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69|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资料汇总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9 16: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二章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国外的是: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
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国外的是:洛克、华生。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教育、环境。
个体身心发展的的规律有:阶段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12岁~15岁左右,儿童身心巨变时期被称为“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
“帮助少年起飞”指的是初中阶段的教育任务。

【本章简答、论述】

教与政治的关系(制)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促)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与生产力的关系(制)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1.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4.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是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新科技革命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1.教学形式个别化2.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受到关注3.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1.重传统重权威的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2.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的影响3.重忠孝的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学生观的影响

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这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1.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2.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要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3.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有相应的教育4.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章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1902年颁布了“壬寅学制”中国第一个学制(未实行)。沿袭了日本的学制。
1904年颁布了“癸卯学制”(实行)。沿袭了日本的学制。
1912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
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或新学制”以美国学制未蓝本。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学制的建立。

【本章简答、论述】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的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义务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4-19 12:18 , Processed in 0.14528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