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96|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德育方法和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4 1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

一、说服教育法

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可以是具有启发性和说服力的讲解和报告,也可以是主题鲜明的谈话与讨论;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二、榜样示范法

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人们前进;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三、陶冶教育法

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四、实际锻炼法

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五、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其自我意识及其自我修养能力的提高,调动他们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道德影响的免疫能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以及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实现。

六、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机时予以激励或抑制,促进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做到目的明确、公正合理,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评比要发扬民主,条件要明确具体;评比过程中要让大家发表意见,使学生受到教育;要定期检查和总结,及时宣传、表彰好人好事。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预期结果,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所以选择德育方法,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

(2)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规定着对德育方法的特定要求。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同一种德育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学生,运用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德育模式


一、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模式

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理论:该项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特征:1.人的本质是理性的;2.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3.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识能力的发展过程。

特色:一是提出以公正观发展为主线的德育发展阶段理论;二是建构了较为科学的道德发展观,提出智力与道德判断力关系的一般观点;三是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德育模式。

启示:(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

2. 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3. 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

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模式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关键性要素,是人们的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表现在亲近感、信任感、羞耻感、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方面。

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要求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加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要恰当的引导学生,注意教育的艺术,通过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移情训练法、作品深化和作品评价等多种方法,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情感活动。

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

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

2. 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内容逼真且包含人际——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3. 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

三、促进道德社会化的模式

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道德的社会化模式将人的品德形成过程划分为“服从一认同一内化”三个阶段。

促进社会化的德育模式,首先是要求做到服从,没有服从,也就谈不上道德问题。人们的道德行为基本上都是在外力的强迫作用下产生初步的认识与行为方式,并逐渐得到强化。其次,是认同和接受阶段。人们品德态度的形成过程,一般都要经历由服从到认同的过程。从认识过程来看,认同也就是与别人达成了共识。再次是内化阶段。在服从与认同的基础上出现自律性的内化阶段,是指把外在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态度,即变成了自己的内在心理准备状态。在实际中,上述三个阶段经常会出现许多矛盾冲突,而正是这种矛盾冲突力量才不断地推动着学生各种好的品德素质结构的形成。

四、生态德育的模式

生态德育模式要求教育者突破传统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树立理性生态人的思想信念,倡导绿色消费,开设活动生态道德教育课程。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生态德育,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生态德育重感性,通过室外游玩、观看图片和录像等方法感受自然中存在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对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学生生态德育重知性,通过调查、讨论主要的生态问题,理解生态规律,认识遵守生态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而大学生的生态德育重在生态理性的积淀,通过生态与生态道德文化、生态伦理思想史、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道德观等多方面渗透,以及参与解决生态问题的现实体验,增强其生态道德责任感,提高主体参与生态保护的意愿。

五、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

理论: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赋予理智的价值选择。

价值澄清的目标之一就是使人们获得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使他们能以一种令人满意与明智的方式适应他们所处的不断变化的世界。因此,价值观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

评价过程: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必须经过选择、评价和按这些价值观行动的过程。全部的价值澄清过程实际上包含七个分过程:(1)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进行选择;(3)在仔细考虑后果之后进行选择;(4)赞同与珍视;(5)确认;(6)依据选择行动;(7)重复。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15:25 , Processed in 0.11430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