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777|回复: 0

[地理] 教师招聘高中地理简答题资料——地理界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9 10: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 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

①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②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③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⑵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⑶ 地势界线:

①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⑷ 地形区界线: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 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

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 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

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 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

⑸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

⑹ 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⑺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⑻ 水系分界线:

①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

②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南岭

③ 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⑼ 年太阳辐射量线

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十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新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太阳辐射弱。
⑽ 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

① 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稀。

②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③ 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

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在北方的分界线也可以以大兴安岭及长城为界,大兴安岭以东及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耕作业为主,大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⑾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2 16:16 , Processed in 0.11293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