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299|回复: 0

[习题] 2015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测试卷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 16: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始于(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2.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A.讲义
B.提纲
C.教学参考书
D.教科书
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  )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思想性
6.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7.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  )中。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主主义与教育》
8.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0.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
A.课文
B.习题
C.目录
D.图表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1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条件
B.前提
C.任务
D.途径
13.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4.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15.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1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因素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17.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18.由于影响课程计划的因素有许多,因此,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9.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20.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21.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22.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
23.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24.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5.《学记》强调“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26.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洛克与裴斯泰洛齐
B.洛克与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与斯宾塞
D.洛克与斯宾塞
27.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28.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  )时期能够实现。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9.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30.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
A.人一人关系
B.人一物关系
C.授一受关系
D.朋友关系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育多元化的基本内容有(  )。
A.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B.管理模式的多元化
C.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D.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E.学校类型的多元化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
A.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C.是否确立重点中学
D.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E.师生如何交往
3.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社会价值取向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学生的学习目标
E.教师的教学目标
4.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经历了(  )阶段。
A.感知运算水平
B.前运算水平
C.具体运算水平
D.形式运算水平
E.形象运算水平
5.国家为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
A.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的教育机会
B.关注贫困生,设立帮困基金
C.关注残疾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
D.实施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制度
E.限制体罚学生
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A.教学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E.教学方法
7.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  )。
A.上课
B.作业
C.练习
D.辅导
E.课外活动
8.备课的内容包括(  )。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收集参考资料
D.制作直观教具
E.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9.德育的形式有(  )。
A.家庭德育
B.学校德育
C.区域德育
D.社会德育
E.民族德育
10.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  )。
A.耐心周到
B.过分挑剔
C.主观偏心
D.有责任心
E.有幽默感
11.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将课分为(  )。
A.新授课
B.巩固课
C.技能课
D.检查课
E.练习课
1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互补性
13.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E.教育性质
14.我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的要素有(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必须体格达标
15.泰勒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6.探究研讨法突出的教学特点表现在(  )。
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
B.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C.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D.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E.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17.校园文化可细分为(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文化
C.学校精神文化
D.教职工文化
E.非物质文化
18.锻炼法的方式有(  )。
A.练习
B.制度
C.委托任务
D.组织活动
E.托物言志
19.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  )阶段。
A.初识
B.组建
C.形成
D.发展
E.解体
2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实现。
A.提高人的修养
B.促进社会变革
C.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D.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E.延续文化的发展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班级管理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  )
2.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之后进行的疏导和治疗活动。 (  )
3.“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人格上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
4.教育是人类社会和动物界共有的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  )
5.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
6.遗传素质可以决定人的发展。 (  )
7.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彼此相关,可以互相代替。 (  )
8.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可以看学生的日记、拆学生的信件。 (  )
9.课程论侧重于研究“怎么教”的问题。 (  )
10.谈话法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  )
11.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任务质量为中心的管理。 (  )
12.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  )
13.备课就是写教案。 (  )
14.教学方法是教师上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  )
15.学生因知识经验的贫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
1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  )
17.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凯洛夫。 (  )
18.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教育可以决定政治经济的变革。 (  )
19.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  )
20.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虽然不同,但教育目的是相同的。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这诸多的恩惠中,让人感受最直接、最深切、最强烈的首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无论如何回报,也难以答谢其深恩厚爱于万一。
1.家庭教育具有什么特点?(  )
A.早期性
B.感染性
C.针对性
D.及时性
2.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A.学校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学校教育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C.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D.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  )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多样性
D.创造性
4.感恩教育是当代社会热点,对于感恩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恩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
B.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
C.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就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D.学会感恩首先应学会知恩
(二)
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
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 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
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1.结合案例,比较中国、日本、美国的教学方式,哪种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不知道
2.现代教学观倡导(  )。
A.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B.教学过程是课程生成的过程
C.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
D.教学应强调机械训练
3.案例中,美国老师等学生吃掉苹果后,才让学生画苹果,那么在画苹果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最多的是(  )。
A.再造想象
B.思维
C.感觉
D.知觉
4.美术课属于(  )课程。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一、单选题
1.B 【解析】赫尔巴特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科学的教育学著作。
2.B 【解析】机体某一部分的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3.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对教师资格制度作出的明确规定。
4.D 【解析】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因此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5.B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启发的一种有效形式。
6.A 【解析】斯宾塞首先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领域,此后“课程”一词就成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7.D 【解析】略。
8.B 【解析】生理成熟的标志是具有生殖能力。
9.C 【解析】教师肩负传递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
10.A 【解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11.B 【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12.A 【解析】没有个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性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13.A 【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14.A 【解析】泰勒于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第一次提出了课程评价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步骤。
15.D 【解析】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最突出的作用在于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16.D 【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17.A 【解析】教师对教育事业是否热爱,集中表现在他对学生的态度上。
18.C 【解析】这种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全面。
19.B 【解析】通过问答形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是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法。
20.B 【解析】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21.A 【解析】心理成熟的标志是自我意识的形成。
22.C 【解析】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23.C 【解析】题干所指是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24.D 【解析】教学是师生的一个互动过程,所以选D。
25.A 【解析】题干是《学记》中对循序渐进原则的具体表述。
26.C 【解析】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与斯宾塞。
27.D 【解析】题干阐明的是演示法的内涵。
28.D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9.C 【解析】教育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对人的身心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因此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30.A 【解析】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际关系,即人—人关系。

二、多选题
1.ABCD 【解析】教育多元化的表现很多,.具体为目标多元、模式多元、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多元等。
2.APCD 【解析】师生如何交往与题干的问题无关。
3.ACE 【解析】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4.ABCD 【解析】这四项是皮亚杰认知发生论的四个阶段。
5.ABCD 【解析】国家在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另外,相关法律规定不允许体罚学生。
6.BCD 【解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构成课程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文件。
7.APCD 【解析】课外活动不属于教学活动,它与教学活动是并列关系。
8.ABE 【解析】备课应做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9.ABD 【解析】德育的主要形式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10.ADE 【解析】主观偏心、过分挑剔属于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
11.ABCD 【解析】练习课是以教学方法为依据划分的。
12.ABCDE 【解析】这五项都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3.ABCD 【解析】教育性质是教育目的反映的内容,它不能制约教育目的。
14.BCD 【解析】《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15.BCDE 【解析】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共同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16.ACDE 【解析】B项与题意不符。
17.ABC 【解析】按不同层次和标准可将校园文化分为这三种类型。
18.ABCD 【解析】托物言志是陶冶法的方式。
19.BCD 【解析】班集体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了组建、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
20.CD 【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而实现的。


三、判断题
1.√ 【解析】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关系。
2.× 【解析】出现心理障碍或疾病之后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为时过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发生。
3.× 【解析】师生之间不是对话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
4.× 【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有的只是本能。
5.× 【解析】教育的领导权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6.× 【解析】遗传素质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7.× 【解析】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彼此相关的,但不能互相代替,因为它们不属于同一个层次。
8.× 【解析】学生有隐私权,教师不得侵犯。
9.× 【解析】课程论侧重于研究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学论研究的问题。
10.× 【解析】问答是谈话的常规方式,但不是全部方式。
11.× 【解析】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12.√ 【解析】因为学生的实际状况不同,所以在德育工作中,应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作为突破口。
13.× 【解析】写教案是在对教材、学生、教法掌握之后,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教法要求, 对整个教学的一个整体设计,因此它是备课的一项工作,但不是全部。
14.× 【解析】教学方法不只是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15.X 【解析】学生有向师性和依赖性,但他们对教师的教育并不是完全盲从,他们有主观能动性,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6.√ 【解析】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17.× 【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巴班斯基。
18.× 【解析】无论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多么巨大的影响,它都不能凌驾于政治经济制度之上去发挥作用。
19.× 【解析】题干所阐述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20.× 【解析】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要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目的。

四、情景题
(一)
1.ABCD 【解析】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感染性、权威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2.CD 【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
3.B 【解析】题干所述是指教育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此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4.ABD 【解析】感恩教育不仅包括对家长的感恩,还包括对学校教师和社会力量的感恩。
(二)
1.C 【解析】美国的教学方式更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AB 【解析】现代教学观包括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课程开发与创新的过程,教学要重过程而非重结论。
3.A 【解析】美国学生只能借助头脑中记忆表象重组加工之后形成的新形象来画苹果。
4.A 【解析】分科课程是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所组成的课程,美术课就属于分科课程。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2 20:21 , Processed in 0.14994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