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72|回复: 0

[习题]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0 13: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的括号里)

1.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1B6B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3.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5.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6.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7.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 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采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8.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是( )。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9.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只具有小集团意义  

C.具有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10.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丽且还会( )。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1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12.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13.课堂气氛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闻发生( )。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14.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或排斥的( )。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15.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规范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里)  

16.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17.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教育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 )

A.自我报告

B.直接观察  

C.测验  

D.教师或同伴的评定  

19.皮亚杰提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功能  

20.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 )

A.教学内容 B.学生特点

C.教师特点  

D.教学环境  

21.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

A.观察法  

B.归纳法  

C.调查法

D.演绎法

22.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 )。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3.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 )。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24.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  

A.行为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25.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 )。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26.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的心理;第三部分讲 。  

27.美国______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28.个体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______。  

29.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______。  

30.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______。  

31.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______。  

32.物理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应用,这在心理学中称______。  

33.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称为  

34.______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旨价值判断的过程。  

35.迈克尔认为学习策略包含着认知策略、______和资源管理策略三大部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教育心理学

37.自我意识

38.元认知体验

39.发育性学习障碍

40.课堂管理

五、简单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共30分)

4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2. 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43.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主要有哪些?

44. 简述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与举措。

45. 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46. 简述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作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

47. 练习实际论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及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学习与教学的三种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B 【解析】乌申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在1868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丝的奠基人”。

3.D 【解析】11924年,我国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作者是廖世承。

4.A 【解析】技能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动作是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实现的,其动作对象是物质性的客体;心智技能的动作通常是借助 于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实现的,其动作对象为事物的信息。因此通过学习而形 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为操作技能。

5.D 【解析】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比较稳定的。

6.C 【解析】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教学结束时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情感和行为方面。

7.A 【解析】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掌握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宜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因为这样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8.C 【解析】在教学程序中,教学事项就是由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

9.A 【解析】虽然与松散群体相比,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10.A 【解析】竞争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能使集体的生活变得富有生气,避免或减轻学生对日常作业的单调感,增强他们学习的乐趣,同时能激发个人的努力和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个人树立的标准和志向,以缩小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

11.B 【解析】课堂管理对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教学目标达到和维持内部良好的环境吸引学生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

12.D 【解析】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在个体的社会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形成集体,群体成员就会在集体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约束下统一行动。

13.A 【解析】课堂气氛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会使许多学生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促使他们按照课堂气氛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感染。  

14.A 【解析】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 补 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或排斥的主要因素。

15.B 【解析】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规范。

二、多项选择题

16.ACD 【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勾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17.BCD 【解析】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ABCD 【解析】测量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自我报告法、直接观察法、测验法、教师或同伴的评定法。

19.ABCD 【解析】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功能。

20.ABCD 【解析】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特点和学生特点等。

21.AC 【解析】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调查法。

22.ACD 【解析】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23.AB 【解析】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由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由外界的要求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动机叫外在动机。

24.ABD 【解析】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为对抗。

25.ABCD 【解析】布鲁巴奇等在1984年提出的四种反恩方法包括详细描述、行动研究、反思日记和交流讨论。

三、填空题

26.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27.斯金纳 28.意识 29.诱因  

30.成败经验 31.从众 32.正迁移 33.思维定势  

34.教学评价 35.元认知策略

四、名词解释

3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 用心理学的一种。

37.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已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部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38.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伴随而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它包括了知和情两方面的体验,即一方面有认知活动进行时对知识获取的觉知;另一力面也有对认知过程中经历的情绪、情感的觉察。作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被认 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39.发育性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显露的许多心理和语言功能发展的偏离,包括原始性缺陷和衍生性缺陷。  

40.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五、简答题  

41.【答案要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相反,教育一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42.【答案要点】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部因素包括: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③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④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⑤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43.【答案要点】认知学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他们主张“完形说”。(1)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认为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以意识为中介;(2)主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构造完形或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卜R联结;(3)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主张对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进行探讨。  

44.【答案要点】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是三原性的,即主导作用的师源性、主体作用的生源性、双向作用的师生性。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举措是:  

(1)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技术、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影响着班集体。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它对营造班集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3)建设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  

(4)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  

45.【答案要点】(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46.【答案要点】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 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六、论述题

47.【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指的是机体的基本需要或匮乏性需要,它在本质上是个体为了恢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而形成的需要;成长动机是实现自我的需求。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 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 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4-12 23:48 , Processed in 0.10915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