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36|回复: 0

[习题]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1 11: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单选题】
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答案】B。解析:题中所述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2.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A。解析:原始社会时的教育还没从社会中分化出来,而是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霍尔
D.华生
【答案】B。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梅依曼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答案】B。解析: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梅依曼。
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答案】D。解析:题中的主张是杜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属于实用主义教育的主张。
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作( )。
A.教育目的
B.教育原则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C。解析: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7.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D。解析: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
8.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答案】D。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9.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的体现是(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答案】C。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10.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这种取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系统随机取样。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11.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方式可分为( )。
A.自然情境中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B.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C.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A项是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的,C项是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分的,D项是按观察实施的方法来分的。

【简答题】
1.《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题要点】《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发展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学教育,它是一个奠定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答题要点】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3.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题要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的目的。
【答题要点】(1)展示研究价值,取得社会承认;
(2)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
(3)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
(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2 20:09 , Processed in 0.42905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