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53|回复: 0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0 11: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小学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中暑
  有人中暑时,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然后解开病人衣领,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其头部,再服用一些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对中暑较严重者,除采取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额头、腋下等,同时用凉水反复擦身,并配合扇风进行降温。如果出现昏迷状况,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预防中暑的措施主要有:适当调节作息时间,延长午睡时间;避免在高温下做剧烈运动,如需锻炼要戴白色凉帽,穿浅色、透气性好的薄衣;夏天锻炼应准备充足的清凉消暑饮料。若在锻炼中发现学生有中暑现象,应立即中止锻炼,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2.溺水
  溺水者被营救上岸后,须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淤泥、杂草、分泌物等,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并松开裤带、领带和衣服,迅速进行倒水,对口腔密闭者可捏其两侧面颊并用力启开牙关。然后使溺水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抱住溺水者的两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部,快步走动使积水倒出,之后迅速进行人工呼吸。若溺水者心跳已停止,要同时进行心脏胸外挤压。经短期内抢救后心跳、呼吸仍不恢复者,不可轻易放弃抢救,一方面持续进行抢救,一方面向医院呼救。
  预防溺水的措施主要有:避免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中耳炎、癫痫等病人进行游泳运动;在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水中不宜长时间停留或停止不动,若因寒冷而产生寒颤,则应立即上岸,并做一些轻微活动以加强产热过程。在组织小学生进行游泳时,要加强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防止溺水现象发生。
  3.电击
  如遇儿童被电击中,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的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切不可直接接触触电者,以防自身触电。如遇伤员呼吸停止,则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要进行心脏胸外挤压。应注意伤员有无其他损伤,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此外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请医生治疗。
  预防电击的主要措施有:注意电线的老化情况,防止绝缘皮的脱落和电缆的裸露;在进行用电操作时,穿绝缘的胶鞋;教师还应向学生说明电的危险性以及用电安全常识,防止学生出于好奇而私自接触电源。
  4.烫伤和烧伤
  女儿童发生烫伤、烧伤情况,不要急于脱去贴身单薄的诸如汗衫、丝袜之类衣服,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淋烫、烧伤部位,减低烫、烧伤的严重程度,等冷却后才可小心地将贴身衣服脱去,以免撕破烫伤后形成的水泡。若伤势较轻,则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等烫伤药物涂抹患处,并保持干燥。若伤势较重,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预防烫伤和烧伤的主要措施有:将过热物品放置于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冬季使用火炉应用铁网围住;使用电器取暖时应有成人在场;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学生因好奇玩弄明火。
  5.骨折
  对骨折病人的现场急救遵循以下原则:救命在前,防止休克;及时固定,避免随意移动;先止血再包扎固定,包扎固定后,立即送往医院处理。处理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对骨折病人不要勉强解脱衣服.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不可勉强复原。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
  6.中毒
  如遇儿童发生中毒现象,应首先清除毒物。口服中毒者可根据病情采取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方法迅速排出毒物;皮肤接触者,立即脱去已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反复冲洗皮肤、毛发、指甲等部位;化学药品中毒者,可先用干布轻轻擦干药品,然后冲洗;吸人中毒者,应立即撤离现场,吸入新鲜空气和氧气,保持呼吸道通畅;腐蚀性毒物中毒,可饮用蛋清、牛奶、豆浆,以起到保护胃黏膜、延缓毒物吸收的作用。对于各种严重症状,如休克、惊厥、呼吸衰竭等,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争取抢救时间。
  预防中毒的主要措施有:保证儿童食物的清洁和新鲜,防止食物在制作、储备、运输、出售过程中因处理不当而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过期腐败食物不能食用。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儿童不要随便采集野生植物及野果,避免食用有毒的植物。药物应规范放置,内、外用药应注明清楚,防止误服;喂药前要认真核对,对变质、标签不清的药物切不可服用。冬季室内使用煤炉或火炉应注意通风,并定期清扫管道,避免管道阻塞或煤气泄漏,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日常使用的灭虫害药品及农药更要妥善保管好,避免儿童接触。
  7.常见外伤
  儿童天生活泼好动,缺乏生活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差,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儿童常见的外伤有擦伤、刺伤、扭伤、割伤。
  (1)擦伤
  对于擦伤的处理:①用干净的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处的杂物;②盖上消毒纱布,按压止血;③外用创可贴或云南白药;④每天换2次药,保持伤口通风,避免感染、红肿。
  (2)刺伤
  对于刺伤的处理:①用高锰酸钾溶液清理伤口;②用双氧水进行消毒;③送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3)扭伤
  对于扭伤的处理:①24小时内用冰敷,用冰块或毛巾反复多次冷敷.每次20~30分钟,间隔时10~20分钟进行一次,并检查皮肤的温度;②24小时后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③如怀疑骨折应去医院检查。
  (4)割伤
  一般割伤的处理:①用清水清洗伤口;②擦上消毒药水,如双氧水。太刺激的消毒或消炎药会伤害伤口的组织,所以要小心使用;③盖上消毒纱布,包扎固定。
  严重割伤的紧急处理:①压迫止血法。直接用纱布、手帕或毛巾按住伤口,再用力把伤口包扎起来。此法能暂时使出血缓下来。②止血点指压法。所谓止血点,就是在出血的伤口附近靠近心脏的动脉点,找到止血点用力按住,让由心脏流出的血液,不能顺畅的流向伤口,减少出血量。③止血带止血法。严重的血流不止时,用止血带绑在止血点上,扎紧;每十五分钟略松开一次,以避免组织坏死:最好在四十分钟以内送医急救。

二、小学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多动症
  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多在7岁时就有异常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2)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不能坐定看一会儿电视,做作业做了一会儿又去干别的,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冲动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比如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又如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4)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能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能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2.焦虑症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以及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等。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3.学习困难综合症
  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为:缺少某种学习技能,包括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
  在诊断学习困难综合症时,应当注意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学习困难是儿童多动症的一种表现,但儿童多动症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好动、冲动、注意力缺陷和行为障碍所造成的。而患有学习困难综合症的学生,则没有上述多动症的表现,他们在个性发展上是健康的.不存在多动症儿童所表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4.强迫症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症状,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强迫症的原闪:(1)社会心理原因。包括学习过度紧张、家庭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比如,成人禁止子女表达负面的情感,是子女产生强迫症状的十分有代表性的背景特征。(2)个人原因。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2)行为治疗;(3)建立支持性环境。
  5.厌学症
  厌学是由于人为冈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一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儿童厌学症作为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厌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们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还兼有品德问题。儿童厌学情绪严重或受到一定诱因影响时,往往会发生旷课、逃学或辍学现象。
  儿童厌学症既然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就必须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

三、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1.会谈法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会谈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
  (1)倾听
  倾听是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倾听时应取开放态度,同对方保持目光接触,注意获取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信息。倾听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手段,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因为询问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倾听可以减少对方的心理防卫。
  (2)鼓励
  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如说“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然后呢”“原来如此”“有意思,我正陪着你”等。
  (3)询问
  不要提过多的问题,少提封闭式的问题(只能用是、否作答的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如“你能说说原因吗?”不但要问事实,还要问看法与感受,如“我想知道你对这事的感受如何?”
  (4)反映
  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澄清
  当事人处于思想困扰时,其思考与言语表达往往不明确。辅导教师可把当事人的不连贯的、模糊的、隐含的想法与感受说出来,帮助对方在混乱的思想中理出眉目。
  (6)面质
  会谈中发现受辅导者前后所说内容不一致,他所具有的自我形象与行为不一致时,可以向他提问,以协助当事人弄清白己的真实感受。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可分为参与式与非参与式两种。对观察得到的事实应及时做记录,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项目检核表
  将要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特征性行为作为项目列于表上,所观察的学生具有某些特质或行为特征时,就在对应的项目前作出标记。
  (2)评定量表
  将被观察的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研究者将被观察学生的表现与表中项目相对照,并根据符合的程度进行等级评定。
  (3)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对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种简明的记录。它包括被观察者的姓名、年级、观察的时间与观察者的姓名,观察事实及其发生情境的描述,观察者的解释与建议。
  3.自述法
  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自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
  4.调查法
  调查方式除一般询问外,还可采用调查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结合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广泛而全面。不足之处是调查常常是间接性的评估,材料真实性容易受被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调查法包括两种:
  (1)历史调查
  历史调查主要包括档案、文献资料和向了解被评估者过去经历的人调查等内容。
  (2)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主要围绕与当前问题有关的内容进行。调查对象包括被评估者本人及其周围的知情人,如同学、同事、父母、亲友、老师、领导、兄弟姐妹等。
  5.心理测验
  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为三种:认知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测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测验的意图、适用年龄、方式、性质,在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上,更要谨慎,不能迷信测验分数,更不能把某一次测验的分数当作教学决策与评判儿童的重要依据。只有把测验结果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测验的功能。

四、小学生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概述
  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的活动。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进行的心理辅导可称之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二)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1.强化法
  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一旦在一次课上发言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那么他的胆怯心理就会得到很大改善。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足”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无语的孩子开口说话。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替代强化的含义是:当事人(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等。
  5.暂时隔离法
  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暂时隔离意味着奖励、强化、关注、有趣活动的终止。实施暂时隔离法的要点是:
  (1)此法适用于纠正2~12岁儿童的冲动性、攻击性、情绪性及充满敌意的不良行为;(2)选择一个无聊的、刺激单调而又安全的地方作隔离地点;(3)使用定时器,隔离时间遵循“一岁一分钟”原则;(4)暂时隔离期间不与儿童交谈和争吵;(5)定时器响后,立即结束隔离,并询问儿童被隔离的原因,但不要求儿童道歉与保证。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从理论指导来说,它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其好处是强调当事人(学生)的个人责任感,以增加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7.惩罚法
  惩罚法也叫负激励,其作用时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12:45 , Processed in 0.07646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