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2)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
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3)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4)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a.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b.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c.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2.降水的类型
(1)对流雨
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
典型分布地: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
实例:东南亚的对流雨。
(2)地形雨
特点:迎风坡,降水强度较大,降水丰富。
实例: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0毫米;北侧的背风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我国的雨极:是台湾的火烧寮,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
背风坡典型区:大分水岭西侧;南美安第斯山东侧;台湾山脉西侧的台湾海峡。
(3)锋面雨
特点: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
实例:我国夏季主要的降水类型。
(4)台风雨
特点: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典型分布地区: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3.降水的时间变化
(1)全年多雨型:“热雨”2000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
(2)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3)夏季多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
(4)全年少雨型:“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
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⑵副热带少雨带: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内陆(也可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地区。此地带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
⑶温带多雨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⑷极地少雨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
.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20150311020338543.jpg
(89.08 KB, 下载次数: 0)
台风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
暴雨涝灾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旱灾防御措施: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②种植耐旱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准备。
6.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7.温室效应
(1)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2)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3)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4)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8.绿化的环境效益
(1)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2)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3)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