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过程概述 (一)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 (1)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联系 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有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因素。 (三)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因素构成。 (1)教育者。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品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 (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4)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德育的构成要素易于教育的构成要素混淆,又是一个重要考点,京佳宋老师建议大家这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记忆。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1.知即品德认识,是公众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过程。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教育者应当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四)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德育要在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另一方面,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的培养提高也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