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99|回复: 0

[习题]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5 10: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 B.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洛克
3.现代教育越来越面向全体公民,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说明现代教育具有
A.生产性 B.公共性
C.科学性 D.终身性
4.一个学校的传统和仪式属于
A.教师文化 B.学生文化
C.物质文化 D.制度文化
5.以下诸因素中,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主观能动性 D.教育
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7.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这种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属于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神学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学生的品德 B.发展学生的智慧
C.增强学生的体质 D.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9.决定课程结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
A.学生的学习方式 B.教师的教授方式
C.学生的学习兴趣 D.教师的知识结构
10.在教学活动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学应遵循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12.以“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为建制形式的班级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式 B.职能式
C.直线职能式 D.职能直线式
13.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深入共感”主要属于
A.训练行为的方法 B.改变认知的方法
C.调整情感的方法 D.精神分析的方法
14.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可分为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C.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D.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80年 B.1986年
C.1993年 D.1995年
非选择题部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指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17.教育机智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18.课程标准
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
19.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20.法律救济
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规定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告诉并要求解决,予以补救,有关国家机关受理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简述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二)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2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我国教育目的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3.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24.简述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
(一)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二)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教师在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素养,述要有教育专业素养,具体如下:敬业、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为必答题,26题和27题任选一题,两题均答者,以前一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联系实际阐述一节好课的标准。
1、课时目标要明确
2、教学方法灵活适当、教学策略适时有效
3、学法指导要重视,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教材理解深且处理灵活,教学设计科学
5、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主体(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6、师生角色正确:
  1)教师角色:组织者(导演、指导者)、管理者、材料收集者、沟通者、评价者、心理医生、参与者(合作者)等。
  2)学生角色:参与学习的主体、评价者和被评价者
26.联系实际阐述教师应如何处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有着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人们有一个共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此,要明确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所以,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夯实基础。二是它的教育内容包罗万象。孩子要成才,必要的条件是应该具备积极的、向上的、坚韧的做人做事的好习惯,同时要有一种较强独立生活能力。家庭教育就是通过大量的生活实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种种好习惯。只有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才能汇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溪流,集成孩子提高生活能力的江河。三是它贯穿于人的教育的自始至终。所以我们讲的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要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的问题。我们知道:家长会是学校配合家庭教育的好方法。但,当前的很多家长会不是“总结会”,就是“批评会”。而这些“总结”和“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主观看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与客观相脱离。还有,不能总是利用家长会请心理专家作报告。因为这类专家的报告侧重于心理学专业,对于家长来说可操作性较差。我们应该清楚:心理学毕竟是一门专业。它在庞大的家庭教育内容中只占较小的比例。二是有些课程设置与家庭教育的实际相脱离。
三、社会教育。一般说,社会教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范畴去理解,可以收它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外的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27.联系实际阐述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良好的学习风气。
1、 培养勤奋的学风,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2、抓好作业关,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风。
3、严抓学生“课后自学关”,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学风。  
4、家校结合,优化教育环境。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28.某教师在教《乌鸦喝水》一文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说道:“坐下,再仔细阅读课文。”学生满脸茫然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该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课本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课本上没写,就不要乱说,要想清楚后再举手,坐下!”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问题:该教师的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运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1、以上案例反映了教师教学的问题有:
  (1)教师没有正确运用教学原则,不注重因材施教、违背创造性原则、人道性原则。   
  (2)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行为不当,“教师一愣,说道”、“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
  (3)教师缺乏教育机智
  (4)只追求标准答案、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
2、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因材施教原则、创造性原则、人道性原则,让每个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发展,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灵感。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不要强势的打断学生。
  (3)教师要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去改变过去的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解放教育思想,拓宽教学视野,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12:12 , Processed in 0.09496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