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牵动人心,一些试点省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在9号,也就是明天就要开始啦,你准备得怎么样了?听说改革后面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变化!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释放了哪些信号呢?未来想当老师,要掌握哪些技能呢?看来,这以后当老师也是越来越难了呢!今天,小编将为您做“考前辅导”,和我们一起来备考吧!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备“面试”
一些试点省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9号就要开始面试了,不少准备参加面试的考生向我们请教应试宝典。很多人说,过去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听着吓人,实际上比较好过,但是改革之后,情况可是不一样啦!不仅考试内容有了改变,考试难度也是大大提高了呢,改革后的面试,也是有了新面孔!改革前后,面试究竟差在哪?
面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变了!变了!变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哦)
1.面试环节突出对实际授课能力考核
以前的面试是说课和答辩,改革后的面试试题分备课(或活动设计)试题和规定回答问题两种。备课(或活动设计)试题的确定:考生在备课前登录面试测评系统,计算机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道试题并确认。规定回答问题的确定:考生在试讲(或演示)前,考官在面试考场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后确定的。
有的考生觉得,要想通过国考的教师资格面试,最重要的就是“像个老师”。何谓“像个老师”?专家解释,就是更加注重教学实践,“一些想考证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学科知识没问题,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班级管理等知识方面,都比较缺乏。可是这些也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很重要的因素。需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后,他们才能慢慢成长为有经验的老师”。
2.试讲内容有变化 更像微型课堂
统考前面试的考查形式有说课,也有试讲。但是这种“试讲”和统考后的试讲还是有些差别的——统考前的试讲更多的是一种片段式教学,在一段时间内只要试讲出一个知识点就好,对于课堂的完整性和互动性都没有太大的要求。但是统考后则不再如此,统考后面试主体部分说课不再采用,只有试讲一种形式,在北京等地,留给考生的准备时间也有所缩短,对现实中的应变能力要求更高。
一位曾在江苏担任教师资格评委的学科带头人回忆说,在原本的“省考”中,面试环节通过率往往可以高达八九成。这一状况在改革后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统考后的试讲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课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导入,有新课讲授,有小结作业等等。
看来,改革后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部分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不过考生们不要担心,认真准备加上有效的应试技巧,一定会帮助你顺利通过考试。都有啥面试技巧呢?
改革后的面试,这么应对才有用
教学材料处理技能
教师的考试都是当场抽题,当场备课讲课。堂上10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老师备课的重要性。在面试之前,具体的知识记忆在之前应该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考试中要冷静梳理报考科目的相关知识,然后,自己随机抽取知识点,看看怎么能把它讲明白,尤其是自己觉得并不太熟的知识点,一定要提前准备好。
互动模拟想象技能
考生在自己演练的时候,要把听你讲课的家人、朋友当成你的学生。哪怕你是一个人练习,面对的是空荡荡的房间,也要想象是面对一教室的学生。要注意与他们的互动,适时提一些问题,并做出评价,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这样,面对考官就能更自如,还能让考官看到你课堂表现的能力。
语言表达技能
首先,一定要把自己的普通话练好,尤其是想要取得语文教师资格的考生。然后,在自己演练的时候要把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表达清晰流利练到成为习惯为止。
收放自如技能
在面试中注意把握好一些动作、手势、表情等体态语的使用。要举止大方,教态自然,体现出为人师表的庄重与亲和。表情要放松,不要紧张。不要紧绷着脸,最好能有个微笑。在整个试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谦虚有礼,做到不卑不亢,切忌目中无人、过分张扬或者过于谦卑。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看“趋势”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一直都是老师们关心的事——想当老师不仅要参加全国统考,教师资格也不再终身拥有,而是定期注册;师范生要当老师也要考教师资格;考试由原来的“省考”变成现在的“国考”,这些变化的内容想必大家早就知道,但是你知道变化背后释放了哪些信号,又预示了什么新趋势吗?
趋势1:突出对教学实践能力的 考查当老师不能“纸上谈兵”
改革前的教师资格考试仅考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改革后的统考将增设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
此外,改革之前的考试以知识性考题为主,改革后则以实践能力题为主,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特色题型,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体来说,考试形式综合多样化,考试科目增多,考试难度增加。
趋势2:教师职业门槛提高 当老师提升自己很重要
改革后,中小学教师资格每5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领域专业人士分析,教师资格证改革,能增强教师资格考试的社会公信力,改变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不高的情况,以提高教师职业准入门槛。此外,定期注册改革能够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摸清教师队伍底数,规范教师资格证书管理,推进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
假如一个人在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发现自己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内在驱动力,那么,他其实已经不具备了教师资格条件,这个时候,就要通过教师资格证的重新认定机制,允许其退出,把机会让给那些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教育充满热情的人来从事教育事业。
趋势3:师范生“免考金牌”没有啦 教师队伍将更加多元化
在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也就是说,不管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想要做教师就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改革改掉了师范生的“免考金牌”,这必将必将吸引更多非师范专业、综合院校的毕业生走进教师队伍。有专家分析,师范生进入教师资格考试范围,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能够促进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拼“技能”
看来,当老师的门槛真是越来越高啦,看来要多学习、多充电,才能胜任“教师”的职业要求。俗话说,技多不压身,未来当老师也要“拼技能”!
能讲会说的技能
讲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是一名合格老师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语言要求,话都讲不好,还怎么能讲好课呢;其次,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口才和巧妙的应变能力也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深层次要求。授课时生动活泼、幽默精炼的语言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顺畅的听课体验,还可能展现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
移情的技能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移情能力可是至关重要。教师授课的对象往往是年龄较小的青少年,他们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别于成年人,教师与学生之间因为年龄的距离和心理的差别所造成的隔膜必须通过移情作用加以弥合。
教师要在上课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领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捕捉和分析学生的反应,课后猜想学生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意图,深刻体验学生的内在情感,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终身学习的技能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倒逼老师们要拼“终身学习”能力。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应对改革后定期注册的新要求,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今天,就说到这儿,祝9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小伙伴,考试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