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944|回复: 0

[习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7 10: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2、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A、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水平

C、最高的发展水平

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5、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6、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顿悟过程

B、同化和顺应过程

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试误过程

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

A、70% B、50% C、90% D、100%

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不成比例

D、呈倒“U”型曲线

9、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1gb,这是()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0、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

1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2、桑代克认为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力量就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力量就会减弱。这属于()

A、干扰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痕迹衰退说

1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

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4、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

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15、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7、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A、学生成绩 B、智力测验 C、期末评比 D、教学目标

18、通过观察、谈话等手段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这是()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9、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指这个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可比度

20、有人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自己能力差”,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稳定归因

B、外部不稳定归因

C、内部稳定归因

D、内部不稳定归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心理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相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_______是千差万别的。

22、青年初期学生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______转化。

23、关键期是指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______,过了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影响就大大减落。

24、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学习依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和______。

2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______。

2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_____三个方面组成。

27、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______ 。

28、定势是指______。

29、知识的概括分为感性概括和______。

3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______。

31、技能是______活动方式。

3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_____ 。

33、教学目标是______。

34、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______。

35、发现学习是指______的一种教学策略。

36、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客观性、计划性和______。

37、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______三个阶段。

38、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和______ 。

3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______ 。

4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2、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43、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

简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45、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

46、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谈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C 3、D 4、A 5、C 6、D 7、B 8、D 9、B 10、A

11、D 12、D 13、A 14、B 15、B 16、B 17、D 18、D 19、A 2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优势领域 22、理论型 23、特别敏感

24、解决解决问题学习 25、行为规范学习 26、附属内驱力

27、具体迁移

2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9、理性概括

30、长时记忆 31、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

32、道德行为 33、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34、评价 35、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要领或抽象原理

36、可比性 37、关注学生 38、激活功能

39、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40、教学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1)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分)

(2)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1分)

(3)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的。(1分)

(4)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1分)

42、(1)深度加工知识(1分)

(2)有效运用记忆术(1分)

(3)进行组块化编码(1分)

(4)适当过度学习(1分)

(5)合理进行复习(1分)

43、(1)学习时间安排(1分)

(2)学习环境的设置(1分)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1分)

(4)学习工具的利用(1分)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1分)

44、(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分)

(2)开展微格教学(1分)

(3)进行专门训练(1分)

(4)反思教学经验(1分)

45、(1)学生(1分)

(2)教师(1分)

(3)教学内容(1分)

(4)教学媒体(1分)

(5)教学环境(1分)

46、(1)学习的方式是发现学习(1分)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分)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分)

(4)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1分)

(5)教学的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满分10分)

①(2分)

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实物直观与实际事物联系比较密切,能很快地发挥作用。真实亲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缺点: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②(2分)

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突出本质特征,扩大直观范围。

缺点: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③(1分)

言观直观是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成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一种直观形式。

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

缺点:不够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1分)

②加强此与形象的配合(1分)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分)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分)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分)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14 14:28 , Processed in 0.08883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