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育的劲儿将要往哪里使?
1月15日至1月16日,在 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各省(市、区)教育部门“当家人”,以及教育部机关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分别围绕“教师编制、民办教育、教育扶贫”等6大教育发展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对于这些难点问题,他们究竟想要怎样解决呢? 1教师编制
二胎时代教师短缺怎么办?教师缺编如何解?
“放开二孩”之后,教育怎么接招?这个问题,对地方教育部门来说,最直接的挑战,是即刻出现的教师短缺问题。
“对学校来说,入学问题可能会晚几年出现,但是教师的问题,现在就需要重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
新建了学校,却没有教师
新建了学校却没有教师,这样的尴尬在外来人口居多的广东更加突出。
“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每次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去协调教师编制,省编制部门都拿中央来说事。
可是,罗伟其也有一肚子委屈:“教师编制的计算并不是按照学生实际的人数,而是按照2012年的编制基数,而且我们一些欠发达地区本来就没有配足,当时请了很多代课老师,清退了这些教师之后,空出了一些编制,按照标准补齐这部分,编制部门也不同意。”
同样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
“‘十二五’期间,天津人口以每年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速度增长,面临的问题是教育资源永远是短缺的,怎么建怎么不够。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空间很大,农村小科教师结构性缺编。”天津市教委主任王璟说。
求索招聘的权力归教育部门
教育部正在牵头研究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相关政策,大家关心的与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的协作,也有一定的突破。尽管将来教师编制的总额还是人社部门说了算,但是招聘的权力归教育部门,在岗位协调上,以县为主进行统筹。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 2
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咋规范?民办教育是金矿,但里面含着沙砾
“现在既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但是对它所存在的问题也要深入探讨。民办教育的复杂程度远比我们想象得高。民办教育是金矿,但是这里面含着沙砾,需要我们慢慢淘,淘出真金。”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中,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如此表示。
民办教育数量不少,但是质量和水平却亟待提高。如何让民办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增质提速?
“民办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障碍,特别是政策环境尚不完善,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如资金、师资等始终难以突破。”全国政协委员秦和曾经这样写道。
民办教育出新招,制度层面做规范
从2016年起鼓励支持在编公办学校教师、医院医护人员解除或终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流动到民办学校、医疗机构工作。上述人员可选择继续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或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所在单位不得限制人员流动。
怎么样,上述做法是不是很新鲜?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近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公办与民办学校、医疗机构之间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有这样的规定。
促进人才向民营机构合理流动,居然打体制内的主意,浙江此次可谓出新招了。其实,浙江早在2013年就开始打主意了,当时出台了两个文件,主要用意也是鼓励公办与民办学校、医疗机构之间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但当时国家层面还未开始实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公办机构人员的“铁饭碗”意识依然很浓,尽管不少民办教育、医疗机构的薪酬待遇比公办机构有优势,但鲜有人迈得开步伐。如今,实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养老金“双轨制”不再,意味着曾经被许多人羡慕的公务员、教师、医生的“铁饭碗”被真正打破,原来让大家留恋的体制内的身份优势也将逐步失去,这个时候出招,自然是时机正好。
求索将民办教育工作纳入施政视野
对民办教育要给予重视,但支持并不是无原则。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现在到了“立范”的时候了。要注意到民营企业趋利性是必然的,和发达国家用民间资金、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不一样,目前我们不乏民办学校来回转卖学校赚钱的例子,更别说抽逃资金问题。
发展民办教育,现在不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如果定位还停留在补公办教育不足的定位上,那就是无休止的抢生源。不鼓励一般的民办教育,还要严防地方政府打着发展民办教育的旗号甩政府办教育的包袱,特别是在现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 3乡弱城挤
“乡弱城挤”咋解?城市公办幼儿园都要摇号了
有条件的孩子都去城市读书,进城市公办幼儿园都要摇号了。
一方面,是城里面的“一位难求”;另一方面,农村学校萎缩等问题,也同样突出。
乡弱城挤,这可怎么办?空壳学校、麻雀学校该向何处去?城镇学校还可以接纳多少学生?
城市里面班额大,农村学校开不齐
“省长和每个市的市长都签了责任书!”在山东,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被列为基础教育重点工作。
省财政拟安排奖补资金20亿元以上,希望在2017年底前解决,目前已下达各地“大班额”补助资金3亿元。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左敏介绍,山东将抓住“人、地、钱”等关键环节,推进解决“大班额”项目融资工作,并实行月调度和通报制度。
城镇学校还可以接纳多少学生?空壳学校、麻雀学校该向何处去?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秦斌也算了一笔账:广西现有9000多个教学点,因为村小人口缩小后开不齐班萎缩成教学点,教学点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实现教育结构优化要补齐短板,转变城乡差别和校际差别。”秦斌介绍说,广西将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资源总量。
求索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相关政策
“新型城镇化的浪潮凶猛而来,义务教育首当其冲。教育部正在牵头研究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相关政策,主要内容是做大城镇教育,做强乡村教育,经费统筹,钱随人走,精准发力,精准扶贫。”
——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 4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双一流or应用型,学校发展找定位
大学将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摆在高校眼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另一条是应用型发展之路。
2015年10月底,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并且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而在去年两会期间,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也面临着路径选择以及新的挑战。“在统筹建设‘双一流’问题上,总体态度积极。但具体到不同层次、类别高校如何借助‘双一流’建设方针找准定位,有的模糊不清,有的比较茫然,有的期望偏高。”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认为。
同样,“有些高校觉得如果转成应用型会降低学校层次,老百姓对学校的评价降低,也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天津市教委主任王璟坦言,面对建设“双一流”和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在高校层面仍存在争论。
88%的初次就业率,应用型转型调专业
2015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88%呢!“这几年,安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非常高,效果很明显。”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这么说。
是什么让安徽省教育厅厅长这么有底气?——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之路就是答案!2006年开始讨论转型、2008年开始转型。
要知道,安徽一些新建本科高校是从师专升格起来的,而师专的专业设置非常简单——数理化音体美。但当时的情况是,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每年的需求量仅有1万人,而师范类专业的招生高峰达到每年5万人,如果变成本科后如果专业不调整,势必带来就业问题。所以,安徽选择并坚持下来了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代表的有形的转型。
求索经济社会为参照,“双一流”也能多元化
“工作报告中提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我们从字里行间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找准学校定位,就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教学、科研、育人工作,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天津市教委主任王璟
除了世界一流,也可以考虑建设区域一流,让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校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分组讨论中,不少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厅厅长表达了对“双一流”的多元化期待 5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怎么能从硬饽饽变成香饽饽?
“成绩不好的孩子才上职校。”“上了职校孩子的前途不就毁了吗?”“上了职校出去可怎么找工作?”……
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无比重视的职业教育,在家长和孩子眼中,仍然是块不愿意啃的硬饽饽。上职校的孩子就一定没出息吗?职业教育怎样才能真正做出成绩?做出美誉?
“对示范性高中,政府特别愿意投钱,但是一到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就有很大的落差,只要家长到这两种学校去转一圈,高下立判,家长怎么可能愿意让孩子去职业院校?”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说,“我在各个地市动员办好职业院校的时候总说,不要老提让家长转变观念,最应该转变观念的是政府,政府转变了,老百姓才能转变。”
供给侧改革,职校孩子也能进世界500强
在信息技术学校,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毕业生应聘荷兰银行,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走到了最后,结果卡在了学历上不符合公司要求。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拿出了自己获得的英联邦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正是这份证书帮助她应聘成功。这是发生在上海职校的一则真实故事。“在加强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的同时,上海职业学校建设还要有国际视野,服务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征。我们培养的是职业教育的‘高大上’,将来学生来要为世界500强工作。”有关人士介绍说。
上海抓质量,安徽则在尝试在统筹方面进行规划。
“过去,一个国贫县办8所中职学校,每个学校都招生困难,老师的工资都要全额拨款,学校也没钱更新设备,搞个手扶拖拉机的机头就号称是汽修专业,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程艺说。
安徽省近年来则尝试职业教育的市级统筹和资源整合,结合本省经验,程艺提出,“县域产业单一,对发展职业教育没有兴趣,也不知道怎么抓,而市一级产业更为全面,而且中职、高职都有,更适于进行统筹”。据介绍,安徽省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去年撤并60多所中职学校,前年撤并100多所。
求索不求全覆盖,但求对某些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供给侧改革,职业教育也存在供给侧改革的需要。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目前我们的职业教育正在积极调整,大数据、‘互联网+’、3D打印等专业都在积极开设。”
下一步关键是各地要结合实际,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产业结构的实际、各个学校办学的实际。不能追求一种大而化之的模式,必须坚持特色,不求全覆盖,但求对某些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考虑。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 6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因学致贫?这怎么成
贵州,仍有600多万贫困人口;广西,边远地区教学点仍有9000多个;云南,2015年只有9个县市完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每一位来自中西部省份的教育厅厅长心中都有一笔账。
教育扶贫,一向都是中西部省份教育“掌门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如何让教育扶贫直抵大山深处?
先摸底再投放,教育扶贫要精准
学费加上生活费,一个大学生一年需要2万至2.2万元。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为粮介绍,重庆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摸底。
除了将助学贷款提高到8000元外,重庆还给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了一个月600元、一年10个月的生活费补助,再加上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努力让大学生不要成为家庭负担”。
“锁定贫困的大学生群体,实现精准扶贫”。成为了重庆市的经验。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尽管各省份一直在“勒紧裤带办教育”,在硬件和软件上投入力度很大,但是一直是“小马拉大车”,并不轻松。
求索向西部倾斜,向大山深处倾斜
“我建议加快改造薄弱学校,资源向中西部倾斜均衡,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贵州初中生寄宿率达到70%,小学寄宿率也达到了30%,教室数量不够,城镇大班额突出,不少地方两三个孩子住一个床位的现象仍然存在。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向西部倾斜,向大山深处倾斜。”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