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08|回复: 0

《小学综合素质》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考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9 14: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小学生情感丰富,极具可塑性,有着明显的向师性。因此,教师首先要通过示范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去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学生丰富的智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其思想、言行以及学识是学生的学习榜样。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一方面,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个性、主体性比较强烈,在认识事物和判断问题时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育人这项工程是十分复杂、系统的过程,它包括目标的制定、方法的使用、效果的达成等多方面的相互作用。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这是因为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天赋秉性各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体现在教师本身的素 养、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教育是活的教育,要依靠经验、机智和创造力来应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和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教育有法,但无定 法”强调的就是教师劳动的这种创造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不同于其他社会生产劳动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其劳动的结果需要长时间才能初见成效。长期性是教师劳动特性中最为突出、最为明显的性质。
  5.教师劳动的互动性
  教育教学活动去是双边的、互动的。因此,教师要时刻清楚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另外,教师劳动是师生双方相互激励、相互作用的互动行为。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互动对学生学习、发展的意义,避免照本宣科、灌输性的教育方式。
  6.教师劳动的合作性
  培养学生不是某一个教师个体可以单独承担的,要靠教师群体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另外,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教师劳动的成果也是学校、家庭、社 会各方相互协作的成果,这一特点在小学教师身上尤为突出。还要协调与学生家长、与社区的关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努力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为 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是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 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职业行为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思想层面的认识,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以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为指导,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行为。从教 师的角度讲,教师的职业行为是其专业化的体现,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远性。从学生的角度讲,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建构和品德养成。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人际行为规范、教师仪表行 为规范、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素质教育观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五个具体的方面展开。
  1.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关爱每一位学生,是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
  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的表现。在师生平等的交往关系中,教师的爱是真爱,教师的爱才能够实现,学生也才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接受教师对自己的教育。
  首先,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最后,要始终信任学生。
  3.赏识学生
  教师要赏识学生,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他们心中的圣典。
  因此,小学教师要认识到赏识教育的意义和无形的作用,用爱心和尊重来回报学生的信任,给孩子以希望和满足。
  4.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教师公正地对待学生要求教师要公正、公平、不偏不倚、一视同仁。一方面,教师不能因为个人感情的好恶、私人关系、学生成绩的优劣等偏袒或是轻视 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性别、美丑、性格特征、身体条件、家庭出身等的不同而偏袒或轻视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树立正确师生观的核心问 题。
  5.严格要求学生
  首先,严而有理。
  其次,严而有度。
  再次,严而有恒。
  最后,严而有方。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成长也负有责任,并且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教师和家长都是以教育好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的,应该建立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平等关系,只有平等才有沟通的可能;只有平等双方才不会落入误区,形成扯皮、推诿、渎职等状态,齐心合力教育好学生。
  2.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首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步骤。
  其次,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全面、客观地介绍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
  再次,教师要及时地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共同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最后,教师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找出和确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家长会觉得教师可亲可信,有利于维护教师的威信。
  3.尊重家长的人格
  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教师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之分。
  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尊重社会地位低和所谓“差生”的家长的人格。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教师不仅要身体力行地尊重学生家长,还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父母,特别是那些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07:30 , Processed in 0.08183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