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471|回复: 0

[数学] 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5 11: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    )
2.小学儿童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    )
3.“3≥2”是一个真命题。                                          (    )
4.一切长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    )
5.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6.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 (    ) 的科学。
A.空间形式       B.逻辑推理
     C.数的基础知识      D.形象思维

7.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数学对象的(         )的思维形式。
      A.特征     B.一般属性     C.性质     D.本质属性

8.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相同性质的事物归为一类,不同性质的则归入不同类别的思维方法是( )。
A.比较                    B.分类
C.综合                    D.分析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比长短10米,则它的周长可表示为(2a -10)米。
      B.10h表示底为10、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C.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D.甲、乙两人分别以3千米/小时和5千米/小时的速度,同时从相距80千米的两地相向出发,设他们经过x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3x+5x=80。


10.已知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一定比甲数 (    ) 。
     A.少30%      B.少25%      C.少20%


(二) 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数学的主要特征是(      ) 。
        A.抽象性       B.逻辑性         C.发展性
        D.思想性       E.应用的广泛性
    12.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基本的方法有(     )。
        A.比较         B.分析       C.综合    D.抽象         E.概括
1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       ) 四个领域。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应用题    D.统计与概率        E.综合与实践
14.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   )。
A.内涵扩大时,则外延就缩小
B.内涵扩大时,则外延也扩大
C.内涵缩小时,则外延就扩大        
D.内涵缩小时,则外延也缩小
15.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概念同化的有(     )。
A.操作探索长方形体积公式
B.利用学具探索正方形特征
C.利用整数加法法则学习分数加法法则
D.在“角”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直角”
E.在“假分数”的基础上学习“带分数”的概念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6.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有三种成分构成,即                  、               、                 。
17.概念的内涵是指                                              。
18.数学思维按照思维活动的形式可以分成逻辑思维、                 思维和              思维三类。
19.学生数学认知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          ,二是           。
20.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                 和                。
21.若x= 1时,代数式的值为6,那么当x=-1时,代数式 的值为          。
22.一个均匀的小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六个数字,现任意掷该正方体一次,则朝上的数字是偶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
23.根据学习的深度划分,数学学习可以分为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24.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其标志有两个:一是                的产生;二是微积分的建立。
25.数学命题学习有上位学习、                   和                   三种基本形式。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26.数学问题解决
27.有意义学习
28.同化
29.数学概念形成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作为教育的数学和作为科学的数学之间的差异性。
31.试分析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判断错误不给分。1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选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不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D        C(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下列表格中相应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BE        ABCDE         ABDE         AC         DE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6、条件信息、目标信息、操作信息。
17、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18、形象、直觉。
19、同化、顺应。
20、判断、推理
21、-4
22、1/2           
23、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24、解析几何。        
25、下位学习、并列学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26、数学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新的情境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27、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记住所学数学知识的结论,而且能够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掌握它们与有关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并能融会贯通。
28、在数学学习中,同化是指学生利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适当改造,然后将改造后的数学知识直接纳入认知结构,扩大原有认知结构,使数学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程。
29、所谓数学概念形成,是指在教学条件下,从大量的实际例子出发,经过比较、分类,从中找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对所发现的属性进行检验,最后通过概括得到定义并用符号表达出来。这种获得数学概念的方式叫做数学概念形成。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从知识体系看,前者是经过人为加工和提炼、依据某一特殊人群特殊需要和经验、知识与能力结构而设计的知识和思想体系;后者是完整的、独立于任何人的任何知识结构而存在的、特定的知识和思想体系。从数学活动过程看,前者是一类专门人在某些专门人的引导帮助下的模仿探索、发现与创造的活动过程;后者是一类专门人的一个完全独立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活动过程。从学习对象特征看,前者对象是含有经验、直观的逻辑结构系统;后者对象是完全由符号、概念和规则等构成的逻辑结构系统。从活动目的看,前者是为了“接受”已经发现和创造的数学;后者是为了获得发现和创造数学。
31、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基本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17:29 , Processed in 0.10932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