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77|回复: 0

[语文] 2015年专家预测教师考试《中学语文》阅读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8 09: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科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l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1.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参考答案】
1.C【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据第4段“联合国……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一则被忽略了”,可确定C选项错误。
2.C【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第1段“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可知A项以偏概全,是“一般”而非“必然”,排除。B项指代对象理解错误,是“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而非“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可根据第3段“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排除。D项逻辑关系理解错误,平均气温升高是拿上新世早期和“现在”相比较而言的,可据第5段“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仅比现在高一点,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排除。
3.B【专家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B项中的“数千万年”推断错误,根据第2段“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可以得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①一幅地图,一张照片,一个动作,如果要通过电报或电话让对方了解,那是太不容易了。即便你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也很难说得清、道得周全。如果有这样一种通信方式,它能把写在纸上的字,以及活动的或静止的画面、景物从千里之外传送到你的面前,那你不就成了“千里眼”了吗?图像通信是能够帮助你实现上述愿望的一种通信方式。
②用简要的话来概括,图像通信是________________。
③这句话的意思至少包含下面三层意思:
④第一,它说明图像通信是传送什么样的信息的。它传送的不是语言,也不是符号和数据,而是难以用语言、符号等表示的活动的或不活动的图像。
⑤第二,它是靠现代电信手段来传送信息的。有的图像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电路便能传送。譬如,有一种电话传真机,就接在电话网上,既可以通电话,又可以传图表、照片。当然,也有一些图像信息,需要为它们提供频带比电话电路更宽的信道。例如,被人们传为美谈的国际电视会议,就是靠卫星通信电路将分散在各国的分会场连接起来,实现声音和图像的传送。
⑥现代图像通信不仅具有“迅速”的特点,而且安全、可靠,适合于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应用。例如,在现代战争中,带有摄像机的炮弹弹头在射到敌占区后,能把敌占区的防御情况拍摄下来,用无线电波将图像发回;卫星发射、原子弹爆炸等现场实况,也可以通过图像通信手段传送到指挥部乃至全国电视观众面前。由于它是通过电信手段来传送的,因而首先要把可视的信息变成为适合于电路传输的电信号,然后再传送出去,到对方后,再把电信号忠实地还原成可视信息,为人眼所接收。
⑦第三,图像通信是一种应用视觉的通信,接收者收到的是图像,它可以是像传真照片那样的硬拷贝,也可以是像电视电话那样把影像显示在荧光屏上而不作记录(有人称它为“软拷贝”)。不管是哪种情况,最后都是通过人的双眼观察到的。人眼所看到的信息包括人或物的形状、位置、大小以至色彩、表情等,比起语言所能表达的要丰富得多。
4.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语“上述愿望"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 。
5.根据全文内容,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入概括“图像通信”含义的内容。
图像通信是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中说“它传送的不是语言,也不是符号和数据”。联系全文内容,判断这一说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7.第⑥段说明了“现代图像通信”的__________的特点。
其具体表现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8.联系全文说明的内容看,第⑥段在语言表述上似有不妥之处,试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4.能把写在纸上的字.以及活动的或静止的画面、景物从千里之外传送到自己面前。
5.将语言和符号所难以表示的任意图形、绘画,乃至色彩、动作等,通过电信手段传送给对方,为对方的视觉所接收的一种通信方式。
6.(此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理解)第一种答案:不恰当,因为图像通信包括文字、画面、景物等,而语言有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分,文字又是一种符号;可改为“如同电话交流的语言”,“像电报那样的符号”,“如数据通信中的数据”,加上了限定语,表达就确切了。第二种答案:恰当,因为图像通信传送的正是用语言、符号难以表示的图形、色彩等,因此用“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形式来表示它们的区别自然是恰当的。
7.安全、可靠。(1)在现代战争中用以拍摄现场情况,十分安全;(2)能忠实地还原成可视信息为人眼所接收,信息自然十分可靠。
8. 第⑥段的第一句显得比较突兀,可改为“用现代电信手段传送信息是‘即时’的,因而图像通信具有‘迅速’的特点。除此之外,它还安全、可靠……”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16:56 , Processed in 0.90985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