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44|回复: 0

[习题] 2015年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简答题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7 09: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你认为教师角色的主要心理特征有哪些?
  (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2、你认为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课堂交往是一种人际沟通,具有正式交往、代际交往和一对多交往的特点。师生交往中(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的偏见;(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3、怎样使用社会测量法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
  莫雷若提出,步骤:(1)填写调查表;(2)根据结果制作矩阵表;(3)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
  4、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
  (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5、怎样理解罗森塔尔效应?
  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6、试分析教师管教学生的失误。
  (1)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2)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3)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4)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7、你认为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有哪些?
  合格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有耐心和信心;乐观、活泼的性格;公正不自私;
  优秀教师:理解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交际;理解自己。
  8、怎样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课?
  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立的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他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也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教学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课堂情境是学校特殊性的体现,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9、举例说明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
  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体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如学习兴趣小组、自学小组、团伙。

 1、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阶段:惩罚与服从的定向;操作与关系倾向;(2)习俗阶段: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3)后习俗阶段:社会契约方法定向;普通的道德原则倾向。他认为,每一阶段各有其特质;其程序不能先后倒置;不能重拾已度过的某一阶段。
  2、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3)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3、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环境;(2)成熟与学习;(3)社会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主观能动因素。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从每个年龄阶段中许多具体的、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1)儿童心理年龄的稳定性:(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5、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不同而相继的阶段,各阶段各具特点,这些特点是在儿童成长中对环境里各种经验进行组织和改编的方式中表现出来的。(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特征:从被动的反应到积极而有意的反应;从不见即无知,进而到随运动中的物体,以至了解物体长存;藉操纵物体的本身以了解物体的属性;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外界环境;能发现达到目的之新手段;缺乏以语言或抽象符号为物体命名或分类的能力;(2)思维准备阶段(二至七岁):逐渐能从记忆过去的经验到想象未来;每一儿童所使用的文字有其个人的私自意义;儿童分不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不同,以其直觉与感觉解释其所见所同;不易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万物皆有生命,常与玩具交谈;专心于他所一时注意的事物而忽略其余;由于集中,儿童对质量的保存异常困难;思考有不可逆性,思维只能前行,不能倒退;(3)思维阶段(七至十一岁):思维具有相当的弹性;思考可以逆转、矫正,甚至重新开始;儿童已能对一个以上的因素同时注意;对同一问题,接受不同的观点;虽能了解原则与规则,但对于应用原则时经常“咬文嚼字”;(4)抽象思维阶段(11至15岁):思考为假设的与演绎的,将可能性转化为假设并予以求证;思考为命题的思维,以句子代表命题,并发现命题间的关系;思考为组合性分析,将因素个别分析后予以综合以解决问题。
  6、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7、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
  (1)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1岁:新生儿要学习的基本态度在于他们能够信任他周围的世界;(2)自主对羞怯、怀疑,从2岁到3岁;(3)主动对内疚,从4到5岁;(4)勤奋对自卑,从6到11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12到18岁;(6)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7)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8)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
  8、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与顺序。
  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头——尾梯度,近末梢梯度。
  9、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1)综合的分化:各部分相对独立的特殊动作是从未分化的浑然一体的动作中分化出来的,分化了的特殊动作既可以彼此独立的进行,同时又可按照个体的目的在种种行为中得到整合和系统化;(2)平衡化:各个活动和认识彼此联系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而系统化以后,个体的动作就逐渐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平衡;(3)概念化:随着不断的发展,儿童的动作逐渐不受个别的具体状况支配,能够概括、抽象的运算课题情境所包含的种种因素间的功能关系;(4)社会化:逐渐能将个体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开来;(5)个性化:新生儿接触的东西不同,逐渐显现出个性差异。

 1、试分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教学应用。
  (1)情绪学习;(2)行为管理和行为纠正;(3)程序教学:小步子逻辑序列;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及时反馈;学生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
  2、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1)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从依赖刺激到减少刺激依赖的过程;(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3、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
  准备律;练习律(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4、试分析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1)有一个能够可靠进行指定反应的刺激,它叫无条件刺激(US),US引起的反应叫无条件反射(UR);(2)引起一个刺激,它不能引起上述的无条件反射,这个刺激叫条件刺激(CS)。(3)CS的呈现,应同时或略为提前于引起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4)经过这两种刺激的反复结合,也即经过强化,CS就成为有效的引起类似或相同于无条件反射的那种反射,这种反射就叫做条件反射。
  5、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原则。
  (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获得;(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强调交往。
  6、试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任务。
  (1)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3)增加创造性;(4)发展对艺术的兴趣;(5)增强好奇心。
  7、简述强化的类型和技巧。
  类型:(1)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固定间时强化;灵活间时强化;固定间次强化;灵活间次强化;(2)根据行为后果分类的强化类型:正强化(增加刺激,增强行为);负强化(减少刺激,增强行为);惩罚1(增加刺激,减少行为);惩罚2(减少刺激,减少行为);(3)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技巧:(1)控制强化量;(2)安排强化程序:(灵活使用固定和灵活强化);(3)即时强化和延迟强化的转换使用。
  8、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4)年龄差异性;(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性。
  9、试分析日常对学习的片面理解。
  (1)只有给予奖惩,学习才发生;(2)学习就是获得和吸收事实材料,获得愈多,学得愈多;(3)凡认真教过和学过的东西都能永久保持;(4)掌握最好的就是练习最多的;(5)教等于讲述,学等于接受讲述;(6)学习活动必定是乏味的,是一件苦差事;(7)一切学习都应该是有趣的;
  10、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
  优点:(1)发挥智力潜力;(2)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3)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
  条件:(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11、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要点。
  (1)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2)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建立实质性联系”;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人为的,是一种合理的、别人可以理解,自然的而非人们主观强加的关系。(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客观);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主观);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主观)。(4)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2、简述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
  同化模式:(1)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2)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
  13、什么是“掌握学习”?它对我们有何启发?
  掌握学习:任何学习,不管多么复杂,都可以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而被分解成很细小的相继成分;通过掌握每一个相继成分,任何学生都可能掌握甚至最复杂的知识技能。他强调,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掌握90%以上学习材料的目标,区别仅为花费时间有长短,提倡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总结性评价取代传统的测验方法。
  启发:教学中虽好,但很难达到。
  14、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发
  加涅的观点:教学就是要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教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15、简述社会学习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的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1)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2)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
  16、简述操作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和主要规律。
  过程:放动物入箱,动物无意识碰到杠杆,则碰到食物。以后这种频率增加,则形成了条件反射。
  主要规律:(1)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1、简述遗忘的干扰理论。
  随着日益增多的新信息输入和归类,提取线索就愈加困难,因为相互之间存在干扰,所以因不能提取而导致遗忘。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简述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
  (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复习;(5)过度学习;(6)记忆术。
  3、什么是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提出,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共同要素。
  4、简述记忆的加工水平模式。
  克雷克和洛克哈特提出,认为即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与其说是由于信息贮存在大脑中的“地方”产生的,不如说是由于他们获得的加工类型产生的。即,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仅仅是不同加工水平上的差异;记忆是一个加工的连续体,而不是一系列不同的阶段。
  5、简述同化论关于有意义遗忘的基本假定。
  (1)新的观念a同原有观念A相互作用的产物是A’a’;(2)学习的早期阶段,A’和a’可分离,在后期阶段,分离强度逐步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不能回忆或再认,遗忘便产生了。(3)认知的组织原则:认知的简化,目的在于减轻记忆负担;简化的结果,既减轻了记忆负担,但又要不损害记忆本身。
  6、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遗忘规律。
  先快后慢
  7、简述记忆歪曲现象。
  遗忘表示学习保持量的逐渐减少,是属于量的变化。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保持内容的质也会发生变化。刚学到的事物,在记忆上是一个整体,经过一段时日之后,逐渐分解成片段。回忆时要把这些片段连接在一起,就只有靠旧经验中类似的记忆来填补片段间的缝隙。这就发生了质变或歪曲。同时,这一过程常受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
  8、简述记忆恢复现象。
  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原因可能有:学习后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者把材料经过加工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种说法,识记时有积累抑制,过了一定时间后抑制解除,便出现了记忆恢复。
  9、简述遗忘的消退理论。
  也叫失用理论,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的使用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
  10、简述认知结构的三大变量的含义。
  个人的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它决定了每个人的认知结构特点。(1)可利用性:指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不稳定则容易发生混淆;(3)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指新的潜在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系统的可以辨别的程度,也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与差异的程度。
  11、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的性质,正迁移和负迁移;(2)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以差异,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
  12、什么是形式训练说。
  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迁移是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
  13、简述三种记忆转化模式。
  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由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结构成分组成。这三个成分又被称为三种贮存,他们不应被看作在大脑中所占的特定部位,而是记忆过程中三个方面或演变的特征。外来信息在感觉登记只有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在短时记忆有20-30秒的时间,通过复述、编码和检索完成工作记忆过程。
  14、什么是概括化理论。
  贾德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令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强调经验概括化的重要性。
  15、怎么样促进学习的迁移。
  (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1、简述学生自我意识对学习的影响。
  自我意识和学习成绩相互影响。
  2、简述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原则。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3、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可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但应明确,学习竞赛可能有消极作用;奖惩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4、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
  (1)当学生具备学习动机而未被激发时,激发学习动机需要它在学生的整个动机结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2)学生个人必须对学习任务胜任;(3)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应减少到可控制的程度;(4)学生应有学习成功的期望。
  5、简述常用的因材施教策略。
  (1)能力分班或分组;(2)跳级;(3)留级;(4)复式教学;(5)程序教学
  6、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1)正确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积极的评价;(4)主动的操作
  7、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3)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8、怎样预防学生疲劳。
  (1)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2)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3)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
  9、简述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焦虑对学习起促进或抑制作用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学生原有焦虑水平的差异;学习材料难易的程度;学生本身的能力水平等。
  10、简述课堂管理的原则。
  (1)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范为主;(2)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反对“不教而诛”,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3)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4)实行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5)教师要掌握处理不良行为的技巧,这些技巧中首要的是掌握了解学生行为原因的方法;(6)要尽量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影响因素。
  11、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和体系。
  (1)动机来源: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2)内容和性质:正确和错误的动机;(3)从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和直接的、短近的学习动机。
  1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好,效果好;
  13、简述父母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则。
  (1)愿意花时间关照子女的学习;(2)愿意辅导子女的学习,但要鼓励子女学会自我依赖;(3)期待子女适当的学习成就,进行合理竞争,获得必要成绩,追求更高学习水平,鼓励子女和同学共同学习;(4)鼓励子女正确的学习行为;(5)提供子女心智发展所需的家庭环境;(6)善于使用外界的学习资源;(7)及早帮助诊断子女学习的优点及缺陷。
  14、简述可教性智能不足学生的教学目标和原则。
  目标:(1)习得社交技能;(2)习得赖以谋生的职业技能;(3)学会独立、安逸的情绪反应;(4)形成清洁卫生和保健习惯;(5)学习基本课程;(6)学会正当娱乐,以利用闲暇;(7)学会适应家庭生活,以扮演适当的家庭角色;(8)形成起码的集体生活的能力。
  原则:(1)不再使学生遭受失败;(2)尽量及时强化;(3)规定能完成的任务;(4)有系统的揭示教材;(5)小步子教学,必要时采用过度学习;(6)注意提供个别指导
  15、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教学。
  (1)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对学习的目的任务有明确的理解;能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做斗争;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使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当;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情境;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过度疲劳;(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16、直观教学有哪些类型?怎样在教学中运用这些不同类型。
  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语言直观。
  运用:(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越精确;(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1、试述情绪困扰儿童的特点与教育措施。
  特点:过分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等,有时还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或以攻击作为“防卫性”手段等。
  教育措施:特设教室计划;生活空间会谈法。
  2、简述学生认知性格的主要差异。
  (1)场依存和场独立性;(2)整体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3)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4)冲动性思维与反省性思维
  3、试述智能不足儿童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原则。
  教育目标:(1)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交技能,以便获得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交经验;(2)学习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以便能在生计上独立自主;(3)学习安逸而独立的情绪反应,以便在校与在家均能有适当的情绪经验;(4)学习良好的清洁、保健习惯,以维护健康的体格;(5)学习基本课程,以获得必要的基本“工具”;(6)学习正当娱乐的能力,以求闲暇的充分利用;(7)学习如何成为家庭成员,以便在家充分扮演其应有的角色;(8)学习如何成为社会的成员,以期能在社会上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教学原则:(1)设法让儿童不再遭受失败;(2)让儿童立即获得其学习或工作的结果;(3)尽量做即刻性增强,以激励其正确的学习动机;(4)寻求儿童能做最佳表现的学习难度;(5)将教材做有系统的组织与提示;(6)尽量使进度作小幅度的跟进;(7)注意学以致用,尽量运用学习的正迁移作用;(8)做必要的重复与练习,必要使使用过度学习;(9)将学习安排做适当分配,避免集中学习;(10)避免同时学习过多概念,防止概念混淆现象;(11)经常做提纲挈领式的整理学习,以存精;(12)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13)尽量采用个别化教学法。
  4、试述学习困难儿童的行为特征及教育措施。
  特征:(1)不能就席端坐;(2)端坐不动;(3)显现其他症候。
  教育措施:学习困难儿童的教学仍以个别处理为主,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新的教学法的实验探索,最常用的方法是行为修正法。
  5、什么是加速制教学策略、充实制教学策略和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
  加速制:禀赋优异儿童所学与一般儿童相同,只是加速其速度,缩短其修业年限。充实制:禀赋优异儿童的学习效率高,而在当前教学体制的限制下,只能保持与一般儿童相同的教学进度。特殊班级制:集中禀赋优异儿童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
  6、简述智能不足儿童的分类。
  (1)可教育者(智商在50—75之间);(2)可训练者(智商25—49之间);(3)保护对象(智商在25以下);
  7、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和体系。
  (1)动机来源: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2)内容和性质:正确和错误的动机;(3)从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和直接的、短近的学习动机。
  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好,效果好;
  9、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可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但应明确,学习竞赛可能有消极作用;奖惩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10、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
  (1)当学生具备学习动机而未被激发时,激发学习动机需要它在学生的整个动机结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2)学生个人必须对学习任务胜任;(3)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应减少到可控制的程度;(4)学生应有学习成功的期望。
  11、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教学。
  (1)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对学习的目的任务有明确的理解;能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做斗争;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使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当;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情境;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过度疲劳;(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12、直观教学有哪些类型?怎样在教学中运用这些不同类型。
  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语言直观。
  运用:(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越精确;(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18 14:30 , Processed in 0.33199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