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05|回复: 0

[音乐] 小学音乐教材教法:《国歌》教唱"三引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3 09: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我国的《国歌》。会唱《国歌》、唱好《国歌》,是我国《宪法》赋予中华民族的神圣权利,是整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唱好《国歌》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会唱和唱好《国歌》,向学生进行热爱自己伟大祖国的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小学音乐教师的职责。

不容讳言,农村中学的学生因其在小学多受音乐环境和教学条件所限,几乎全处于对音乐知识认识的盲区,再加上现代流行歌曲几乎已达无孔不入的程度,严重地冲击着小学音乐教学,极大地干扰着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正常地给学生教唱《国歌》。唱会《国歌》是每一个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教唱和教准《国歌》是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的必须履行的职责。为了加强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彻底改变小学生不爱唱、不会唱《国歌》的现象,为了使小学生爱唱、唱准、唱好《国歌》,笔者采用"三引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引情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众所周知,兴趣来自对事物的感情,感情来自对事物的了解。要学生爱唱《国歌》,就必须使学生了解《国歌》,热爱《国歌》,对《国歌》产生感情,激发学生唱准、唱好《国歌》的兴趣。所以,我们首先在教唱《国歌》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急着教唱,而是动情地向学生大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历史,大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致、英勇抗日的事迹,形象模拟抗日义勇军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战斗的情形,大讲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大讲我国改革开放的半功伟绩,大讲国家要不受外族欺侮就必须民富国强,大讲要实现民富国强只有所有中华儿女共同不忘历史、珍惜今天、热爱祖国、齐心合力、艰苦奋斗,共建现代化的祖国,大讲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主人,是祖国富强的希望等,带领学生了解《国歌》产生的历史情境、《国歌》词曲的创作意义、《国歌》对抗日战争的巨大影响以及《国歌》在今天和将来的深远意义,使学生对《国歌》产生感情,对唱准唱好《国歌》生发强烈的兴趣。

二、引唱

唱《国歌》并不难,但要唱准、唱好《国歌》并不易。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学生唱一唱《国歌》的行为,而应引导学生唱准、唱好《国歌》的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字的音韵节律,只有这样,才能再现其历史情境,才能体现其情感,才能引发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歌曲所特定的境界。在"引唱"《国歌》的具体实践中,我采用以下五种方法:"演唱法"--教师通过精心试唱准备后,入情入境、忘我忘形地为学生进行准唱演示,给学生营构模仿样范,引导学生进入《国歌》情境,诱发学生练唱《国歌》的兴趣。"附加法"--《国歌》中有不少地方很难唱准,例如第十小节处的"把我们的(血肉)",学生很难把握后半拍起的尺度,难唱准。这时则可采用"附加法",在"把"前附加上一个轻哼的"嗯"字,唱成"嗯把我们的"就容易唱准了。"奏读法"--《国歌》中有的地方演唱节奏较快,学生往往唱不准,拖延节奏,这时则可采用"奏读法"进行练唱。例如,第十八小节"最危险的时候",就可奏读成嗯t i | t i d i l i | d a d a|,反复奏读,就会把握其较快的节奏,不犯拖延之错了。"示范法"--《国歌》的情感高潮是靠连续三个"起来"烘托骤起的,而曲中运用的是渐强符号,对这一音乐形象学生不易掌握,这时则须为学生反复示范演唱,让学生掌握由弱到强的音韵节律的级进规律,体会其所涵的身负"三座大山"的中华民族是怎样"苏醒 → 觉悟→抗争→崛起→富强"的深刻意义。"比喻法"--《国歌》第二十八小节中的三连音节奏,学生练唱时往往难以唱准。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三连音节奏,则可采用比喻的方法,将三个音比做三颗子弹射击出膛,"叭、叭、叭",体会其均匀、干脆而富有弹性的音节韵律,学生就能在形象思维中较易地掌握唱准三连音节奏了。

三、引练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功多艺熟,熟能生巧。我看还要加一句;巧能生趣。教唱准了,学唱会了,还得坚持多练唱,唱出情来,唱出感来,唱出境来,唱出意义来。小学音乐教师切不可只把自己看成是普通学科教师,而应该以美学、政治学教师的特殊身份来对待引导学生常练、常唱《国歌》:学校升旗必唱《国歌》、大小集会和活动必唱《国歌》、每堂音乐课始先必唱《国歌》、期中期末测试必唱《国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唱准、唱好、常唱《国歌》,以此培养热爱伟大祖国的精神。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07:23 , Processed in 0.18057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