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勇于探索、乐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就难以获取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经过反复实践认为,如果在"盐类水解"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取得明显实效。 一、"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下述三个优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代呼唤主体精神。"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初三化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乃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更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求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如果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就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盐类水解"一章"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 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应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动手动脑,保证他们有足够思维空间。其次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出层次性,要面对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仅就"盐类水解"的教学而言可做如下模式结构的设计:教师设疑(创设情景)→分组试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手脑结合的能力)→交流讨论(得到经验)→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 教师先让学生判断几种常见的酸、碱的酸性和pH值,然后提出问题:酸显酸性、碱显碱性,那么盐类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呢?你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呢?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2、分组试验初步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实验技能) 准备:醋酸钠、碳酸钠、氯化铵、硫酸铝、氯化钠、硝酸钾 仪器:胶头滴管、点滴板 指示剂:石蕊、酚酞、pH试纸 让学生放手去探究上述盐类的酸碱性,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尽量多地使用不同的指示剂,让学生比较用哪一种指示剂最恰当。在以上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知识的内化,很好地了解了盐溶液的酸碱性,而且还训练了实验技能、学会了探索化学知识的一般方法,这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3、交流、讨论(得到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几种盐的类别,进一步讨论:各类别的盐类溶于水后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大致上得出"强碱弱酸盐溶于水后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于水后显酸性、强酸强碱盐溶于水后显中性"的结论。 4、引导学生进一步试验探究(培养手脑结合的能力) 在上一个探究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用pH试纸分别测定了醋酸和碳酸的pH值,教师这时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同一类别的盐类的pH值,并根据教材讨论碳酸钠碱性强于醋酸钠,氯化铵酸性强于硫酸铝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就通过探究和讨论交流隐约体会到了"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的规律。 5、总结(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已经对盐类的水解有了一个潜意识的体会。这时教师再顺水推舟加以点拨和总结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学生对盐类水解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对盐类水解的认识已较为深刻了,此时,就可引导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即对物质进行鉴别和除杂。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探寻一些物质的制备方法等,通过这一训练途径,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可见,学生蕴藏着巨大的智力潜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引导和挖掘。 由于"盐类水解"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强,是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应用。因而,教学进度不宜求快。 实践证明,"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创新能力。 三、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注意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感知不可能完全一致,有些实验过程可能比较片面,加上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得到的结论、知识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必须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和纠正。 2、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中应以教材为本 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为了使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因此不能脱离教材、随心所欲。 总之,在"盐类水解"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不仅可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作用,由此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里,教师既教给了学生有关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使他们学会了如何动手动脑,如何搜集并加工信息,在吸收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