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内外的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 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2.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3.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 4.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 5.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 6.教师和学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 7.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传统的“阶梯型”课程之外创造“登山型”课程。 8.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的冷漠做斗争的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 教学的中心课题。 9.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话,既不是追求“自学自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 10.当综合学习中创造的学习与学 科学习的改革结合起来时,综合学习实践就有可能导致教育课程的整体改革。反过来说,综合学习不管开展得多么好,但如果不能推动学科学习改革的话,则可以 说课程改革就没有成果。日常的学科学习的改革才是中心课题。 11.不管是综合学习还是学科学习,都要实现学习的课程,这一点上它们是相同的。 12.课程建设就是所有教师都进行公开教学、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习 经验的创造性的、合作的活动过程。 13.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 14.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15.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 16.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17.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18.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 19.互相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 20.学校是一个个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要在学校生活中实现这一理所当然的事需要学生、教师、家长、教育委员会、市民的真心诚意的共同参与。如果学校失去了这些热心于教育和学习的人们,那么,它即使能够招收和训练学生,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能发挥任何创造能力的机构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