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10|回复: 0

2015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预测题及答案(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4 11: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  )及其以上学历。

  A.本科毕业

  B.专科毕业

  C.研究生毕业

  D.双学士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B【解析l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义务教育条例》属于(  )。

  A.自主性的地方教育法规

  B.执行性、补充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参考答案:B

  3 宋张择端的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

  A.《人物龙凤帛画》

  B.《洛神赋图卷》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D【解析】北宋张择端的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4 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

  A.给予撤销

  B.宣告中止

  C.永远丧失

  D.公告无效

  参考答案:A

  5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是(  )。

  A.记叙文

  B.说明文

  C.议论文

  D.应用文

  参考答案:B

  6 三国时期,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江陵之战

  参考答案:A

  7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不包括(  )。

  A.《仲夏夜之梦》

  B.《第十二夜》

  C.《亨利八世》

  D.《皆大欢喜》

  参考答案:C

  8 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不包括(  )。

  A.《童年》

  B.《在人间》

  C.《少年》

  D.《我的大学》

  参考答案:C

  9 教育应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教育首先是教人先做人,所以应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的中国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  )。

  A.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B.依循规律,尊重差异

  C.激发兴趣,鼓励创新

  D.自主探索,适应社会

  参考答案:A

  10 最早提出教师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赞可夫

  参考答案:C

1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C【解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12 泛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的一切方面。这种教育指的是(  )。

  A.素质教育

  B.回归教育

  C.应试教育

  D.终身教育

  参考答案:D

  13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负责责令改正的部门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B.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

  C.当地人民政府

  D.国务院

  参考答案:B

  14 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法律法规出自(  )。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师法》

  参考答案:B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些具体内容,其中不包括(  )。

  A.推荐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B.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C.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D.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参考答案:D

  16 中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农书是(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茶经》

  参考答案:C

  17 殷老师特别喜欢学习,不仅上班的时候积极听老教师的课,而且在业余时问自修研究生课程,还潜心研究教学法。她虽然很年轻,但是已经连续三年当选教学能手了。这体现了殷老师(  )。

  A.关爱学生

  B.专注自身学习,将来能考研究生

  C.有终身学习理念

  D.志存高远,乐于奉献

  参考答案:C

  18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个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不要在意失去,失去的已不属于自己

  B.只要我们有积极进取的心态,遗憾也会变得可爱

  C.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

  D.智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参考答案:D

  19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是(  )。

  A.说明文

  B.议论文

  C.记叙文

  D.应用文

  参考答案:C

  20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文艺复兴“文学三杰”的是(  )。

  A.达•芬奇

  B.薄伽丘

  C.彼得拉克

  D.但丁

  参考答案:A

21 杯酒释兵权讲述的是某位历史人物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人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在一次酒宴中威逼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的故事。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刘邦

  B.曹操

  C.杨广

  D.赵匡胤

  参考答案:D

  22 基因疗法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科学家发现,遗传密码对一切生物都是通用的,他们想到利用对人体无害的逆转录病毒充当载体,把正常基因输送到人体内。这个过程是先从患者身上取下一些细胞,然后把正常基因嫁接到病毒上,再让这些病毒去感染取出的人体细胞,让它们把正常基因插入细胞的染色体中,这样人体细胞就能够获得正常的基因,来取代原有的异常基因。把这些修复好的细胞培养、繁殖到一定数量后送回患者体内,这些细胞就会发挥“医生”的功能治好疾病。对“基因疗法”理解正确的是(  )。

  A.基因疗法无须服用药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B.基因疗法需要把正常基因嫁接到待修复细胞中的病毒上

  C.基因疗法需要以病毒为载体,这种病毒对人体无害

  D.基因疗法将在医学领域获得大规模的应用

  参考答案:C

  23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辽沈战役一淮海战役一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一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C.淮海战役一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一辽沈战役

  参考答案:A

  24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参考答案:A

  25 将教师成长阶段划分为“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和“自我更新关注”五个阶段的学者是(  )。

  A.邵宝祥

  B.傅道春

  C.叶澜

  D.王铁军

  参考答案:C

  26 使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

  A.《太阳照常升起》

  B.《永别了,武器》

  C.《老人与海》

  D.《丧钟为谁而鸣》

  参考答案:C

  27 现行《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该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  )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A.当地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D

  28 太学最早兴起于(  )。

  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参考答案:C

  29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的诗体是(  )。

  A.叙事诗

  B.咏景诗

  C.山水田园诗

  D.咏物诗

  参考答案: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中学初一学生黄某,其家长是收废品的,一天来上课时脖子没有洗干净。在上数学课时,老师发现了黄某的脖子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的学生要讲卫生,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让你那收破烂的父母把你的脖子洗净。”老师的这种做法给张华的心灵造成了极大伤害,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老师的数学课时,黄某就感到似乎大家都在盯着他的脖子,同时想起老师说的“让你那收破烂的父母把你的脖子洗净”,感到抬不起头。这种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数学课考试成绩很差,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黄某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领导知道这件事后同意了。后来,黄某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地提高。

  问题:

  (1)老师的做法是否合法?违背了哪些相关法律条文?

  (2)教师应该如何依法执教?

  参考解析:

  (1)违法。

  违反的教育法律法规条文如下: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应该关心、爱护学生。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上述材料中的老师没有尊重黄某的人格尊严,在全班人面前歧视黄某,给其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没有尽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责任。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让你那收破烂的父母把你的脖子洗净”侮辱了黄某的人格,伤害了黄某的尊严。

  (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教师应该:

  ①关心、热爱学生;

  ②尊重学生人格而不能侮辱学生人格;

  ③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理,而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佳佳在班上很优秀,成绩名列前茅,但她请假次数太多,班主任老师与家长联系,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原因。其实佳佳就是不想上学。她烦躁敏感,经不起一点刺激,情绪变化很大,一点小事就会引起她的强烈反应,很容易落泪。同学们不容易接近她,班主任老师安排几个性格活泼的同学刻意接近她,但效果不佳,渐渐地同学们都疏远了她。

  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和佳佳进行了愉快的谈话,谈到她的母亲,她说母亲爱她,对她期望很高,只是她从小就不了解母亲,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母亲满意。母亲对她要求很严,功课好了还要好,但再好也得不到嘉许。通过谈话,班主任老师找到了佳佳偏激行为的原因:遗传基因加上母亲平时的行为模式,造就了今天的佳佳。老师深知,要改变她的母亲是不太可能的,只有改变年轻的佳佳。

  班主任老师要为佳佳积压已久的消极情绪找一个出口,找一个了无痕迹、不至造成伤害的出口,就像用小地震释放能量,以减少产生大地震的可能。老师根据这个原理,不再给佳佳说教了,因为说教在这种情况下毫无作用。老师推荐了一些推理小说给佳佳看,然后和她一起讨论书中人物的个性,哪种个性的人受人喜爱,哪种个性的人惹人讨厌,什么样的人容易上当受骗,什么样的人会害人。这类书看多了,佳佳脑子里装满形形色色性格的人,易怒的、深沉的、阴险的、偏激的、善良的、多变的。然后老师和她一起到现实生活中去找,看有没有类似的人。佳佳竟然发现自己就是那种多变的、易怒的、不招人喜欢的人。她开始讨厌自己的个性,她努力去改变自己。

  经过一段时间,佳佳变得可爱多了。她替自己躁郁的个性找到了最佳的出口,就是以了解别人来反省自己、改变自己。她从了解别人中悟出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分析人性产生了莫大的兴趣,甚至将来准备要读心理辅导系。

  佳佳的改变,最高兴的就是她的班主任。一位有爱心的老师,改变了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老师真的很伟大!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解析:

  (1)这位教师表现良好的职业道德。

  (2)这位老师爱岗敬业,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并认真地辅导学生佳佳。

  (3)这位老师关爱学生。老师尊重佳佳,为了她的成长付出了各种努力。

  (4)这位老师崇尚科学,终身学习,潜心钻研业务,为辅导佳佳寻找心理学的依据。

  (5)这位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最终使佳佳成为一个可爱的人。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校八年级有位叫诚诚的同学,经常迟到、旷课,并且经常与同学打架,学习成绩也不好,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和他谈话,仍不见好转,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于老师都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诚诚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跑步速度飞快,在校运会上,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荣誉。除此以外,他画画特别好,足球踢得也很好。

  问题:

  请你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如何对待像诚诚这样的学生。

  参考解析:

  (1)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既是教育对象又是主体、独立的人、完整的人、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学生成绩只有进步地快慢之分,而无优劣之分,现在成绩或品质不良不等于永远不良。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对象,都能成为优秀学生。

  (2)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所以,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全面(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热爱、理解、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3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一位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家……而父亲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来又常常看书。

  爱子心切的母亲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参考样例】

  榜样的力量

  一位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他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家。她觉得儿子都是她在教育,而孩子的父亲却从不管教儿子。

  这则材料中讲到,孩子的父亲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来就常常看书,在母亲的眼里,父亲只顾他的公事和看书,却不曾管教过儿子。其实她不知道,父亲的做法表面上看是任其儿子放任自流,其实他每天都在做儿子的榜样。父亲每天晚上回来看书,就是教育儿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所以说,学习要以身作则,只要自己拿出热爱学习的榜样,在儿子面前营造出学习的氛围,儿子还能不学好吗?

  在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年纪尚幼之时,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习曾多次搬家。起初,他们搬到了一家卖猪肉的隔壁。每天与卖猪肉的为邻居,孟子经常跑去看老板做生意,久而久之,便没有心思读书了。于是,孟母再次搬家。然而这次的邻居是做送葬的花圈生意的,经常有人到邻居家哭丧买花圈,孟子于是也跟着学了起来。孟母没有办法,决定再一次搬家。这次她们搬到了一家私塾的边上。从此以后,孟子每天跑到邻居家外面听先生们讲课,久而久之,他的学问开始见长,后来就成了赫赫有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

  大教育家孔子有一个得意门生,叫做曾子。有一天,曾子要和他的妻子上集市赶集,他的儿子也吵闹着说要跟去。曾子妻子就跟儿子说只要儿子听话,他们回家后就杀猪给他吃。曾子夫妇回来后,曾子果然讲信用地抓起一只小猪宰了,煮了猪肉给儿子吃。妻子不解,解释说自己只是骗骗小孩子的,曾子却回答说,答应的事情就要讲信用,如果这次欺骗儿子,下次他就不相信你了。由此可见,做好表率,讲究诚信,是教育孩子的基本要求。反观现实生活,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家长对子女普遍都是溺爱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一般只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用做。而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小孩大多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承受不住一点打击。相较而言,在一些农村落后地区,由于生活、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育条件艰苦,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孩子的处境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所受的教育方式大多是简单粗暴的“打”。家长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打”能帮助孩子成才。在这些地方,只要孩子不好好学习或是调皮捣蛋,家长就是简单地打,不问青红皂白。而这样的家庭环境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而这些创伤和苦痛往往深深根植于他们心中,使他们成年后性格上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缺陷。

  榜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儿童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毫无主见地溺爱行为,还是手拿棒子的霸道家长,都不能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而作为孩子的启蒙导师和人生道路上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家长要担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改正不良的行为方式和教育手段,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会做好榜样。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3 23:46 , Processed in 0.08893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