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09|回复: 0

[新闻] 20多年前,我是1名教师,现在,我成了亿万富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5 11: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9月19日,是马云在美国“敲钟”的日子,阿里巴巴集团将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这一天,这个从西子湖畔走来的数字英雄,将创造华尔街最大一笔融资的奇迹。而马云也将以200多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成为中国首富。

时间如果回到20多年的1988年,回到10多年前的1999年,当马云站在杭州电子工学院的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时候,当马云在他的公寓房里不分昼夜,与一干跟着他做外贸的学生忙碌创业,他也许未必会想过有今天这样的日子。

教师是一份传道授业的职业,跟商人满世界兜售商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特别是在传统社会的统治结构下,老师处于“天地君亲师”的尊位,而商人则处于“农工仕商”的末流。深受传统影响的中国人,一般很难将“老师”与“首富”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但是所谓时代造就英雄,正是在这个创造、创新的年代,老师也能够修炼成为首富。毕竟,一个在精神世界传播精彩财富,一个在物质世界创造物质财富,两者有所相通之处。

像马云一样由教师转变为富翁的可不止他一人。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位教师出身的亿万富翁,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他们身上的什么特质,让他们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马云:让夜大班的学生凑了50万元,创办了阿里巴巴
创业前身份:杭州电子工学院教师

当年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带头人,被称为“数字英雄”的基本都是“海归”,惟有马云例外,如同在一群“海龟”中忽然出现了一只“土鳖”。

然而虽然不是海归,马云路演中的国际化风采可是让人“惊艳”不已。

几乎没有任何意外,阿里巴巴的首场路演以火爆开场——据说因参加者众多,路演现场的电梯要排队半小时才能乘上。热度从美国烧回中国,除了对阿里上市的期望,更多的人先被马云的疯狂英语惊呆了——阿里上市路演的宣传片里,马云亲自出镜全英文宣讲。“知道马云英语好,不知道英语那么好。”“再不怀疑当过英语老师的马云的口语了!”网友们纷纷膜拜。

马云 ,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马云对英语的狂热,从小便表现了出来。那时候马云的家就住在西湖边上,他一有空就往西湖边跑,一看到外国游客,就主动凑上去和人家练几句。他经常免费给老外当导游,骑一辆自行车载着他们满杭州城跑。“有时候连老外都以为这个小朋友是从欧美回来的小华侨。”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去了杭州电子工学院,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

讲台上的马云总是充满激情,让台下的人热血沸腾,并顺着他的方向思考。每当他讲课,许多班级便不用上课了,本来就不多的学生都跑去看马云“表演”,这种“表演”效果相当不错,基础极差的补习班学生,经过他一番调教,居然纷纷在课堂上满口洋文。马云今天为业界称道的绝佳口才,在公司推广中极富煽动力的演讲,正是在那段激情“表演”的岁月中练就的。当然,做老师给马云带来了之后从事外贸并追随他创业的学生。

马云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因此,很多人来请马云做翻译,马云做不过来,于1992年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为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1994年海博翻译社营收持平,1995年开始赚钱。海博翻译社赚钱之后,马云就没再管它,在八重心移到互联网上后就把它送给了其中一个入了股的学生。如今,海博翻译社依旧活着,而且业务也越做越大了。

1999年3月,马云经历了创办“中国黄页”、参与外经贸部网站建设两次创业失败后,回到杭州,开发阿里巴巴网站。阿里巴巴成立那天,马云发表了演说,他让参会的18个人(都是马云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老师时,夜大英语班的学生,被称为阿里的“十八罗汉”)拿出自己的存款,他们凑了50万元,作为最初投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而这种模式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他们每天16—18个小时野兽一般在马云家里疯狂工作,日夜不停的设计网页,讨论网页和构思,困了就席地而卧。直至逐渐为媒体、风险投资者关注,于1999年8月家接受了以高盛基金为主的500万美元投资、于2000年第一季度接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的投入,从而由横空出世、锋芒初露,到气贯长虹、势不可挡。

马云为完善整个电子商务体系,自2003年开始,先后创办了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妈妈、天猫、一淘网、阿里云等国内电子商务知名品牌,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元化的互联网业务,建立了领先的消费者电子商务、网上支付、B2B网上交易市场及云计算业务,积极开拓无线应用、手机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电视等领域。直到2014年,阿里巴巴成功在纽交所上市。

俞敏洪:坚忍不拔终于成为最有钱的老师
创业前身份:北京大学教师

俞敏洪,1962年出生,他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任外语系教师。

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能够留校绝不是因为成绩突出,而是公共英语发展迅猛,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因为大学毕业时,俞敏洪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

“估计当初他们都不会想到我能够把这个学校搞得这么大。”俞敏洪坦然地表示,到现在为止有些人还是多少有些忿忿不平——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俞敏洪办就不能被“原谅”,因为在同学眼里他是最没出息的人。

学生时代,俞敏洪不会吹拉弹唱,不会说普通话。用徐小平调侃的话形容:“我,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北大艺术团团长;俞敏洪?观众,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再什么也听不懂了!”老师的评语对于英语专业的俞敏洪而言,是极具打击的。

即使留校当了教师,由于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俞敏洪仍然难以出头:从留校4年后学校才给俞敏洪分了一间10平方米的宿舍,也能看出当时俞敏洪在北大教师中的地位。

由于受北大人文思潮的影响,虽然秉性不善跟人打交道,也有强烈的自卑感,但内心却总想融入北大主流。正因为这种心态的反差,锻造出了俞敏洪坚韧、刻苦、百折不挠的品性——为了能够改变自己在大学学英语却不会说、听不懂的尴尬,杜绝一切人情来往,一天十几个小时地狂听狂背;为了弥补自身人文知识上的差距,俞敏洪疯狂地买书、借书,为了限制俞敏洪买书,以至于俞敏洪的母亲威胁要断绝俞敏洪的伙食费……
后来结婚后,为了能过更好一点的生活,在外做英语培训工作。但因此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时是在1991年底,他即将迈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岭。

在创业之初,他经常一个人满大街贴招生广告。数九寒天,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都结成了冰。有时他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就掏出揣在怀里的二锅头抿上一口,然后继续把广告贴下去,“实际上,身体上的痛苦还能够忍受,但精神上的挫折却几乎让我丧失信心”。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商业的认识往往是两眼一抹黑,而且当时的市场环境也远不如今天规范,办企业,求生存,图发展,就意味着必须要跟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对于直接从北大象牙塔走出来,社会经验基本为零的俞敏洪来说,这无疑是一堵迈不过的墙。“这个阶段对我的最大挑战是,我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了,我马上发现面临好多我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当我们面对这些公务员的时候,我就不知所措。我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但我很难知道这些公务员心里在想什么,以及他们需要我做什么。”与各种职能部门打交道的过程和办学是两码事,曾经让俞敏洪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

无奈之下,俞敏洪骨子里那种坚韧的品性又开始发挥作用,不擅于跟陌生人打交道,不擅于跟社会打交道,不擅于跟官场打交道,自己就硬着头皮学……竞争依然在继续,非正当的手段却没有了,俞敏洪顺利地让新东方闯过了生存的“鬼门关”,发展越来越好。

截止2014年5月,新东方已经在全国50座城市设立了56所学校、31家书店以及703家学习中心。自成立以来,新东方累计面授学员2000万人次。

一路走过来的俞敏洪,成功前经历过很多挫折,包括考大学、出国,包括新东方上市前内部一些矛盾等等,但他没有停下,最后超越了许多人,走上巅峰。是性格还是其他因素?

俞敏洪自己给出了答案:性格决定命运!俞敏洪说:应该说我个人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比如,我性格中有些坚忍不拔的成分,做事情非要把事情做得相对好,不会随便放弃。

郭广昌:商人的哲学家风范
创业前身份:复旦大学教师

1992年,郭广昌辞去复旦大学团委的“铁饭碗”,开始了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做问卷调查的创业生活,当时的他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可以成为登上福布斯财富榜的最年轻的中国富豪。

许多人认为,郭广昌是一个稳健谨慎的决策者,这与他大学教师的经历,尤其是哲学系的背景多少有点关联—郭广昌的资本运作理念似乎也透着三分哲学味。

上初中时,他就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从此便更加着迷哲学这回事,当时学校还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有很多记载浙商历史和打拼经历的史料,郭广昌往往在图书室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对浙商的故事更是熟记于心,也许,正是这些书在他心中种下了对商战智慧的热爱。

1985年,郭广昌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后来郭广昌说,学习哲学有三种人,一种是进不去;一种是进去了出不来,迷失在完美主义里;还有一种是进得去也出得来,这是最高明的。他谦虚地说自己大概是属于进不去那种。实际上,他看起来更应当属于第三种。

在毕业之前,郭广昌意识到,单纯的哲学讨论并不能改变社会。他留校当了团委的老师,认识了同事梁信军。他告诉梁信军,他打算出国,并借好了钱,准备去办签证。

但命运之手又一次让他既定的轨道改变。1992年,邓小平南巡,民营经济的地位受到肯定。此时,郭广昌敏锐地捕捉到中国社会将发生的变化,便决定留在国内。郭广昌就此下海了。
那一年他与梁信军等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注册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开始做起了咨询生意。在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诞生的这家咨询公司,就是复星最早的雏形,当时,公司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台386电脑。为了跑业务,郭广昌不得不经常骑着一辆28寸大横梁自行车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不过,也就是在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通过为元祖、太阳神、乐凯胶卷等公司做市场调查报告,到年底,公司的账目上就存了整整100万元。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公司的业务重点,也逐渐转向以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现代生物医药。随后,也正是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问世,为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

虽然事后他曾经多次引用《围城》里的那句话,说学哲学等于跟没学差不多,但哲学带给郭广昌的,是思维方式的革命,这样长于思辨的思维,也成为整个复星集团的灵魂以及驱动内核,让复兴不断地取得发展与成功。

如今,他创建的复星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中涌现出的代表企业之一。从其3.8万元创业资本、从事国内市场调查业务起家,到现在发展成一个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大型投资集团,管理资产超1500亿元。在2012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广昌以24亿美元的资产,位列521位。

刘永好:深悟教师的价值,就是应该时刻把自己当学生
创业前身份: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老师

生于1951年9月,创立了希望集团,并参股中国民生银行,现任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省电大毕业,刘永好被分配到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教书。1982年,刘永好放弃了每日与粉笔、黑板打交道的教师职业,跟着几个哥哥一起创业。刘永好这样解释当年的动机:“1982年下海前,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当时不敢奢望挣多少钱,只是想怎么做都会比我当时每月38元的收入高吧。”

然而教师这份职业对刘永好的影响无疑使巨大的,已从事教师职业4年之久的刘永好深深悟得作为教师的价值,那就是人应该时刻把自己当成学生,去学习新知识,人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学习伴随着刘永好的一生。刘永好以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别人打高尔夫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无论与人谈话还是接受采访,他都可能由于对方一句话很有道理而取出随身带的笔和本子立即记录下来。“肯学习实在是我们整个家族的一个共性,无论到哪里去,坐飞机、坐车,只要有闲暇时间,我们几乎都是在读书看报,天天晚上我们都会拿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看书学习。”实际上,学习也是这个知识分子家庭传承下来的良好习惯。“我的母亲是位乡村教师,她平生总是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她也一直在学习,直到去世。”

创业后,在左邻右舍鄙夷不屑的议论声当中,刘永好和兄弟们在自家的阳台上养起了鹌鹑。

刚下海时,当过教师的刘永好甚至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怕他们为老师感到惭愧。下海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阳台养鹌鹑,鹌鹑越养越多,下的蛋也越来越多。天天放工回家,刘永好就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偶然碰到自己的学生,难免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当然,这只是刘永好创业之初很短一段时间的困惑,伴随着创业所带来的新挑战、新挫折和新激情,他逐步实现了自身的角色转变。

大学生出身,四兄弟专业各有所长,抱团养小小的鹌鹑,“高射炮打蚊子”的效果自然不一样。无论学到什么最新的技术,哪怕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他们也愿意尝试。不久之后,他们开始用电子计算机调配饲料和育种选样,并且摸索出一条经济实用的生态循环饲养法:用鹌鹑粪养猪、猪粪养鱼、鱼粪养鹌鹑,使得鹌鹑蛋的成本降低到和鸡蛋差不多。到了1986年,育新良种场已经年产鹌鹑15万只,鹌鹑蛋不仅贩卖到国内各个城市,而且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鹌鹑大王和世界鹌鹑蛋大王。

如今,他与几个哥哥创建的新希望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是中国农牧业企业的领军者现新希望集团有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地产与基础设施、金融与投资四大产业集群,集团从创业初期的单一饲料产业,逐步向上、下游延伸,成为集农、工、贸、科一体化发展的大型农牧业民营集团企业。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9-29 07:16 , Processed in 0.09418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