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77|回复: 0

《小学综合素质》精选试题练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0 14: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 现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和施行的时间分别是(  )。
A.  1995年3月18日和1995年9月1日
B.  1993年10月31日和1994年1月1日
C.  1995年12月12日和1995年12月12日
D.  1999年6月28日和1999年11月1 日
参考答案: D

2 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你当老师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能服你呢?”落款是:“让你最讨厌,等待你处罚的学生。”这时,老师最合适的做法是(  )。
A.  宣读字条的内容,并向学生说明老师的良苦用心
B.  看完字条,一笑了之,并把字条收好,开始上课
C.  看完字条后,稍作停顿,然后开始严厉批评学生
D.  宣读字条内容,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醒
参考答案: D

3 王老师大学毕业后自愿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应该依法对王老师(  )。
A.  给予补贴
B.  予以表彰
C.  进行奖励
D.  提高津贴
参考答案: A

4 刘老师家庭负担重,老人要看病,孩子要读书,于是用假名在培训机构上课,挣钱补贴生活。这种行为(  )。
A.  不可以,可能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B.  可以,刘老师可以在业余时间做任何事
C.  可以,培训机构聘任刘老师做老师,不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D.  不可以,刘老师的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
参考答案: D

5 根据我国《教师法》有关规定,“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与“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其教师将(  )。
A.  给予撤销
B.  宣告中止
C.  永远丧失
D.  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参考答案: D

6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是(  )。
A.  米开朗琪罗
B.  达?芬奇
C.  拉斐尔
D.  贝尼尼
参考答案: D

7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是(  )。
A.  社会精神文化
B.  社会经济基础
C.  社会上层建筑
D.  社会政治关系
参考答案: B

8 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条例》共(  )。
A.  9章43条
B.  10章84条
C.  8章63条
D.  7章23条
参考答案: D

9 人们常说:“做老师的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句话提示教师要(  )。
A.  拓宽知识视野
B.  进行换位思考
C.  淡化教师角色
D.  消除刻板效应
参考答案: B

10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  示范性
B.  复杂性
C.  创造性
D.  劳动方式个体性
参考答案: A

11 作为中小学老师,经常会碰到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的情况。面对这些礼物,老师的正确选择是(  )。
A.  教师节时可以接受
B.  学生自己做的可以收
C.  不能在公共场所收
D.  任何礼物都不能收
参考答案: D

12 有人建议邢老师对违纪学生进行罚款,邢老师拒绝了该建议。这种行为体现了邢老师(  )。
A.  乐于奉献
B.  因材施教
C.  依法执教
D.  廉洁从教
参考答案: C

13 在我国,最早提出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荀子
参考答案: A

14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基本特性的是(  )。
A.  国家强制性
B.  免费(义务)性
C.  公益普遍性
D.  个体自主性
参考答案: D

15 某中学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操作细则,并明确公布了奖罚措施,以保证教师们能够依法执教,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这种做法在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上属于(  )。
A.  他律
B.  自律
C.  自省
D.  慎独
参考答案: A

1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  )。
A.  爱国守法
B.  爱岗敬业
C.  关爱学生
D.  终身学习
参考答案: B

17 中国传统的文学大家,其文章与人格必是始终如一,珠联璧合,无懈可击的,才可称为“大家”。其人生不仅要与大群人生合二为一,而且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才能与中国文化精神中“以人为本”及“天人合一”思想相映照。这是古典中国的文学大统,然而已被中国当代文学遗忘得一千二净。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
A.  古典中国文学的大统思想
B.  中国古今文学之大不同
C.  中国当代文学缺乏大统思想
D.  何为中国传统的文学大家
参考答案: C

18 “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  )。
A.  世袭制
B.  奴隶制
C.  禅让制
D.  分封制
参考答案: D

19 教师既要当好“经师”,又要当好“人师”。这就是要求教师坚持(  )。
A.  为人师表
B.  爱岗敬业
C.  教书育人
D.  甘为人梯
参考答案: C

20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不包括(  )。
A.  《家》
B.  《春》
C.  《春蚕》
D.  《秋》
参考答案: C

21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表明,我们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所以迫切地需要这样的奖项来让大家接触文学。这其实和每年我们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相类似,这种关注正是说明,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越来越陌生。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公众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
B.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前所未有
C.  公众对于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高
D.  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缺乏了解
参考答案: D

22 董老师上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是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是点名提问时却总能答对,董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  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B.  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言
C.  启发小明多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D.  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参考答案: C

2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B.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
C.  被刘知几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学性。相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参考答案: B

24 随着石油的不断涨价,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甘蔗、甜菜、木薯发酵成酒精,替代石油。这种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比如,巴西已经将几十万辆汽车改装为使用“乙醇汽油”或酒精作为燃料,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
A.  燃油涨价影响汽车业
B.  酒精完全可替代汽油
C.  可以将植物制成酒精
D.  巴西的污染非常严重
参考答案: C

25 太学最早兴办于(  )。
A.  春秋
B.  秦朝
C.  西汉
D.  隋朝
参考答案: C

26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  )。
A.  监护、教育、管教
B.  教育、感化、挽救
C.  教育、管教、挽救
D.  教育、监护、感化
参考答案: B

2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的责任人是(  )。
A.  当地地方政府
B.  儿童、少年本人
C.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D.  户籍所在地的学校
参考答案: C

28 除了中国之外,没有哪个国家会把英语强调到比本国语言还重要的程度。这绝对令人悲哀。语言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的背后是实力,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是英美体系获胜的结果。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软实力不够,语言文化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自信心不足,故而才有对英语的崇拜;对英语的崇拜,实际上是对本民族文化不自信的体现。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应加快文化的发展步伐,使其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
B.  应破除对英语的盲目崇拜,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C.  目前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是不正常的,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
D.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必须重视对本国语言的保护
参考答案: B

29 威客模式是指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产生经济价值。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威客模式的是(  )。
A.  某IT技术人员用业余时间开了一个小公司,主要在网络上远程帮助他人修理电脑
B.  某大学毕业生在一个82C网站上开了一家服装店,运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使网店很快就开始盈利
C.  某摄影师个人网站上的摄影作品吸引了大批网友浏览、转发,后来该摄影师依靠该网站上发布摄影器材广告带来了大量收入
D.  某高校学生建立的免费回答中小学生学习问题的公益网站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当地一家教育机构出资赞助扩大这个网站的规模,以帮助更多的学生
参考答案: A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4 00:24 , Processed in 0.08980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