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69|回复: 0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5 1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教学评价的参照指标,可分为( )

  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B.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4.( )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

  A.自我认知

  B.自我意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监控

  5.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

  A.专职的科研人员

  B.教师

  C.科研群体研究者和个体研究者

  D.学生

  6.下列关于班级管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班级管理是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

  B.班级管理内容主要有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

  C.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D.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班集体

  7.一般认为,(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C.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D.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反馈

  8.班级授课制可以用哪三个字概括( )

  A.班、课、时

  B.班、课、师

  C.班、师、时

  D.课、师、时

  19.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 )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10.在公开课上讲《荷花》时,出现了下列四种情况,不属于教师精心安排的是( )

  A.教师在讲完课后,黑板上的板书上有“天头”,下有“地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展现关于荷花的美丽景色图,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想象

  C.教师领读课文时,站在讲台“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向学生朗读

  D.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

  11.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或教师的提问,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复述,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这是课堂总结( )的体现。

  A.图表法

  B.呼应法

  C.复述法

  D.比较法

  1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被他人赞许

  13.下列词语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的是( )

  A.经历

  B.体验

  C.探索

  D.掌握

  14.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和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 )

  A.逆向迁移

  B.水平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15.能否自觉关注()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A.情境

  B.学生

  C.生存

  D.自身专业成长

  16.我国现行学制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C.混合制

  D.分支型学制

  1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培养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18.要求学生略知图形的两个简单性质,这种教学要求属于()

  A.直观认识

  B.初步认识

  C.认识

  D.掌握

  19.以下做法小学语文课程不倡导的是( )

  A.自主合作

  B.生动活泼

  C.单一讲授

  D.丰富的实践活动

  20.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

  B.推理和证明

  C.方法和语言

  D.计算与估算

 二、简答题

  21.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22.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23.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

  三、论述题

  24、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5、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好女儿多么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的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上吧。”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矫正小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四、教学设计题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一”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问题(一):试描述本文体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同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触摸春天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mang)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chang),没有一点儿磕(ke)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hu)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xiang)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quan)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bin)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niao)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问题(一):请概括本文所阐述的故事并揭示寓意。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专家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4.【答案】B。专家解析:考查自我意识的概念。

  5.【答案】B。专家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

  6.【答案】A。专家解析: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

  7.【答案】A。专家解析: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有许多方面,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

  8【答案】A。

  9.【答案】D。专家解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

  10.【答案】D。专家解析: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这是学生自由、自主的反应,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11.【答案】C。专家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课堂总结的复述法。

  12.【答案】B。专家解析: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

  13.【答案】D。专家解析:A、B、C三项都为行为动词,D项为目标动词。

  14.【答案】D。专家解析:垂直迁移是指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抽象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15.【答案】B。专家解析: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6.【答案】D。专家解析: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17.【答案】C。专家解析: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年龄大致处于6岁-11岁的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

  18.【答案】B。专家解析:要求学生略知图形的两个简单性质,这种教学要求属于初步认识。

  19.【答案】C。

  20.【答案】C。专家解析: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21.【答题要点】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22.【答案要点】(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23.【答案要点】(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

  (7)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8)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三、论述题

  24、【参考答案】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让他们“在思维”,而且让他们“会思维”。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即一是看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全神贯注。二是看学生的情绪。学生是否情绪高涨、主动参与、积极争论、勇于表态。三是看学生的意志,学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是否继续认真地思考,另辟蹊径,尽力去做。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25、【参考答案】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典型的小学生的自我中心现象,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在家庭中处在中心的地位,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

  要矫正小学生的自我中心心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2)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形成自我中心的环境;

  (3)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6)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本文讲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学生的品行。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文的生字和生词;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②了解故事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工具书、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问题(三):

  一、初读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子”的音、义和“拜”的字形。

  2.看课题质疑,教师随机板书记录梳理学生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如果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做上记号。

  5.检查词语。出示:孔丘、仲尼。

  教师简介古人的姓、名、字、号。(古人的名字比现代人的名字要复杂些,大体上有姓、名、字、号四项。名用来称呼自己,做自我介绍;字,朋友之间互相称呼使用;号,是对有名望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我们还是到课文中来看看吧!)

  出示句子:

  (1)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3)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学生读句子,体会称呼的含义:孔子的谦虚,对老师的尊重和老子的谦虚,对晚辈的欣赏。

  二、精读品悟

  孔子为什么拜师?默读第1自然段。

  1.说说孔子拜师的原因。

  2.理解词语“渊博”。

  出示生字“渊”在字典中的义项:①深水;潭②深;③姓。请学生选择正确的解释。

  3.从哪里看出孔子知识渊博?(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结合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4.“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从这里体会到什么?(孔子谦虚、好学)

  5.教师小结:同学们读懂孔子为什么拜师”了吗?这个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继续关注。

  孔子怎样拜师?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孔子?

  2.能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吗?板书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出示地图:指出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3.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阳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 ____ ,饿了吃 ____ ,累了就____ ,天黑了,住在____ 。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就是——风餐露宿;孔子白天忙着赶路,为了早一点走到洛阳,有时候晚上还要____ ,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阳,他的脸上____,衣服上____,鞋子____,孔子这副样子,用下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风尘仆仆。

  引读词语: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风凛冽的严冬,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4.带着体会齐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5.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懂孔子怎样拜师。

  三、品读体验

  教师过渡:是啊,风尘仆仆的孔子不顾旅途的劳累,不顾几个月来的艰辛,片刻没有休息,就拜见了老师。师徒见面后的这番对话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桌之间自由地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

  1.出示对话

  (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你是——”

  (3)“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4)“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5)“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好对话,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物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2.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指导:

  (1)孔子几次向老师行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孔子的话。

  (2)“纳闷”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3)老子还为什么事纳闷呢?指名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原因是——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上下文,读懂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再次练读对话

  学生带着理解自已练习。

  师生合作读对话。

  学生再练习。

  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1)指名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教师: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呢?课文写得比较简略,只有一句话。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写:孔子什么时间有了问题,就会怎么办?

  (3)交流,指导。

  四、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仅拜老子这样的圣人为师,还曾经拜一个名叫项橐的七岁小孩为师。读读《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这个故事,你会对“孔子拜师”有新的认识。

  [设计理由]设计了三个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达到教学的目的。

  27、

  问题(一):

  本文讲述的是盲童安静流连于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样的一个故事。

  本文通过盲童对生命的热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就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并正确读写生字生词。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③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的方法理解字词。②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学会懂得珍爱生活,珍惜生命。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深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受生命的内涵,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问题(三):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导人: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触摸春天》,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述说自己的疑问,比如春天怎么能触摸,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是谁在触摸春天,怎么样触摸春天等一系列问题)

  [设计理由]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7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正所谓“学贵有疑”,一个题目就引发了你们这么多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否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板书:盲童,安静)

  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字词,注意提示纠正“小径”的“径”读jing;“磕磕绊绊”的“绊”读ban;“。悄然合拢”的“悄”是个多音字,读qiao;“清香袅袅”的“袅”读niao,注意“磕、瞬”的笔顺书写。(教师范读,板书范字)

  3.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想一想盲童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神奇,不可思议,善良……)

  [设计理由]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他们对于母语有一定的敏锐度,所以生字词的学习主要以学生同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做到点面结合。

  三、重点研读,感受神奇

  (一)引导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字词或者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神奇、不可思议。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二)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1.出示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1)你从句子中哪些字词感受到神奇,不可思议?

  (2)“竟然”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安静本来想拢住的是什么?“竟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你能用“竟然”说一句话吗?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悄然合拢”,全班做“悄然合拢”的动作。

  (4)指名读,范读,齐读这个句子。

  2.出示句子: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想想在生活中,你抓过蝴蝶吗?能抓住吗?好抓吗?

  (2)自由朗读这句话。

  (3)“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板书:神奇的灵性)

  [设计理由]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在这一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配以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盲童安静拢住一只蝴蝶是多么神奇的事,也为后文学生感悟“神奇的灵性”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感受“神奇的灵性”

  1.“神奇的灵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先别告诉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圈一圈,看一看,哪些词句在向你透露着答案。

  2.学生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引导理解“神奇的灵性”

  (1)出示句子: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什么叫“整天”流连,早晨在花丛中穿梭,中午在花香中流连,晚上还在花丛中走着,从早走到晚。

  ②安静为什么每天在花香中流连啊?什么叫“流连”?

  ③正因为安静整天在花丛中流连,所以,出示句子,齐读:“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2)出示句子对比:

  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①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说说更喜欢哪句话。

  ②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同桌互读、小组读、指名读、范读、齐读这句话。

  3.教师总结:正因为她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对每一朵花都是极其熟悉,她能够在花丛中自由地穿梭,她是如此地热爱春天,热爱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命的安静。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答案啊,神奇的灵性不就是安静对生命的这种热爱吗?(板书:热爱生命)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安静去感受这神奇的一刻吧!

  播放音乐,教师深情诵读: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轻轻地,悄然合拢,一只睁着眼睛的蝴蝶被你拢住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跃动在你的指间,跳动在你的心田,睁开眼睛,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设计理由]语文课堂上的语言味要通过朗读、品味语言表现出来,语言不是无情物,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品味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句子的比较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真正做到了“形于外而感于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教师总结: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家用心想一想,你对生命又有了怎样的感悟呢。

  五、布置作业,迁移内化

  1.喜欢写作的你,把你想对安静说的话,或者对生命的感悟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必做)

  2.喜欢积累的你,把文中你认为好的句子词语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必做)

  3.喜欢讲故事的你,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选做)

  [设计理由]作业布置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6 08:17 , Processed in 0.21881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