. 家访D. 家长会


  2.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的活动玩具被称为( )


  A. 思物B. 积木


  C. 恩物D. 念物


  3.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A. 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 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 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 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4.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


  A. 按规定不能使用B. 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C. 说否定句有损教师形象D. 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5.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A. 个别的心理特征B. 所有的心理特征


  C. 典型的心理特征D. 笼统的心理特征


  6.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A. 直观的概括B. 言语的概括


  C. 动作的概括D. 知觉的概括


  7.下列关于我国学前教育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启蒙教育B. 义务教育


  C. 基础教育D. 全面发展的教育


  8.“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 )的体现。


  A. 游戏化方法B. 生活化方法


  C. 移情法D. 直接法


  9.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 )


  A. 德、智、体、美、劳诸方面B. 智、德、体、心诸方面


  C. 体、智、德、美诸方面D. 美、心、体、智诸方面


  10.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因素是( )


  A. 成熟和实践B. 实践和学习


  C. 成熟和学习D. 成长和学习
11.幼儿园课程只需要向儿童传递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最浅显的知识。这说明幼儿园课程具有( )

  A. 启蒙性B. 全面性

  C. 生活性D. 整合性

  12.下列关于为幼儿选择玩具和游戏化材料的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描述是( )

  A. 幼儿玩具应该高档化

  B. 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幼儿游戏的材料

  C. 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 给幼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玩

  13.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A. 启蒙性B. 发展适宜性

  C. 活动性D. 综合性

  14.幼儿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

  A. 负面教育的原则B. 全面教育的原则

  C. 侧面教育的原则D. 正面教育的原则

  15.所谓( ),是现实允许的教育条件下幼儿德智体各方面尽可能的发展,但并不要求各方面发展到相同程度,即允许有差异。

  A. 全面发展B. 差异发展

  C. 共同发展D. 个性发展

  16.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

  17.儿童能辨别上下的年龄是( )

  A. 2~3岁B. 4岁

  C. 5岁D. 7岁

  18.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

  A. 表象B. 联想

  C. 做梦D. 幻想

  19.儿童的理解主要是( )

  A. 直接理解B. 间接理解

  C. 表面理解D. 客观性理解

  20.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法律法规是( )

  A. 《中华人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 《幼儿园工作规程》

  C. 《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D. 《中华人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是( )

  A. 客观性B. 多样性

  C. 整合性D. 方向性

  2.学科活动区别其他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

  A. 操作性强B. 有助于学科知识节能的学习

  C. 活动的生成性D. 学科之间联系不足

  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是( )

  A. 活动性B. 广泛性

  C. 多样性D. 灵活性

  4.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实践要点有( )

  A. 教师和幼儿一起控制B. 重视幼儿目的性和计划性

  C. 与幼儿形成可信任的关系D. 作出支持幼儿游戏的评论

  5.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模式和特点有( )

  A. 直接教学B. 间接教学

  C. 支架式教学D. 合作教学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现代学前教育越来越将培养“完整儿童”作为主要的目标。( )

  2.陶行知提出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活教育”理论。( )

  3.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

  4.智能玩具会完全取代传统玩具。( )

  5.高度的城市化对儿童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6.活动是幼儿了解环境的主要方式。( )

  7.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儿童优先”。( )

  8.尊重幼儿的合法权利是指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意愿安排教学活动。( )

  9.幼儿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事情,保育员主要安排好幼儿的生活就可以了。( )

  10.在幼儿之间的冲突只是小孩子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转折期

  2.创造性游戏

  3.分离焦虑

  4.幼小衔接期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的区别。

  2.简述幼儿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游戏。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9分)

  论述如何针对幼儿的不同能力进行因材施教。

  七、案例分析题(共10分)

  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经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的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些“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近万元,部分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幼儿应该怎样学英语?

  根据这些现象,请谈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八、活动设计题(15分)

  根据小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小班手工教案《装扮树叶》。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家访是教师上门了解儿童与家庭的情况,直接、近距离和家长、儿童进行沟通,而且在家庭这样的氛围下,容易让相互之间产生家的亲切感和熟悉感。

  2.C【解析】福禄贝尔创制了恩物。

  3.C【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从中央部分动作发展到边缘部分动作;从无意动作发展到有意动作。

  4.B【解析】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

  5.C【解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6.B【解析】言语的概括作用使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

  7.B【解析】目前我国还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之中。

  8.A【解析】幼儿园教育要遵循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也就是游戏化的方法。

  9.C【解析】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10.C【解析】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成熟是由一个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它的基本方面不可能受到像教育这样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学习并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是成熟的顺序或机体的机制所固有的,学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11.A【解析】幼儿园课程是向儿童传递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最浅显的知识,这说明了幼儿园课程具有启蒙性质。

  12.C【解析】略。

  13.D【解析】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综合性教育原则。

  14.D【解析】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

  15.A【解析】略。

  16.B【解析】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如2~4岁是幼儿的最佳口语训练期。

  17.A【解析】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

  18.D【解析】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19.A【解析】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即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以后逐渐出现间接理解,通过一系列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进行。

  20.C【解析】《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略。

  2.ABD【解析】学科活动区别其他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有: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科知识节能的学习、学科之间联系不足。

  3.ABCD【解析】略。

  4.ACD【解析】略。

  5.ABC【解析】幼儿园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直接教、间接教和支架式教学等。

  三、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是陈鹤琴创立了“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

  3.×【解析】广义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而且还包括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公指学校教育。

  4.×【解析】智能玩具一方面能使儿童的视觉、声学等感官受到刺激,能丰富儿童的科技知识,增强科技意识,但同时也使儿童推动了动手操作、亲手制作玩具的机会和兴趣,以至于出现了离开玩具就不会游戏的儿童越来越多的现象,所以智能玩具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玩具。

  5.×【解析】城市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但也出现了“城市环境综合症”,其中空间环境缺失问题对儿童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6.√【解析】略。

  7.√【解析】“儿童优先”是建立在对儿童特质和潜能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儿童早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其身心发展的不可逆性,要求对儿童应该是绝对优先。

  8.×【解析】教师尊重幼儿的合法权利是指尊重幼儿的意见和需求。

  9.×【解析】教师和保育员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幼儿成长。

  10.×【解析】幼儿间的冲突影响到幼儿社会性、人际交往,影响其发展。

  四、名词解释

  1.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3.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她)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的行为。

  4.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2)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2.(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2)以间接指导为主;

  (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5)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

  (6)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从整体来看,幼儿的能力差异还不存在非常显著的分化,也很不稳定,具有很大的可变性,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应为所有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早期教育,以促使幼儿的智力更早更快地发展。幼儿教师应该依照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如动机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认知能力形成规律、社会规范形成规律、美感形成规律、迁移规律等,利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发展。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也要对特殊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

  对超常儿童的教育要适当,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要注意全面发展,也要发挥特长。可以在接受常规教育的前提下,给予个别化的辅导,允许进入特殊班级或特长班,可以提前入学或跳级。教学的内容可以适当扩展,教学的进度也可以适当加快。

  对低常儿童,更应考虑其差异性,因为即使是同一等级的智力落后儿童,每个人的缺陷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注意应用直观性教育的方法,多给一些感性的具体的事例,采用循序渐进的小步子程序,让他们反复练习,逐步掌握基本的经验。

  总之,每个孩子的能力类型是有差异的,每个孩子的潜能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观察、了解他们的能力发展状况、优缺点,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七、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工作原则中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第十二条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卫生保健工作。”针对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幼教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心理疏导环境。

  幼儿园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

  (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

  (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八、活动设计题

  装扮树叶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利用树叶装饰身体的乐趣。

  (2)学习不同的装饰方法,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过用双面胶粘贴的技能。

  (2)树叶项链、树叶手镯等。

  (3)操作材料:各种形状的树叶、夹子、小镜子、铃铛等。

  (4)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树叶装饰物

  欣赏教师制作的树叶项链,说说这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

  讨论怎样打扮教师,几个幼儿试着用一些现成的树叶项链、树叶手镯打扮教师。

  我们可以怎样用树叶打扮自己?(脸部装饰、头发装饰、腰部装饰、手脚装饰)

  2.尝试用树叶打扮自己

  你想把自己打扮成什么样子?树叶可以粘在哪里?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树叶粘在自己身上,自己够不到的部位(如背部等可以请同伴帮助)。

  引导幼儿用夹子和铃铛作为辅助装饰,教师适当予以帮助。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同时打扮自己,与幼儿一起活动。

  3.欢乐舞会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说说戴上树叶装饰物后像什么人。

  在音乐声中,教师带领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一起舞蹈。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在自然中认识各种树叶的大小形状等。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

  A. 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 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 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 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2.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思维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 具体形象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B.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直观动作思维

  D. 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

  3.在师生关系上存在着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赫尔巴特B. 卢梭

  C. 杜威D. 赞科夫

  4.一位新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这在教师成长中属于( )

  A. 关注情境阶段B. 关注生存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D. 关注教学阶段

  5.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A. 领会知识B. 巩固知识

  C. 运用知识D. 检查知识

  6.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后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83%,乙班同学的保持量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 )

  A. 集中复习B. 分散复习.

  C. 及时复习D. 适度复习

  7.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

  A. 隐私权B. 名誉权

  C. 受教育权D. 人身自由权

  8.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 教育为谁服务B. 教育怎样培养人

  C.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D. 要把教育引向何方

  9.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体现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

  A. 升华B. 代偿

  C. 退行D. 转移

  10.说课是一种科研活动,它的本质是( )

  A. 实际意义上的上课B. 一种上课模拟训练

  C. 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告知听者D. 向别人呈现自己的教学形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是( )

  A. 安吉尔B. 华生C. 斯金纳D. 苛勒

  2.下列属于《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A. 教学相长B. 及时而教

  C. 道法自然D. 道而弗牵

  3.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

  A. 高效性B. 循序渐进性

  C. 实践性强D.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4.为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学生会努力学习,这里的好名次属于( )

  A. 正强化物B. 负强化物

  C. 一级强化物D. 二级强化物

  5.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 教师B. 学生C. 教材D. 教学手段

  6.受教育者的义务有( )

  A.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B.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D. 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7.奥苏贝尔按学习的发生方式将学习的发生分为( )

  A. 发现学习B. 机械学习C. 接受学习D. 有意义学习

  8.对教育评价信息的要求有( )

  A. 有效性B. 全面性C. 可靠性D. 简洁性

  9.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 )

  A. 智力技能学习B. 认知策略学习

  C. 知识学习D. 行为规范学习

  10.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 )

  A. 每次时间不宜过长B. 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C. 随时记录D. 可利用现代手段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

  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3.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是互相排斥对立的。( )

  4.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发现学习

  2.人格

  3.价值观

  4.效度

  5.班主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3.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2.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案例分析题(16分)

  1983年,加德纳在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无论是在定义、评价手段还是在目的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智力的“多元智力”概念。多元智力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90年代末,该理论影响日渐广泛。2000年之后,关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译著、论著以及教育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多元智力”热潮。

  问题:请分析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的等级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

  2.B【解析】个体思维发展的顺序是由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3.A【解析】关于师生关系,有“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两种对立的观点。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任务包括赫尔巴特与凯洛夫,儿童中心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4.B【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因而可能会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5.A【解析】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6.C【解析】针对遗忘发展“先快后慢”的特点,在学习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注重及时复习。

  7.A【解析】教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8.C【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9.B【解析】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10.B【解析】考查说课的定义。

  二、多项选择题

  1.BC【解析】行为主义可以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安吉尔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

  2.ABD【解析】《学记》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比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

  3.ABD【解析】班级授课制缺乏实践性,这是它的弊端之一。

  4.AD【解析】当某种刺激增加时,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即为正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是与一级强化物配对后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由社会文化决定的特权、社会地位、财富、名声等构成决定人类行为的二级强化物。

  5.ABC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6.ABCD。【解析】D为学生的权利。

  7.AC【解析】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的发生分成两个维度:按学习的发生方式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8.ABC【解析】教育评价的信息应尽可能全面,还应当有效、可靠。

  9.AB【解析】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动作技能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顺畅、合规矩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10.ABCD【解析】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随时记录、利用现代手段、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三、判断题

  1.×2.√3.×4.×

  四、名词解释

  1.所谓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2.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4.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即测验的有效性。

  5.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

  1.(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1)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4.(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理影响;

  (3)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着;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开放的教师。

  2.(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七、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时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再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力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加德纳的多远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2)科学的智力观;(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9-29 11:35 , Processed in 0.10812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