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64|回复: 0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干货”在此,为你奉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 11: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  教育与教育学  ★
  一、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条件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师素质现代化(关键)

  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的全球化
  (7)教育的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
  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教育目的:贤人、君子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仁、礼;
  教学纲领: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上最早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四、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的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的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3.教育产生新的科学技术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能够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四、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单选、简答】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 (外部条件)
  教育  (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 (决定作用)

  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1、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  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拔 苗助长。
  2、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分阶段进行,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3、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抓住发展关键期。
  4、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二、简述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即体力和智力2.旧式的社会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社会为人得全面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三、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为代表。
  观点:教育目的的立足点是社会;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四、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孟子、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马斯洛、萨特、斯宾塞等人为代表。
  教育立足点是人的发展需要;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发展人的本性

  五、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单选、简答】★★★★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业者和接班人”。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七、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简答】★★★★(三变两建一营造)
  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念3.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八、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九、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和发展趋势【简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7.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逐渐淡化
  8.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  教师专业化发展  ★
  一、《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权利的规定,其基本权利可概括为
  (1)教育教学权(最基本)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得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的作用【简答】★★★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桥梁、纽带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关键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主导

  三、教师职业角色【简答】★★★
  最大特点:角色多样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家长代理人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简答】
  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集体性

  五、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简答】★★★
  (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改(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六、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 基本素养、第一要求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核心、灵魂、试金石)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二)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
  1.政治理论素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条件性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
  5.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

  七、如何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的表现?【简答】★★★
  1.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爱与尊重、信任结合;
       3.全面关怀学生;
  4.关爱全体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
  6.解放学生;
       7.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八、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简答】
  (1)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
  (3)了解所教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
  (4)了解该你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九、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通过不断努力,从一个新手逐渐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念,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
  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简答】
  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
  1.国家和政府:加强教师教育;加强立法;提供经济保障
  2.个人努力:学习、研究、反思、实践

  十、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简答】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与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与行为习惯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  课程  ★
  一、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二、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四、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  教学实施  ★
  一、教学的一般任务【简答】★★★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3.培训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那些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案例分析)

  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在教学程中学生既要掌握知识,又要重视学生的智力,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防止偏向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五、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环节、教师讲授的环节)★★★★★
  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六、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单选、简答】★★★★
  直观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七、直观性原则
  1.涵义 教师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2.直观手段的种类【单选】
  a.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
  b.模像直观(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录像带)
  c.言语直观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简答)★★★★★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八、启发性原则★★★★★
  (1)涵义 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2)贯彻的要求 【简答】★★★★★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发扬教学民主

  九、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涵义: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的要求 ★★★★★
  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b.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难点的教学
  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能杂施

  十、因材施教原则★★★★★
  (1)涵义:教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贯彻要求(简答)
  a.充分了解学生b.尊重学生的差异
  c.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d.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

  十一、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①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和启发性。
  ③讲授方式要灵活多样。
  ④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十二、谈话法的要求★★★★★
  谈话法亦称问答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基本要求:
  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提纲
  2.讲究提问的艺术
  3.做好归纳总结

  十三、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与任务的要求(2)教学重难点
  (3)教学的时间、设备与条件(4)课程性质和特点
  (5)学生年龄特征(6)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与个性

  十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的要求(1)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三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教案

  十五、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简答)★★★★★
  1.从教师角度看
  (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得当
  (4)教学结构合理(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从学生角度看:
  (1)学生注意力集中(2)思维活跃 (3)积极参与
  (4)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十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简答】★★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2)要有代表性
  (3)作业形式要多样(4)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5)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6)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十七、上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堂课的结构):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  德育  ★
  一、小学德育的目标 ★★★★★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特点)★★★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

  四、疏导原则
  概念: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简答】★★★★★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五、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贯彻要求【简答】★★★★★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到合理正确、 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贯彻要求【简答】★★★★★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七、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2.少先队活动
  3.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4.班主任工作
★  班级管理  ★
  一、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最终目的 重要功能

  二、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三、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常规管理  规章制度
  平行管理  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
  民主管理  服从正确决定、参与管理
  目标管理  德鲁克 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四、班级文化的特点
  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

  五、班级文化主要内容与类型
  (1)班级物质文化(基础)
  (2)班级行为文化(最活跃的因素)
  (3)班级组织和制度文化(保障)
  (4)班级精神文化(灵魂)

  六、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简答】★★★★
  (一)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受到分数和教师权威的影响,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二)策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宗旨)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七、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单选 简答】★★★★
  1.明确的共同目标(基础)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八、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九、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班主任如何建设和培养班集体)【简答】★★★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最关键因素、首要任务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外部保障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是否形成的标志

   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要性)【简答】★★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三)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十一、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十二、【简答】如何看待后进生?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1)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2)后进生的教育: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培养自信心

  十三、班主任的职责【简答】★★★
  1.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4.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
★  课外、校外教育  ★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二、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 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
  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课外阅读活动

  三、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形式);个人活动
  小组大致可分为:
  (1)学科小组  (2)劳动技术小组
  (3)艺术小组  (4)体育小组
★  三结合教育  ★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1.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 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有:★★★★★
  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 ;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 举办家长学校

  四、三结合教育的意义★★★
  1.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2.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3.各种教育间互补,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  新课改  ★
  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简答】★★★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注重知识传授 促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
  2.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3.课程结构坚持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甄别和选拔 促进发展
  6.程管理制度过于集中 实行三级课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二、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 简答】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等的多元化。
  (3)重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  小学教育  ★
  一、小学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
  2.教务行政
  3.教学工作(核心)
  4.总务工作

  三、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1.计划  起始环节
  2.实施  中心环节
  3.检查  中继环节
  4.总结  终结环节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18 13:26 , Processed in 0.08670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