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题。 1.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A】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此题考查辩证法之矛盾特殊性,相对容易。3体现材料,4错误。2选项中主观评价成为根据过于绝对,答案选A 2.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答案:B。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家长使孩子超负荷,导致没学到东西,说明家长没有遵循孩子成才的客观规律,选项B符合题意;事物不存在矛盾,是错误的表述,排除A;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选项错误;D选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规律的知识 3.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① 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从基础 ② 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 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 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本题难度适中,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的主体意思是琴家在演奏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最后还是成功了,遇到困难到最后成功说明了他遇到困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解决困难,②正确;他的G弦断了,但是他可以不用G弦最后能够成功演出,说明了他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功底,④符合题意;成功的过程中不可能避免挫折与困难,但是不是成功的基础,①错误;人的成功需要主观条件与客观客观条件,缺一不可,③错误。所以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4.下列与图11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漫画类选择题,明确漫画的寓意,大概意思是说满树的叶子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剩下一片叶子,人们才知道珍惜,②③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故选B项. 【考点定位】漫画类,古诗词类选择题的做题方法,发展的观点。 5.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体现对立统一;B 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C 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微物莫全轻”体现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对。 6.现代智能通讯工具方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们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于是有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这告诉我们 A.对事物的价值要具体分析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C.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现代智能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这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故选A;B、C、D都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认识。 【考点定位】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7. 唯物辩证法要求找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答案: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A 与题意不符;“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即做官与发财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既然做官就不要想发财了,显然,B也不合题意。C体现了全面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出重点论,故不选;老虎、苍蝇一起打,既抓住了重点,又坚持了两点论,故选 D。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回答8下题。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日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 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A说法错误,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属于量变,而非质变,故B不选,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日之间的矛盾便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D不选,只有C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之。 9.“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此题考查“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