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819|回复: 0

[习题] 教师资格《教育学》考题预测及答案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 10: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I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  )
A.教育问题
B.教育行为
C.教育发展
D.教育规律
2.教育是在(  )基础上,在人和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
A.语言
B.劳动
C.经济
D.政治
3.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是(  )
A.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
B.对培养劳动者的规定
C.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D.对中学生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4.认为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这是(  )
A.个人本位论
B.他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集体本位论
5.现代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知己、朋友的美系,但是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又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威性,这种现象是(  )
A.教师权威
B.教师的角色冲突
C.教师培训
D.教师的自我完善
6.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7.学生的社会地位牵涉一个学生哪一方面的问题(  )
A.义务
B.能力
C.事业
D.权利
8.青少年儿童有被父母抚养的权利,这属于青少年儿童(  )
A.生存的权利
B.受教育的权利
C.受尊重的权利
D.安全的权利
9.初中阶段,一般称为(  )
A.学龄前期
B.学龄初期
C.学龄中期
D.学龄晚期
10.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召开家长会
B.传递书信
C.打电话
D.给家长寄送校刊
11.课堂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是(  )
A.传统的室内课堂教学形式
B.新兴的课外教学形式
C.双语教学形式
D.培养特长的教学形式
12.中国古代学校课程要素的重点是(  )
A.道德经验要素
B.智慧要素
C.认知经验要素
D.审美经验要素
13.核心课程也被称为(  )
A.联络课程
B.合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问题课程
14.下列哪一项可以为教师提供明显的教学方向,提供选择教材、教法及教具的依据,也提供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教学计划
D.教学设计
15.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询问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形式被称为(  )
A.实习作业
B.参观
C.辅导
D.实验实习
16.下面属于直观教学方式中的实物直观的是(  )
A.录像带
B.图表
C.标本
D.幻灯片
17.目前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较普遍的一种理论方式是(  )
A.系统传授式
B.专题讨论式
C.学科渗透式
D.经验交流式
18.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最终是要让学生(  )
A.学会生存
B.学会思考
C.学会学习
D.学会分析
19.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是(  )
A.生理素质
B.心理素质
C.审美素质
D.道德素质
20.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
A.艰苦奋斗
B.团结互助
C.开拓创新
D.一心为公
二、多项选择题
21.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  )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22.教师智能结构包括(  )
A.教师的知识结构
B.教师的能力结构
C.教师的职业态度
D.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情感品质
E.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
23.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  )
A.互相访问
B.通讯联系
C.召开家长会
D.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
E.举办家长学校
2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问的相互关系的主要表现有(  )
A.递进关系
B.适应关系
C.制约关系
D.互补关系
E.转换关系
25.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包括(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灵活性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70分)
三、名词解释题
26.教师的“教员”角色
27.校风
28.教学大纲
29.班级授课制
30.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四、简答题
3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32.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33.青少年的合法权利主要有哪些?
34.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35.简述讲座这种教学形式的意义。
五、论述题
36.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37.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P3)
2.B(P19)
3.A(P26)
4.C(P27)
5.B(P104)
6.A(P374)
7.D(P134)
8.A(P135)
9.C(P137)
10.A(P203)
11.B(P177)
12.A(P215)
13.D(P223)
14.D(P252)
15.B(P314-315)
16.C(P273-274)
17.A(P336)
18.C(P332)
19.B(P349)
20.D(P354)
1.[解析]教育事实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2.[解析]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在人和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
3.[解析]教育目的由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和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
4.[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
8.[解析]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题干中所描述的属于其生存的权利。
9.[解析]初中阶段是指l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这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高潮期,正确认识和了解这个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工作意义很大。
10.[解析]召开家长会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全校性家长会、年级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三种形式。最常采用的是班级家长会。
11.[解析]传统的室内课堂教学形式是第一课堂,新兴的课外教学形式是第二课堂。
12.[解析]中国古代学校的课程要素以道德经验要素为重点,辅以认知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
14.[解析]教学设计具有具体明确的行为目标,可以为教师提供明显的教学方向,提供选择
教材、教法及教具的依据,也提供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15.[解析]参观是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之一,它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场所,通过对实际的事物进行观察、询问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形式。
16.[解析]四个选项中,图表、录像带、幻灯片属于模拟直观,只有标本属于实物直观。
17.[解析]系统传授式是目前进行学法指导的较普遍的一种理论传授方式,它是教师根据学法指导教材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学习方法的一种方式。
18.[解析]学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灵活地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即“教学生学会学习”。
19.[解析]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健康的个性等,这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
20.[解析],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的道德.其基本规范是。克己奉公,助人为乐,毫不利己,专门列人;舍己救人,自觉献身。其核心是一心为公。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E(P27)
22.AB(P79-82)
23.ABCDE(P202)
24.ADE(P226)
25.ABCD(P38-39)
21.[解析]普通中小学教育目的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个组成部分。
23.[解析]学校与家庭联系的主要方式有;(1)互相访问;(2)通讯联系;(3)召开家长会;(4)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
24.[解析]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递进关系、转换关系和互补关系。
25.[解析]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如下特点:(1)顺序性,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阶段性,即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3)不平衡性,指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4)个别差异性,指的是学生个体问在发展速度、水平和个性心理倾向上的不同。
三、名词解释题
26.(P86)教师的“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我国对教师角色最为关注的一项。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解惑和评定学业。
27.(P176)校风:即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它是影响学校师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28.(P242)救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29.(P307)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30.(P369)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四、简答题
31.(P25-26)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2.(P82-83)
(1)教育预见能力。
(2)教育传导能力。
(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33.(P135-136)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
34.(P176)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即校风,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它是影响学校师生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积极的校风使师生员工不断增强自觉性,代代相传,相沿成风,是外力难以破坏的。校风中的学风和教风是中心,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又在于领导的作风。
35.(P314)
(1)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宜予因材施教,可以满足那些对某些学科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的求知需要,发展他们的志趣和特长,为国家发现和培养特殊人才。
(3)能活跃学校的学术气氛,使学生关心文化科学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风与校风。
五、论述题
36.(P52-55)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
具体地说,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a.科学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机制。
b.科学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每次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
C.科学可以渗透到教育资料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学校类型与规模的扩展,教育设施的兴建,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创造等,都离不开科学的作用。
②可能的影响转化为现实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有影响,但是科学并不能自动对教育发生影响。科学能否对教育发生影响,关键在于科学因素是否进入教育过程。主要有两种形式。
a.科学以理论形态进入教育领域,影响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影响教
育的内容。
b.科学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的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的物质资料的更新,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科学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同时,教育也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①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作用。
⑦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应用上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技术的成果。
(3)新科技革命与教育。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正不断深化,这是一场信息革命。这场革命推动着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推动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着深刻的革命。同样,这场革命也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供了迈向一个新阶段的机遇,深刻改变着人们关于教育的旧有观念。
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②教育形式个别化。
③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
37.(P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任何一方的活动都以另一方为条件,在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地把知识学到手,并使自身获得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要能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求教和学之间积极配合,协调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虽然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两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起着主导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是已知者,他肩负着社会的委托,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和教育人,因此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都要由教师决定.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思想方向和活动的进程,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地位是教学的客观必然。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4-11 04:21 , Processed in 0.21377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