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72|回复: 0

[习题] 2015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学》综合试题及答案(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5 12: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B
2.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 )。
A.劳动任务
B.工作性质
C.劳动对象的特点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答案:C
3.个人活动包括( )。
A.体育竞赛
B.学科小组
C.科普讲座
D.写日记
答案:D
4.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
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答案:C
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答案:A
6.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 )为重点。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全面发展
C.和谐发展
D.德智体全面发展
答案:A
7.主观题包括( )。
A.是非题
B.选择题
C.填空题
D.论文题
答案:D
8.不属于课堂要素的是( )。
A.学生
B.学习过程
C.学习情境
D.学习信号
答案:D
9.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 )。
A.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教育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B
10.教学中“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A
11.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目标
答案:B
12.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的原则。
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答案:D
13.引发课堂问题行为因素中,属于教师方面的因素有( )。
A.厌烦
B.适应不良
C.过度活动
D.要求不当
答案:D
14.教师的( )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
A.人格
B.语言表达能力
C.领导风格
D.知识结构
答案:C
15.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应考虑( )。
A.班级规模的控制
B.教学时间分配
C.教学过程规划
D.课程表编制
答案:A
16.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A
17.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答案:C
1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答案:C
19.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答案:B
20.基础课程是( )。
A.广域课程
B.必修的课程
C.相关课程
D.选修的课程
答案:B
二、填空题
21.__________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
答案:个人活动
2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__________。
答案:赫尔巴特
23.我国小学德育主要有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______构成。
答案:思想教育
24.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__________和非组织化观摩。
答案:组织化观摩
25.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__________,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了全面安排。
答案:整体规划
26.课外辅导是对__________的补充和延伸。
答案:课外知识
27.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的进程可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__________。
答案:创造性练习
28.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答案:专业
29.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做出的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包括质的评和量的估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班主任工作总结
30.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_____的关系。
答案:促进
三、判断题
31.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 )
答案:√
32.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来安排的。( )
答案:√
33.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
答案:×
34.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
答案:√
35.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按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从一个阶段很自然地能动地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
答案:√
36.任课老师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地养成学生的素质。( )
答案:×
37.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
答案:√
38.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
答案:×
39.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
答案:√
40.小学生的学习是无目的、无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不用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 )
答案:×
四、简答题
4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答案要点】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42.简述设计教学法。
【答案要点】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43.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44.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要点】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教师不仅要善于独白,还需要掌握对话艺术。教师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在对话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45.主题班会的形式有那些?
【答案要点】主题班会的形式有:
(1)主题报告会;(2)主题汇报会;(3)主题讨论会;
(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5)主题竞赛;(6)主题晚会。
五、论述题
46.试分析义务教育的意义。
【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的意义是:
第一,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第二,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的。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儿童与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1 18:58 , Processed in 0.08866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