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035|回复: 0

[资料] 让备课由“预设”走向“生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6 22: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在备课上要突出四点:
  1.备课多备“可能”
  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2.设计力行“简约”
  过去,教师们花在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工夫实在太多。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从学法提示、训练题型到课堂板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等一一在案,知识的东西过细过多;有的还盲从于别人的现成教案。随着新课标实践教育观念的变更,教学方法每天都在发展、变化,而个性化、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也绝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来套。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推测学生的“可能”上。对本课重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可设计多种策略,做到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部分一笔带过。
  3.关注实践空间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40分钟之内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总量如何,应在我们的考虑之列。所以,在编写教案时,应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强调从思路上整体把握,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克服程式化的设计,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
  4.课程资源由“单一”走向生成
  新的课程突出用教材教,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
  课程资源不再是静态的文本,课本不是数学教学中固定的、不容变更的唯一的课程资源。数学教学资源包括静态的数学教学资源(如教材、相关文本资料、各种教学设备等)和动态的数学教学资源(如教师教学时的灵感、教学机智、学生的学习感受等)。对静态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增删,作适当的“裁剪”,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出发去拓宽加深数学学习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对动态的数学教学资源,如教学中的偶然事件乃至失误,灵机一动等,都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可能,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很好地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这对师生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吴正宪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知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后,吴老师让小朋友用课前准备好的纸折出1/2,并涂上颜色表示。
  学生们纷纷拿起纸张,动手开始折纸。
  学生们折的差不多了,吴老师说:“请大家把自己的成果粘贴在黑板上,和别人一样的就不用粘贴了。”
  学生们纷纷上黑板粘贴作品。
  这时,吴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把纸平均折成4份,用颜色涂了其中的一份。于是,吴老师让这个孩子把他的作品粘贴在黑板的最上方。
  全班交流的时候,吴老师有意地把这个孩子的作品放在最后进行。
  师:请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的折法,谁来说说。
  学生有的迟疑不决,有的举起了小手。
  生1:这个涂色部分不是1/2,是这个图形的1/4。因为他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四份,一份就是1/4。
  其他的同学纷纷点头称是。
  师:那这样的2份是多少?(2/4)三份呢(3/4)四份呢?(4/4)那么,你们觉得他的折法怎样?
  生1:乱折。
  生2:他没听清老师的要求。
  生3:他开小差。
  师:这些1/4、2/4、3/4、4/4,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生1:是××同学折出来的,才让我们认识的。
  生2:我觉得我们要感谢他。
  ……
  上例中,那个小朋友折出的图形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是吴老师并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巧妙地借用了这一生成性的资源,利用其的“错误”实现了教学进程,同时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注定了新课堂要反对独白而青睐对话;要挑战单一,鼓励多元,突破预设,关注偶然,注重自主生成;要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感受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博,体验成功的学习乐趣,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难忘经历。
  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洋溢着生命的光彩!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12:11 , Processed in 0.16762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