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惠济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押题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哪一个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 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 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6. 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7.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8. 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9. 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10. 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11.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1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4. 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这说明小学生(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5. 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课堂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6. 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反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17. 西方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18. 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
A.加涅
B.罗森塔尔
C.戴尔
D.波斯纳
19. 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是( )。
A.原型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变式
20. 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
A.故事引趣法
B.观察教学法
C.情境教学法
D.引导联想法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E.识记过程
2.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3. 下面关于新课程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B.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C.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D.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E.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5.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 B.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6. 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
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D.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E.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7. 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方法现代化
E.教育设备现代化
8. 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成绩进步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
D.成绩优异时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9. 班上有很多学生迷恋网络,班主任组织了一个主题班会,题目是“我与网络”,班上同学们积极发言,深刻认识到了网络的优点和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题班会的选择应注意( )。 (武汉市)
A.适合性
B.创造性
C.趣味性
D.知识性
10. 影响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因素有( )。
A.性别
B.年龄
C.环境
D.遗传
三、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
2.在读书时,遇到残缺的字能够根据经验将其补上,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
3.苛勒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是相互独立与排斥的。 ( )
4. 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 ( )
5.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6年。( )
6. 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擅长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反映了人的能力差异。 ( )
7.“知之深,则爱之切”说明情依附于认识过程。 ( )
8.脑是产生心理的前提。( )
9.“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都是注意的外部表现。 ( )
10.中小学的教育任务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 )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迁移应注意什么? 2.如何理解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 试述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方式。
六、作文 (25分)
关于学,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关于教,古人云:“有教无类。”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选取角度,题目自拟
2.论点鲜明,有说服力
3.800字以上。
郑州惠济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押题试卷二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3分)
1.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2.自我意识包括 、 、 三种主要成分。
3. 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 ”之间关系的层面。
4. 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5. 情感是具有稳定性、 、持久性的认知活动特征,它往往与人的思想观念紧密相连。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 、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7.中小学基础教育具有 、普及性、发展性。
8.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和 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9. 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三力量”。
10. 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格式塔用英文表示是“Gestalt”,其含义是( )。
A.行为
B.整体
C.精神
D.人本主义
2.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特征是( )。
①强制性 ②普遍性 ③基础性 ④地方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 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这体现了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4. 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成熟成分
5.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假说中的个性结构不包括( )。
A.本我 B.非我
C.自我
D.超我
6. “月明星稀”所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联觉
7. 下列选项叙述中与“设计教学法”有关的是( )。
A.无需教师辅导 B.不能获得系统化的知识
C.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习惯 D.各学科均能适用
8. 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讲解与直观材料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的形象。这利用的是(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理想
D.空想
9. 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
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
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A.单向型 B.双向型
C.多向型 D.成员型
10. 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
于( )。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11. 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12. 在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13.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视情况而定
14.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默 C.克伯屈 D.布鲁纳
15.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6.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规范和质量要求是( )。
B.教案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17. 路见不平,有人能见义勇为,有人则逃之夭夭。这反映了人的( )差异。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智力
18.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20. 现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三、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一个小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数学成绩很好,他学习数学的学习动机属于外在动机。
2. 情绪情感两极性是指人的情绪情感往往表现为对立的两个极端。( )
3. 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
4. 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 ( )
5. 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是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 )
6.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在批评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开除。
7. 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彼此相关,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8. 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事件分配是指课的类型。
9. “活泼好动,行为敏捷”是人的兴趣表现出来的特征。
10. 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多元化
2.上位学习
3.定势
4.课程资源
5.人的全面发展
五、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4.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六、论述题 (每小题11分,共22分)
1. “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智力、品格、体质的发展。”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阐述课程及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重大意义。
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郑州惠济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押题试卷三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
1. 清华大学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更要给“猎枪”。“干粮”指 ,“猎枪”指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2.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3. 《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 、教师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4. 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检验,教师备好课必须做好 、了解学生和 三方面的工作 。
5.由教学计划编写的指导文件是 。
6. 一名教师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跃”这个字,右边的“夭”正好是今天学的这个“笑”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笑”这个字的时候就容易多了,这名教师是运用 原则来进行教学的。
7.校园文化包括 、 和 。
8.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9.循序渐进原则要遵循学科的 和学生的 。
10. 首次提出六三三学制,至今仍在采用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4.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5. 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6. 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7. 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8.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9.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0.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1. 班主任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12.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株洲市)?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13.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4. 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 )教改的科研成果。
A.愉快教育 B.和谐教育
C.成功教育 D.目标教学
15.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6. 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18. 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19. 邓小平提出培养人才的标准是( )。
A.又红又专
B.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C.“四有新人”
D.创新型人才
20.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
A.1~2
B.20~30
C.60~70
D.70~80
三、简答题 (每小题4分,共16分)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应该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2.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
3.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教育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 (第1小题6分,第2小题7分,共13分) ?
1. 结合教育理论知识,谈谈“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请问: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有哪些?谈谈你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题 (每小题8分,共16分)
1. 这是一个学校普遍认为的差班。 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 “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不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2.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很忧郁的小女孩,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老师想了个办法,一天,老师带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
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结撞掉了都不知道。老师也夸她:“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从此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结摘掉(她一直以为蝴蝶结都在头上),每天都昂起头开心地走路。
结合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试对上述案例作出分析。
六、作文 (20分)
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
郑州惠济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押题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下面不属于孔子提出来的是( )。
A.因材施教 B.教学相长
C.举一反三 D.温故知新
2.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3. 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4. 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5. 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6.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 )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成规前期
7.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能力表现有思想、感情和行动三种方式,因而提出三种陶冶的方法,即 ( )。
A.智育、德育、体育 B.德育、群育、体育
C.智育、群育、技育 D.智育、德育、技育
8. 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9. 由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0.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
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1. 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的小芳,从小受家庭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在看书学习时,
如果旁边有人讲话,她会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
为她自以为是 ,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十分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 )A.学习心理 B.个性心理 C.情绪心理 D.交往心理
12.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哪几个字概括?(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1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15.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6. 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 ?
17. 理想和空想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但都属于( )。
A.世界观 B.形象思维
C.想象 D.表象
18.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9. 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
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20.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级管理。
A.三
B.四
C.一
D.二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哪几方面加以把握?
A.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B.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C.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D.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E.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2. 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3. 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社区教育 D.学校教育
4. 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是( )。
A.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5. 活动课程主要的优点是( )。
A.贴近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能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B.能有效地沟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现有经验间的联系
C.有助于儿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个人实践知识,促进儿童实践能力的发展
D.学习过程是儿童人格整体参与的过程,是理智与情感、思维与行动的融合过程
6. 一位老师在教学《阿Q正传》的时候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出现了一篇震惊中外的文章,统治者都以为是写他们自己的,也被翻译到国外,这就是《阿Q正传》。”该教师用了( )的教学原则。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 在《力的作用》教学中,老师问:“什么是力?”众生茫然,于是,老师提示:“人提水,起重机吊东西……”学生们立即说开了,“脚踢球”“风吹红旗”……学生们讨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该片段包含教学过程的( )基本阶段。
A.激发学生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8. 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 注意的品质包括(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深度
10. 一般认为,动机具有(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三、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2.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
3.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4.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任何学校不得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5. 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6.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7.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8. 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区是各负其责,互不相干的。
9. 知识可以随年龄增长而直线上升,智力的发展则呈抛物线形状。
10. 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
四、简答题 (第1小题10分,第2、3小题各5分,共20分)
1. 图1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此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幅图揭示的遗忘规律是什么?
(2)根据这个规律,应如何组织复习?
2.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五、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应发生哪些转变。
六、案例分析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千克的初步认识”时,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却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结果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为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假如你是这位老师,当你发现自己的错误时,你会怎么应对?
2. 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三,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大器,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
这说明了什么?对教师有何启示?
郑州惠济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押题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
做?(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 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 )原则。
A.正面教育影响 B.高速度、高难度
C.平行教育影响 D.最优化
4.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5. 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
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6.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 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
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的心理学流派是( )。
A.构造主义学派 B.机能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8. 盛怒时,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绝望时,心灰意冷,麻木不仁。这说的是一种(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9.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1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1. 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标准分数
12. 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13. 喧嚣的闹市中,大声的叫卖未必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
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C.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的环境中是不同的
D.注意具有选择性的结果
14. 代币制经济的课堂管理方法最适合于哪类学生团体?( )
A.优秀生团体 B.后进生团体
C.中等水平学生团体 D.超常和低常学生团体
15. 组块的概念是由( )于1956年在关于短时记忆容量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的。?
A.曼德勒 B.里奇
C.米勒 D.巴特利特
16. 知识具体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 )。
A.审题 B.联想
C.解析 D.类化
17.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彪勒 B.马斯洛
C.华生 D.皮亚杰
18. 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
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
19.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
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预习将要学的内容
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20. 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解题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E.动作技能
2. 以下行为属于本能行为的是( )。
A.鸭子游水 B.蜜蜂酿蜜
C.小孩怕黑暗
D.女人爱干净 E.学生学习
3. 学习策略的获得与运用受制于( )。
A.个体的发展水平 B.能力差异 C.动机差异
D.性别差异 E.个体所接受的学习策略训练
4. 对动物的随意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有(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布鲁纳 E.狄尔泰
5.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的教育机智有( )。
A.随机应变
B.因势利导
C.掌握教育方式
D.掌握教育分寸
E.“对症下药”
6. 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有( )。
A.是个体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的
B.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C.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D.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
E.是为了适应环境
7. 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 )。
A.专业知识和教学认知能力 B.教育机智
C.教学操作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E.言语组织与表达能力
8. 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经典的观点有( )。
A.教育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
C.教育心理起源说 D.教育劳动起源说
E.教育动物起源说
9. 网络教室的基本构成包括( )。
A.多媒体计算机 B.控制系统
C.资源系统
D.网络连接
E.幻灯投影机
10. 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三、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和“融合”的关系。 ( )
2. 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 )
3. 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 )
4. 《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 )
5. 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向。 ( )
6. 抱负水平的高低与个体是否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无关。 ( )
7. 按照成就动机理论,一个人成功地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诱因价值也就越大。 ( )
8. 先行组织者只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有关,与新的学习无关。 ( )
9. 奥苏泊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 )
10. 表象性思维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特点。 ( )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2.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
〖BW(D(X,,)〗〖BG(!〗〖BHDWG1,WK151.5mm,WK151.5mmW〗·37·〖〗·38·〖BG)W〗〖BW)〗
〖BW(S(X,,)〗〖BG(!〗〖BHDWG1,WK151.5mm,WK151.5mmW〗·39·〖〗·40·〖BG)W〗〖BW)〗
3.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传授—接受教学”和“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
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六、作文 (25分)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针对新课程改革,每位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沉下心来作理性思考,从课程追求的价值取向到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式,从课程管理到教育评价,从微观到宏观作深度反思。基于以上内容,要求即将成为教师的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章要解决一个问题,要求剖析得有深度,而不是罗列现象或面面俱到。
2.可对课程改革作整体的综合反思,也可分学科进行反思。
3.不少于800字。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
做?(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 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 )原则。
A.正面教育影响 B.高速度、高难度
C.平行教育影响 D.最优化
4.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5. 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
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6.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 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
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的心理学流派是( )。
A.构造主义学派 B.机能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8. 盛怒时,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绝望时,心灰意冷,麻木不仁。这说的是一种(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9.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1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1. 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标准分数
12. 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13. 喧嚣的闹市中,大声的叫卖未必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
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C.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的环境中是不同的
D.注意具有选择性的结果
14. 代币制经济的课堂管理方法最适合于哪类学生团体?( )
A.优秀生团体 B.后进生团体
C.中等水平学生团体 D.超常和低常学生团体
15. 组块的概念是由( )于1956年在关于短时记忆容量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的。
A.曼德勒 B.里奇
C.米勒 D.巴特利特
16. 知识具体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 )。
A.审题 B.联想
C.解析 D.类化
17.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彪勒 B.马斯洛
C.华生 D.皮亚杰
18. 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
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
19.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
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预习将要学的内容
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20. 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解题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E.动作技能
2. 以下行为属于本能行为的是( )。
A.鸭子游水 B.蜜蜂酿蜜
C.小孩怕黑暗
D.女人爱干净 E.学生学习
3. 学习策略的获得与运用受制于( )。
A.个体的发展水平 B.能力差异 C.动机差异
D.性别差异 E.个体所接受的学习策略训练
4. 对动物的随意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有(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布鲁纳 E.狄尔泰
5.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的教育机智有( )。
A.随机应变
B.因势利导
C.掌握教育方式
D.掌握教育分寸
E.“对症下药”
6. 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有( )。
A.是个体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的
B.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C.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D.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
E.是为了适应环境
7. 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 )
A.专业知识和教学认知能力 B.教育机智
C.教学操作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E.言语组织与表达能力
8. 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经典的观点有( )。
A.教育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
C.教育心理起源说 D.教育劳动起源说
E.教育动物起源说
9. 网络教室的基本构成包括( )。
A.多媒体计算机 B.控制系统
C.资源系统
D.网络连接
E.幻灯投影机
10. 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三、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和“融合”的关系。 ( )
2. 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 )
3. 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 )
4. 《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 )
5. 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向。 ( )
6. 抱负水平的高低与个体是否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无关。 ( )
7. 按照成就动机理论,一个人成功地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诱因价值也就越大。 ( )
8. 先行组织者只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有关,与新的学习无关。 ( )
9. 奥苏泊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 )
10. 表象性思维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特点。 ( )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2.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
3.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传授—接受教学”和“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
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六、作文 (25分)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针对新课程改革,每位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沉下心来作理性思考,从课程追求的价值取向到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式,从课程管理到教育评价,从微观到宏观作深度反思。基于以上内容,要求即将成为教师的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章要解决一个问题,要求剖析得有深度,而不是罗列现象或面面俱到。
2.可对课程改革作整体的综合反思,也可分学科进行反思。
3.不少于8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