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47|回复: 0

[习题]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练习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0 14: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
   A、奥苏贝尔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2、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而稳定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3、做笔记属于(     )
   A、组织策略          B、复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5、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6、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     )
   A、布鲁纳    B、加涅    C、罗森塔尔    D、波斯纳
7、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8、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接受学习
9、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谁犯错的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     )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个案分析法    D、文献研究法
10、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 (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11、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12、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1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14、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5、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16、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17、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1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属于(     )
   A、罗森塔尔效应           B、晕轮效应         
   C、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D、高原现象
19、程序性知识主要以(     )进行表征
   A、产生式    B、命题     C、命题网络    D、信号
20、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参考答案


1.A【解析】奥苏贝尔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D【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努力属于内部、可控、不稳定的因素。

3.D【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方法有,运用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

4.A【解析】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同时还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属于顺向正迁移。

5.A【解析】认知內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多半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

6.C【解析】罗森塔尔等人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7.D【解析】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8.D【解析】奥苏伯尔主张接受学习,他认为接受学习必须按“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进行,接受学习的目的是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9.B【解析】皮亚杰根据所要研究的道德现象,设计编拟一些包含道德价值的对偶故事,组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要求儿童辨认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中的评价中去查明他们的道德观念,这种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或间接故事法。

10.C【解析】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的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正强化。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的操作反应后,如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而撤消正强化物和呈现负强化物都会导致反应概率下降,是对操作行为进行惩罚的过程。因此答案是C。

11.D【解析】在少年期社会自我基本成熟。

12.D【解析】青年初期是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13.A【解析】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4.C【解析】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5.A【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16.C【解析】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17.B【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正迁移。

18.D【解析】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19.A【解析】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

20.D【解析】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9 22:03 , Processed in 0.08547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