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15|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考教育学备考辅导:解答题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1 15: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一组:


1.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3.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6.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7.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8.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第二组:


1.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2.学习策略的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

(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

4.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

(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

(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

(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6.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第三组: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有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4.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

(4)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

(5)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

(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5.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6.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

(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

(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第四组:

1.群体凝聚力的培养?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

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2.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3.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4.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5.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6.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和决策。

(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⑴行为检查单填写;⑵轶事记录;⑶等级评价量表。

(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

7.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8.简述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08:35 , Processed in 0.09746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