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16|回复: 0

[新闻] 刘延东:教育信息化可圆1.2亿失学儿童读书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0 09: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育信息化浪潮来袭,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创客等各种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学校、教师该如何应对?

    很多学校在思考,教育信息化到底该怎么搞?如何跟学校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很多教师在思考,哪些信息技术能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将会对提高学生成绩产生哪些影响……

   如果你对教育信息化的方向还有点迷茫;

   如果你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怎么应对信息化浪潮;

   如果你对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结合的效果还有些许怀疑;

   你应该看看这篇文章,听听刘延东副总理怎么谈教育信息化,看看小编为您准备的教育信息化的典型案例。

    今年5月2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教育部共同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举办,聚焦“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习大大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发来贺电。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于教育信息化,刘延东副总理是如何看、如何说的呢?怎么来理解刘延东的讲话呢?小编这就带您看看!


信息化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
       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态势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全方位重大影响,并将继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

       刘延东说:“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重大突破。互联网作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成为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动力。从1969年诞生至今,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产生活方式,让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朋友‘零距离’沟通。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教育信息化究竟对教育有何深刻影响?让我们一起看看刘延东副总理是如何看待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育变革的吧。

教育信息化突破了”时空限制“
刘延东讲:教育信息化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教育信息化突破了‘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以较低成本,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大缩小了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可以使全球1.2亿失学辍学儿童的‘读书梦’不再遥不可及。”

跟着小编一起学:

       20年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互联网发展大潮,制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如今,中国拥有网民6.49亿,基本覆盖4.84亿10至39岁的青年人,移动宽带用户5.3亿,手机用户近13亿。

       而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也让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在互联网时代,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也能够向优秀教师求学,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

       “快来看,教室的电视上有两只奇妙的脚印,好洋气呀!” 三教小学八一村小的美术课堂上,孩子们叽叽喳喳,涌上讲台,围着电视屏幕仔细观看,好不兴奋。原来,这是该校老师正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给山村孩子们授课。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特殊功能,能够让农村孩子体验在实际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石人子乡蒙哈汉小学校长和平说道。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
刘延东讲:教育信息化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条件下,师生可以平等获取信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

跟着小编一起学:

       结合中国实际,政府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即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同时,课堂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昌乐一中,学校老师提前录制微课,让学生自学。课堂上老师再针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有了信息技术,学校的课堂已经被翻转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
刘延东讲: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

       “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教育供给能力大大增强,使学习主体从在校学生向社会公众扩展,教育阶段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跟着小编一起学:

       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降低学习资源的准入门槛,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调动全民学习的热情,使教育真正成为汇集全体民众、贯穿民众一生的现代化教育。

       现在,不需进入教室,没有年龄、学历限制,只要打开电脑,人们便可根据兴趣选修清华、北大甚至哈佛大学的名师课程,甚至能够获得名校的学分。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难以想象。但呼啸而来的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空围墙,势不可挡,慕课使得这一畅想成为现实。

       “我申请的是医学专业通识课《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我是学西药的,想学点中医药知识拓宽思维。”汪俊廷是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预防专业131班的学生,“选择慕课是因为学习时间比较自由,不用去教室、图书馆,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行。而且,我也想听听上海交大的老师怎么上课。”杭师大推出了上海交通大学开放的慕课,并将其引入正规教学,首次实现学分互认,学分可以积累后获得学位。

教育信息化汇聚了“海量知识资源”
刘延东讲:教育信息化是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

       “教育信息化汇聚了‘海量知识资源’,是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天的孩子,只要轻点鼠标,就有机会接触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还能在多样文明交流互鉴中,培养开放包容的精神,汲取创新的智慧和力量。”

跟着小编一起学:

       当下,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文明的传承和创新需要借助于互联网的平台来展示其的时代意义。在互联网中,丰富绚烂的文化拉近了与普通大众的距离,使文化在互联网之中激荡出思想的火花。

       “以前备课特别辛苦,常常为了一篇课文要花费一个晚上的时间,要想怎么说,要去查资料,还要写厚厚的教案,现在我只用进入‘教育云平台’找到我要上的课,根据我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内容,资料库里课件资料非常丰富。我只用点点鼠标就能备好课了。”三年级的林老师说道。

       以前零散的教育资源在互联网的联通下汇集起来,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应的资源。

       “一是组织教师注册使用国家和省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共享优质资源;二是苦干感动东师理想公司,得到免费资助智能化云空间系统。三是把各类教育资源网址汇集起来做成导航,方便教师查找资源;四是校本资源、生成性资源,利用局域网共享功能,分类存储学校各类数字资源,存储教师备课、上课所需及课后生成的教案、课件、实录等资源,为教师自听、反思、集体教研,以及学生课后再学习时使用。”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校长郭立国说起教育资源头头是道。这所乡村中学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实现华丽“逆袭”,乡村的孩子也可以享受海量教育资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收获了哪些成果
      近年来,中国教育信息化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刘延东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

       中国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即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校校通”进展迅速,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2011年不足25%,2014年达74%,有7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成效显著,全国6.4万个偏远地区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400万农村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国家开放大学集聚了国内外优质网络课程3.3万门。“人人通”实现新突破,师生空间开通数量已达3600万个,350万名教师开展网络教研。“资源平台”顺利运行,2014年访问数近10亿次,成为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数字教育资源超市”。“管理平台”全面应用,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基础数据库,1.77亿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入库,实现全国学生“一人一号”。建成了覆盖所有高校的考试招生、学籍学历、就业服务等信息平台。

刘延东讲:加强顶层设计

       “中国政府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并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学校倾斜。”

跟着小编一起学: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并且强调:“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2013年中国明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刘延东讲:注重协同推进

       “国家层面建立了多部门参加的协调小组,各省市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确保教育信息化有力有序推进。”

跟着小编一起学:

       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国家、每个省市都在努力。

       四川省绵竹市利用“灾后重建”契机,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贵州省采用“企业垫资建设、学校使用付费”方式,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广东省与企业合作共建“教育视频网”;武汉市推进“教育云”试点工程……

刘延东讲:拓宽渠道方式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企业垫资建设、学校付费使用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网络信息运营商的合作,促进企业参与教育资源开发。”

跟着小编一起学:

        教育的发展要调动社会、企业的参与,促使学校教育进一步和社会企业、网络运营商的互动结合,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6月,由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基金会、分豆教育公益捐赠的30000套慧学云·中学生学情诊断系统在邯郸公立学校中正式投入使用。邯郸市将通过慧学云·中学生学情诊断系统,对当地3万名中学生的学情进行免费诊断,学生通过安装在当地测评中心的数千台慧学云中学生学习情况诊断系统平台客户端进行测评,测评中心依托慧学云诊断系统平台,对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得出学生知识结构、薄弱环节等方面的数据,并将之反馈给学校教学教研部门,为学校教研教学,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分豆教育董事长于鹏告诉记者说,这次捐赠是分豆教育探索教育信息化PPP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即由政府引导、企业和名校参与研发、一线教师应用、学生受益,而教育部门、当地学校和企业共同买单的合作模式。“我们将之称为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条道路,有别于纯粹政府投入和纯粹市场运作的第三种模式,一定要将政府、企业、学校、公益组织的力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真正形成教育信息化的合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让信息化改变教学、实现个性化学习。”

刘延东讲:坚持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探索,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跟着小编一起学:

       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把信息技术落在教育教学的实处,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展现教育教学的当代魅力。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在互联网时代建立起了云端学校,设立了云课堂。

       所谓“云课堂”,是指使用机构无需购买任何硬件和软件,仅仅通过租用网络互动直播技术服务的方式,就可以实现面向全国的高质量的网络同步和异步教学及培训。不仅如此,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云厨房”、提升学生艺术能力的“云展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vava实验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彩云阅读”,通过各种云端课程,黄埔区卢湾一中心小学“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服务”。

       目前,各种各样的教学创新形式在课堂上逐渐显现。电子书包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教育资源共享让孩子能够足不出户就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四点倡议
刘延东讲: 顺应大势,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
       “当今时代,信息化和‘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通过教育信息化传播知识与技能,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也可以使人类更有能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战略举措,统筹部署,加大投入,尤其应把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摆在优先位置,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信息化的阳光雨露。”

刘延东讲: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级的软件,也无法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再多彩的视频、再精美的画面,也无法替代面对面、手牵手的温暖鼓励。我们应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加强信息教学研究开发,提供多样学习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刘延东讲:共建共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我们应当努力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鸿沟,拓展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扩大共享覆盖面,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网络空间监管和治理,帮助受教育者平等、有效、健康地运用信息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普通民众。”

刘延东讲:互学互鉴,开创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新境界

       “互联网开启了人类文明交流交融的新时代,我们应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相互学习借鉴各自的成功经验,为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增强其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使之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参与不同文明的传承创新,推动不同文明的深度互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4 06:30 , Processed in 0.08661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