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015教师招考 于 2015-5-10 09:49 编辑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一物体静止在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当夹角θ逐渐增大而物体尚未发生滑动以前,作用在物体上的摩擦力总是正比于 A. θ B. tgθ C. cosθ D. sinθ 2. 关于物体的内能及其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其内能必定改变 B. 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改变;向物体传递热量,其内能不一定改变 C. 对物体做功,其内能必定改变;物体向外传出一定热量,其内能必定改变 D. 若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物体的内能必定不改变 3. 两个电阻,R1=8欧,R2=2欧,并联在电路中,欲使两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可行的办法是 A. 用一个阻值为2欧的电阻与R2串联 B. 用一个阻值为6欧的电阻与R2串联 C. 用一个阻值为6欧的电阻与R1串联 D. 用一个阻值为2欧的电阻与R1串联 4. 新课改提倡的探究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强调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A. 自主 B. 合作 C. 体验 D. 记忆 A.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B.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C. 学生喜欢做实验 D. 运用实验有利于教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6.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则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64.tmp.jpgA. 若s0=s1+ s2,两车不会相遇 B. 若s0< s1,两车相遇2次 C. 若s0= s1,两车相遇1次 D. 若s0= s2,两车相遇1次 7. 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B. 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84.tmp.png C.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 D.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8. 一个T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Ω,R2=120Ω,R3=40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V,内阻忽略不计,则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85.tmp.jpgA. 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B. 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C. 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V D. 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V
9. 如图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96.tmp.jpgA. 太阳光 B. 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 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A7.tmp.jpgD. 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10.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 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 的短 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B7.tmp.jpg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1. 如图,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3.0 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运动员的质量m=50kg。不计空气阻力. (取sin37°=0.60,cos37°=0.80;g取10m/s2)求A点与O点的距离L=______;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为______;运动员落到A点时的动能达到______。 12.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长为l、电流强度为I、方向与磁场垂直的通电导线有力F的作用,可以用磁感应强度B描述磁场的力的性质,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______,在物理学中,用类似方法描述物质基本性质的物理量还有______等。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C8.tmp.jpg13.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C9.tmp.png=k,k为负的常量. 用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的硬导线做成一边长为l的方框. 将方框固定于纸面内,其右半部位于磁场区域中. 求导线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为______;磁场对方框作用力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为______。 四、分析与说理题(本大题8分) 14. 夏天,雨后斜阳,我们会看到美丽的彩虹,请做出解释。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D9.tmp.jpg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15.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 图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完成下列填空:(重力加速度取9.8m/s2) (1)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 从图乙中可读出|y1-y2|= ______m,|y1-y3|=______m,|x1-x2|=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 (2)若已测出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 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m/s(均可用根号表示). (3)已测得小球抛出前下滑的高度为0.50m. 设E1和E2分别为开始下滑时和抛出时的机械能,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损失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EA.tmp.png×100%=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 如本题图,升降机中水平桌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A,它被细线所系,细线跨过滑轮与质量也为m的物体B相连。当升降机以加速度α=g/2上升时,机内的人和地面上的人将观察到A、B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略去各种摩擦,线轻且不可伸长。)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FB.tmp.jpg 17. 一球形电容器内外两壳的半径分别为R1和R4,今在两壳之间放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2和R3的同心导体球壳(见本题图)。 (1)给内壳(R1)以电量Q,求R1和R4两壳的电势差; (2)求以R1和R4为两极的电容。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6FC.tmp.jpg 七、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以下是《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中的第二章“直流电路”第一节“欧姆定律”教材内容。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8. 写出该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9. 写出该节课的重点、难点; 20. 创设本节课教学时的情境。 附:欧姆定律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73B.tmp.jpg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77B.tmp.jpg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7CA.tmp.jpg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09.tmp.jpg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49.tmp.jpg 绝密★启用前 秘密★启用后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D 2. B 3. A 4. C 5. 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 ABC 7. BC 8. AC 9. ABD 10. A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1. 75m 20m/s 32500J 12.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59.tmp.png,电场强度 13.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5A.tmp.png,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5B.tmp.png 四、分析与说理题(本大题8分) 14. 回答要点:①太阳光是复色光(2分)②阳光在水滴中产生折射、反射(2分)③折射率与光波长有关(2分)④光的色散现象。(2分)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15. (1)0.60 1.60 0.60 (2)0.20 0.30 (3)8.2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1)从机内看: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6C.tmp.png (2分)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7D.tmp.png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7E.tmp.png (2分) (2)从地面看,力不变。 对A: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9E.tmp.png (3分)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AF.tmp.png (3分)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BF.tmp.png (3分) 对B: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C0.tmp.png (3分)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D1.tmp.png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D2.tmp.png 17.(1)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E2.tmp.png (3分)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F3.tmp.png (4分) (2)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8F4.tmp.png (3分) 七、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8. 知识与技能:(3分) (1)根据U/I这个定值的物理含义引入电阻的定义,说出电阻的单位。 (2)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的前一句: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由电阻定义得到后一句: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3)能用欧姆定律表达式计算I、U、R。 (4)通过导体伏安特性曲线,得出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概念。能根据伏安特性曲线区分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说出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过程与方法:(2分) (1)参与演示实验,观察探究导体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获得一定的实验素养(包括设计实验原理图、规范接线、读数、设计表格记录数据、画图线、利用计算机拟合曲线、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实验步骤的确定,回顾变量控制的实验思想。 (3)通过电阻的定义,再次接触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 4)运用U-I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初步养成运用数学图象进行逻辑推理分析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分) (1)通过介绍欧姆的研究过程和经历“欧姆定律”的建立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规范得出的成功感。 (2)亲历曲线拟合的艰辛,体会规律的得出是科学家长期反复探究的结果。 19. 教学重点:(3分) (1)电阻的定义。 (2)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 (3)利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4分) (1)电阻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2)数据处理,曲线拟合。 (3)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 20. 情境1:运用实验。同样的电路,当接入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时,安培表的示数变化很大,探究这一现象。(4分) 情境2:运用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提出电阻概念和研究这一物理量的物理学史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引入课题。(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