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968|回复: 0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6 1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的创办人是( )。
A.黄炎培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梁漱溟
2.
卢梭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唯一的书是( )。
A.《格林童话》
B.《鲁滨孙漂流记》
C.《麦田里的守望者》
D.《安徒生童话》
3.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 )岁左右,处于前运算阶段。
A.2
B.2—7
C.7—12
D.12
4.
幼儿记忆的特点是( )。
A.无意记忆占优势
B.比较精确
C.意义的理解记忆
D.有意记忆为主
5.
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大大落后于空间知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时间比较具体
B.时间比较抽象
C.时间比较笼统
D.时间比较系统
6.
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利用了( )。
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
D.无意识记
7.
活动性原则源自于( )的“做中学”。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培尔
D.杜威
8.
幼儿园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 )的控制 之下。
A.教育者
B.家长
C.园长
D.社会
9.
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所需要的热量有10%—15%来源于( )。
A.脂类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维生素
10.( )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l00多种酶的组成成分,与蛋白质的合成、激素的
代谢、免疫功能的成熟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A.钙
B.铁
C.锌
D.碘,
11.青青听妈妈说:“听那孩子小嘴多甜!”青青问:“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青青( )。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纯洁性
D.思维的表面性
12.幼儿园课程以( )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A.教师讲授
B.幼儿自学
C.幼儿的间接经验
D.幼儿的直接经验
13.课程的基本要素是(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
B.课程内容、课程要求、课程评价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D.课程方法、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14.( )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幼儿在疲劳受凉后容易发病。
A.急性扁桃体炎
B.肺炎
C.缺铁性贫血
D.猩红热
15.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于( )。
A.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B.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C.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D.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16.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以及( )。
A.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B.幼儿园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C.幼儿园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
D.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照看
17.( )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A.观察
B.思考
C.倾听
D.分析
18.幼儿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
A.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情况
B.卫生保健工作
C.环境创设工作
D.安全工作
19.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 )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幼儿的特长
B.幼儿的智力
C.幼儿的社会性
D.幼儿的能力
20.( )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影响。
A.顺向迁移
B.水平迁移
C.正迁移
D.垂直迁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艺术教育韵要求。
2. 简述如何做好师幼互动。
3. 简述桑代克学习定律的内容。
4.
简述幼儿气质包括哪些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
5. 幼儿园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具有哪些作用?
6.
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论述埃里克森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理论对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作用。
2.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思维进行培养?

五、活动设计题(15分)
以“变化”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陶行知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一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
2.
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卢梭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唯一的书是《鲁滨孙漂流记》。
3.
B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儿童在27岁左右,处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似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
4.
A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幼儿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记得快忘得也快,精确性差。
5.
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略
6.
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幼儿识记的特点是无意识记占优势,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7.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强调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现代教育中的活动性原则就源自他的这一思想。
8.
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幼儿园环境具有可控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教师精心的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9.
B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幼儿园生活指导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物质。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所需要的热量有10%——15%来源于蛋白质。
10.C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幼儿园生活指导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略
11.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12.D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他们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环境中的事物,即用眼睛看到物体的外形、耳朵听到声音、舌头尝到味道、鼻子嗅到气味、皮肤感到温度和质地等,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只有通过感官确切地接触到事物,并操作它们,才会比较容易地真正达到理解。所以,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13.C[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其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14.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生活指导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略
15.C[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在幼小衔接工作上,只有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并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这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所在。
16.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我国幼儿园是学制的基础阶段,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一样,应该使受教育者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幼儿园又是一种社会公共育儿机构,具有福利性,担负着其他学校教育机构所没有的为家长服务的特殊任务。所以幼儿园承担着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双重任务。
17.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主要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即通过广义的观察来学习,幼儿的观察学习常与模仿相联系,幼儿的模仿学习比婴儿多得多。
18.A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幼儿园教育评价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不完全由教师工作决定,也跟幼儿自身的发展有关,因此,不属于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
19.C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幼儿德育的目标主要是萌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等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勇敢、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就要求德育内容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发展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20.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影
响。顺向迁移指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简答题
1.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
(5)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2.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1)创设良好的师幼互动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作为一种潜意识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可以说十分重要。
(2)给予幼儿平等的言语权,促进师幼积极互动。在幼儿园教育中,言语的交流是师幼互动的主要途径。
(3)调整角色,换位思考,提高师幼互动质量。尊重理解幼儿,寻找沟通点,把握兴趣点,挖掘闪光点,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理解幼儿的想象,产生师生共鸣。
3.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2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中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十分重要。
4.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气质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1)胆汁质
这类幼儿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容易冲动,情绪明显表露于外,但持续时间不长。比如,上课时坐不住,经常在椅子上乱动,老师的提问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画图画或搭积木时,开始很认真,但稍不合意就把纸撕破或把积木推倒。
(2)多血质
这类幼儿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喜欢与人交往,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情绪表现明显,但易变。比如,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不愿意单独玩;不管遇到生人、熟人,都主动打招呼;能很快适应集体生活,适应不熟悉的环境,不怯场;遇到不高兴的事就生气,但经别人劝说后,不执拗,很快就忘掉;面部表情生动,能有感情地讲述故事;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注意力分散、兴趣容易转移、情绪不稳定。

(3)黏液质
这类幼儿安静稳定,内向,有耐性,沉默寡言,交际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定且不容易转移。比如,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但老师点名叫他,则可以回答得很好;与小朋友相处,很少发生冲突,不爱告状,也不爱表现自己;如果受了委屈,很长时间情绪都不好;能够长时间地从事某一项活动,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经常从事的、已经习惯的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不易习惯新的活动。
(4)抑郁质
这类幼儿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绪反应深刻、持久,但不表现于外,具有内倾性。比如,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参加集体活动也不主动,被别人骂了还会长时间记仇等;对最喜欢的老师也不以言语来明显地表示好感,只是默默地望着老师;受到表扬时没有明显的袁示,教师稍加批评,就很难为情,且持续很长时间;起床时,穿衣服动作很慢,上课时,动手一动笔的速度也很慢。
一般而言,纯粹属于上面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之一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数人同时兼具其他类型的某些特点,具有混合性。
5.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第一,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进而客观地评价幼儿。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活动、游戏以及学习中的表现,遇到困难时的反应,与他人交往的特点等,可以对幼儿的能力、性格、兴趣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通过对观察结果的记录、分析与解释,可以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作出客观的评定,防止仅凭印象作出片面的评定。
第二,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通过系统而细致的观察,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有了明确的认识与了解,这也为确定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6.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1)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频率较高。争玩具、争游戏角色、无意攻击、报复性攻击等,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2)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3)幼儿多是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发展的总趋势是身体上的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击后发动报复
行为。
三、论述题
1.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埃里克森强调的不是机械孤立的心理发展变化,而是环境、社会、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对个性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对幼儿个性产生直接影响。
个体社会化是一个连续而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每一阶段完成一个特定的、受文化制约的社会任务,每一任务包含一对矛盾冲突。
在信任和不信任阶段,儿童了解到他人是可以依赖的,以及他人也可以依赖自己来引发别人必要的反应来照顾自己。儿童信任的发展和成人照顾的质量有很高的相关。在人的一生中,早期的信任经验即对信任他人的态度不断地给予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对羞愧怀疑的危机在婴幼儿期间就开始出现了。埃里克森认为,被管得太紧以及没有机会发展独立性的幼儿,可能会被羞愧及自我怀疑的感觉淹没,结果造成自尊丧失、反叛或做出各种强迫性行为。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在家庭和幼儿园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自己作出决定。
在3-6岁儿童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其主动性,二是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如果个体在各阶段冲突中能保持向积极方向发展,就能完成社会化任务,逐渐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为后一阶段制造麻烦,甚至出现病态或不健全人格。
4岁或5岁幼儿面临着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的危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的人格,满足幼儿探索和创造的需求。
2.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皮亚杰认为对儿童道德判断的性质进行研究,采用直接提问的方法是不可靠的,把儿童放在实验室里剖析更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对儿童特定行为的评价中才能分析出他们对问题的真实认识。因此,皮亚杰与他的合作者创立了“临床法”,以此来研究儿童对规则的意识和道德判断的发展问题。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考查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对儿童对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以及儿童的公正观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据此概括出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5岁以前。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支配。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5岁——8、9岁之间,以学前儿童居多。这一时期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而不考虑行为意向,称之为道德实在主义。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一般始自9、10岁以后,大约相当于小学中年级。此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结果之外,也开始考虑当事人的动机,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个体的道德发展达到自律地步,是与其认知能力发展齐头并进的。
四、材料分析题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案例中体现了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很具体的。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形象性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比如,先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和它的绒毛在空中飞舞的情景,然后就可以教幼儿理解掌握名词“蒲公英”“绒毛”,形容词“雪白”“洁白”,动词“飞舞”“飘落”等。“风”“雨”“声”“磁”等是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与科学现象,仅用口头讲解,幼儿难以理解,教师可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并且让幼儿动手实践,用眼观察,这样会使幼儿很轻松地掌握这些词的含义。如“风”,可以拿气球,对着纸片挤压其中的空气,让幼儿看到气球中射出的气流吹动纸片的情景;如“声”,可以把小纸人放在鼓面上,叫幼儿敲打鼓面,幼儿既可听到鼓声,又能看到小纸人在鼓面上跳舞的情景。通过这样做,幼儿会十分顺利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由于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不能理解语言的寓意、转义,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切忌讲反话,或嘲笑、讽刺幼儿。
五、活动设计题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
一切都在变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能感知理解周围生活中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正确地表达出来。
2.能将生活中的变化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养成细心观察,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动口表达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心理准备:幼儿已初步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
2.颜料、玻璃瓶、醋、糖、饮料粉、冰、碗、勺子、水果、榨汁机、剪刀、胶水、油画棒、温度计、蜡笔、纸,记录各种变化的碟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会变。
1.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我们都是机器人,我们都是机器人,我会变,我会变,我们都会变),幼儿做一个模仿动作。
2.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变的是什么。
3.再玩一次游戏,鼓励幼儿做的动作和原来的不一样。
(二)教师用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出示一瓶花,提问:
师:小朋友,老师这朵花好看吗?是什么颜色的?老师把白花变成红花,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这朵花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么样变成红色的呢?
教师小结:这朵花本来是用白纸做出来的,然后老师又再给它放在颜料盒里染成红色,所以花就变成了红色。
2.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把一朵白花变成了红花,你们能不能开动小脑筋,想办法让一些东西变得和原来不一样呢?
3.幼儿讨论话题。
(三)尝试变化。
1.教师讲解各组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师: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改变一些事物,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东西,要让小朋友来变一变,让这些东西和原来不一样,你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东西和材料。要求:你每做一次实验就要记录下来。
2.幼儿分组尝试了解各种变化。
(1)纸的变化:各种纸、剪刀,幼儿通过撕、剪、卷、粘贴等方式让纸发生变化。
(2)水果的变化:幼儿用榨汁机把水果进行加工,看有什么变化。
(3)永的变化:小碗、勺子、冰糖、饮料粉、醋。幼儿尝试加入不同的东西,让水发生变化。
3.幼儿交流各自发生的种种变化。
师: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来说说你使哪些东西发生了变化?用了哪些工具?
4.教师小结:只要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等与原来不一样就是变化,要让东西发生变化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1)欣赏变化。
师:刚才是小朋友自己通过操作使许多东西发生了变化,下面让我们看看电视里的哪些东西发生了变化?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了解部分事物的变化过程。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讲一讲自己看到的变化。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看了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这样的变化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一些。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有些变化用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则比较长。
(2)你知道哪些变化的时间比较长吗?(幼儿讲述)
师:下面请小朋友把你知道的变化时间较长的过程画下来。
(四)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外出,在大自然内继续观察。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6 07:58 , Processed in 0.22413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