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06|回复: 0

[习题] 2015年教师招考《小学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共4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9 10: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D )。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C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C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答案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C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D )。

  A.直观性原?/P>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 D )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的

  D.深层特征的

  【答案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B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1.学校教育始于( A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答案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从西周以后,出现“国学”和“乡学”,这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12.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C )。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答案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C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D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15.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答案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案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答案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的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说,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3.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案解析】(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5.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案解析】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答案解析】(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学生只忙于“学”与“考”,但是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可以建议尝试着从学习策略的培养方面去改变这种情况。

  (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是纵观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大多教师只重视讲听,缺乏学法及其运用的指导。许多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淡薄。许多学生只知道某种学习方法或技能有效,但并不清楚何时选择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或技能,只知道机械地运用,遇到新情况则表现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而培养学习策略能弥补这一不足。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的良好途径。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它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的变量很多,除了学习风格外,还包括学习的目标、任务、要求、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能力、性格、气质与个性特点等。学习策略的任务是要充分认识这些变量,并揭示这些变量与学习方法或技能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①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并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思维状态;②分析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③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④执行、监控、整理学习计划。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材料: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根据材料,拟一份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A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答案解析】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

  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C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3、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C )。

  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答案解析】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

  4、(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答案解析】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5、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D )。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6、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D )。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解析】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

  7、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

  8、( C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直接强化

  B、壳?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D )。

  A、交往能力

  B、管理能力

  C、学习能力

  D、研究能力

  【答案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C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答案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11、《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学”都是指( B )。

  A、教师

  B、学校名称

  C、私塾

  D、六艺

1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B )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答案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13、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D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解析】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

  1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答案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15、( B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答案解析】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教师应如何备课?

  【答案解析】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4、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解析】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

  【答案解析】

  (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

  (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解析】

  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2、桌五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答案解析】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

  [提示]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音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C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A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答案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

  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A )提出的。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

  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B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C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答案解析】对小学阶段的规定,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童年期。

  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YJ6童身心发展( B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B )。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0、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

  11、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卢梭

  D、杜威

  【答案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1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D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答案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13、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答案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

  14、掌握学习是由( C )提出的。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答案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

  15、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D )。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答案解析】教师要充分发挥班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答案解析】

  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

  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

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答案解析】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

  (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2)智力。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

  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答案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案解析】

  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来看,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自主性。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答案解析】

  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

  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

  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答案解析】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

  (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2)智力。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

  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答案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案解析】

  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来看,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自主性。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解析】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学校推上了班主任的岗位。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想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管好学生。于是,我在班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调整班干部,换上我信任得力的助手;二是每天尽可能呆在班上监视学生的行为;三是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四是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组织的活动,我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参加;五是在课堂上我以“严”字当头,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当班主任一个学期了,我认为我对班主任工作是尽职尽责了;对学生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但学生并不喜欢我,学生表面上好像“怕”我,但我在学生中的威信却不高,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

  上面是一位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的感受,请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案解析】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但这种了解应建立在平时点滴的观察中,而不是整天呆在教室监视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任何活动都亲自过问,完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案例中的班主任经常批评学生却极少表扬学生就是不热爱学生的表现。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案例中的班主任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就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表现。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班主任要想使师生关系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自由选择一个教学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

  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价,都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C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答案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答案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做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

  3、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B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答案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题干中提到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教学的第一步。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解析】外向且不稳定的气质是多血质类型的气质。

  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答案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B )。

  A、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B、热爱学生

  C、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D、教师的责任心

  【答案解析】教师的道德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热爱学生。

  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答案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D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答案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9、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D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答案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10、美国教育家杜威要反对的是( B )。

  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

  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

  【答案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反对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11、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C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答案解析】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

  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A )。

  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答案解析】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1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A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答案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4、( B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15、( B )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A、教学工作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

  D、教学策略

  【答案解析】教学方法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案解析】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案解析】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答案解析】

  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

  (3)选择教学策略;

  (4)实施教学评价。

  5、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案解析】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案例: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答案解析】

  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2)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

  (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四、教学设计题(根据以下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本大题20分)

  材料一: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个小数除以10、100、1O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材料二: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

  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竞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了解内容

  1.复习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三组词语:

  (1)真好舒适温暖躲进

  (2)繁茂的绿蔓娇嫩的鸣叫蓬松的球儿神气十足地站一点点挨近友好地啄淘气地陪伴

  (3)信赖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所列词句,分层次概括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珍珠鸟外形特点,感受小家伙的可爱与作者的喜爱

  (1)课件依次出示:鸟声——珍珠鸟——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悟。

  (3)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外,注重体会情感。(珍珠鸟的活泼、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4)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作者不但写了小珍珠鸟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品读课文4—6自然段,体会小家伙与作者的亲密进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①过渡:这小家伙挺讨人喜爱的,其实啊,它还很机灵,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师巡视,引导学生运用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去读课文。(读书应在书上圈圈、画画,不动笔墨不读书。)

  ③让表现较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画的一些词语,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老师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小珍珠鸟与“我”亲近是有一个过程的。)

  ④品读感受课文第4自然段(按“起先——渐渐地——后来”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字词体会小珍珠鸟与“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呵护为前提的。)。

  学习第一层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读懂的内容(小珍珠鸟胆子慢慢大了,与“我”近了)。

  c.再读体会小珍珠鸟的变化。

  学习第二层次“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a.师引读。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竟然”“一点点挨近”让学生明白小珍珠鸟胆子又变大了一些,出乎作者的意料)。

  c.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层次“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a.学生自由

  b.交流体会“友好地啄”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明白这时的小珍珠鸟和“我”已经成了朋友。

  ⑤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

  (2)以读代讲学习第5自然段。

  ①出示:“白天;傍晚。”引读。

  ②着重理解“再三呼唤”这个词。

  ③齐读第5自然段。

  (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过渡:小家伙每天和“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与“我”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课件出示课文中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觉的画面)。

  ②引导学生说出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小珍珠鸟睡得这样甜,可能在做什么梦?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幅温馨的画面加个题目。

  ④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出读时应注意什么?然后再读这一自然段。

  3.诵读第7自然段,回味美好境界,理解相互信赖是和谐共处的基础。

  (1)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看到这美好的画面(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熟睡),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呼唤——课件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课件出示:一组动物与我和谐相处的画面,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师:信赖是一种关爱,是一份宽容,是一片呵护,是彼此间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只要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美丽的奔跑和飞翔,看见它们出白天性的自由和快乐……

  (3)课件出示:仿照“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写出自己的格言。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同学们,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的情感,让爱与我们相伴而行!一起努力地去追寻世间的种种神奇境界吧!让世界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信赖!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16 22:40 , Processed in 0.33828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