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261|回复: 1

[资料] 备课视角的转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6 22: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势在必行。其中,“备课”方式的变革率先引起了教师们的极大关注,成为了大家研究与探讨的热门话题。在多家的研究与探讨中,大多关注的是“备课”形式的变革,如:教案的书写形式、要不要写教案、是写“详案”还是写“简案”……由于“备课”涉及到的个性化的因素很多,因此,操作起来觉得复杂、烦琐、困难重重。
  鉴于此,我们以《小学数学“问题本位”教学研究》(省“十五”青年专项课题)为载体,推出“以点备课”。旨在以转变“教学服务职能”为切入点(变“学为教所纵”为“教为学所需”);以迅速提高青年教师备课水平为目的,转变“备课”视角,拓展教学空间。
  “以点备课”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要求,按点拨、梳理、强化、讲解等不同功能,将各知识点分类,并按这些功能将知识点“连点成线”。改变了以往将“参考书提示的教学重难点”作为备课前提,以“教师对学生情况的猜测”作为备课基础进行教学线条设计的做法,把“了解学生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基础”放在了教学设计的首要位置,将“参考书提示的教学重难点”赋予了个性化的理解与处理。教学中真正以学生的思维为主线,将各个知识点灵活、科学地交叉重组。简化教学过程,设计提倡链条式教案。为学生的思维碰撞,为教者的“倾听”和“教学线条”的及时调整创设条件和空间。
  
  一、了解体系,提升视角
  
  要想使教师在每节课教学中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就必须打破以往备课“就课论课”的状况,由关注一节课、一个点转变为关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知识链条。
  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将1~12册教材的知识点,按类别分类整理,其目的是使实验教师了解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及安排体系。
  在此基础上,鼓励实验教师详细阅读本年级段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在大体系中的位置。进而了解所教学的单元、知识点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
  该做法明显提升了教师的备课视角,对知识点的准确定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经验第一的思想,为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奠定了基础。
  
  二、提拉线条,拓展空间
  
  通过对以往备课方式的反思,我们发现:要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必须从教学设计入手。因此,我们摒弃以往“想办法把学生教会,避免学生出错”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创设学生思维碰撞的机会。简化教学过程设计,提倡链条式教案,努力为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调整创设空间。积极引领教师将“倾听”和“引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和剂,调控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
  以《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课为(上接27页)例,一位实验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图是这样的:
  
  在课堂上的操作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提出“cm”和“我和同桌的尺一共有××厘米”是教师没有料到的,但恰恰是学生独到的发言给了教师灵感,及时加以引导,不仅顺理成章的将教学进行下去,而且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可供学生参与、教师“倾听”与“引导”的空间,这些来自于学生的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就会白白浪费掉。
  当学生们通过验证得出:横纸条长,竖纸条短时,教师看到孩子们眼里立刻闪现出惊讶而又欣喜的目光。而这来自于孩子们问题探究与解决过程中的喜悦,正是对我们课堂教学的最高奖赏。
  这节课的教案是一个链条式教案,但纵观整个课堂教学,却并没有给人以单薄之感。链条式教案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凝练。去其繁而又繁的“肉”,而留其“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限制,为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调控创设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探究、验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体验成功。
  
  三、积极实验,关注沟通
  
  教师对知识点的定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教材知识体系”与“学生生活经验”,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二者主要的区别是:一个较为客观,而另一个较为个性化。
  “教材知识体系”主要是对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它依托于教材,相对较为客观。实验中,我们主要通过“了解体系,提升视角”来了解与体会。
  而“学生生活经验”由于个体不同、生活环境与经历不同,个性化的色彩表现得较为突出。
  要使不同的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必须对学生个性化的内容予以关注,因此,对学生“生活经验”的了解就成为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了解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沟通”。
  实验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按其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即:为“备课”做准备的“课前谈话”;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谈话”;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课后谈话”。
  (一)“课前谈话”是指以备课为目的的谈话。即: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谈话方案,了解学生“生活经验”。以便在备课中将各“知识点”按“点拨、梳理、强化、讲解”等不同功能分类,进而“连点成线”。该谈话的进行原则是:教师要精心设计“谈话内容”,与学生的交流是自然的、轻松的,进行于学生“不知不觉”中。
  如:一年级教材《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感到:本课虽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对某些知识细节,学生也许并不清楚。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底数和生活经验,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课前谈话”。
  师:你们自己花过钱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钱的知识呢?
  学生们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生1:妈妈总让我去小卖部买东西。
  生2:钱就是人民币。
  生3:我知道钱有很多种,有硬币、有纸钱(纸币)。
  生4:人民币里还有几分的、几角的、几元的。
  教师于轻松、自然中了解到:学生对“人民币”的含义较为模糊;学生使用“钱”的能力差别很大。这些信息对于教师调整备课思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谈话”是以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目的的沟通。它是教师多种素质的综合体现,具有不可预测性,有些内容无法提前设计。
  如:在《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中,实验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通过逛超市,将人民币的计算融于具体情境中,在生活实际中解决人民币的计算问题。
  (进入超市情境。)
  师: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超市里有很多东西,有……
  生2:我发现第一行都是玩具,第二行都是吃的东西,第三行都是用的东西,第四行都是学习用品。
  ……
  (当老师看到学生们的发现只是留于表面现象时。)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0-7-7 14: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分享,,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12:38 , Processed in 0.09579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